Ⅰ 影评写作电影基础知识
影评写作电影基础知识
电影是什么:是一种由活动照相术与幻灯放映发展起来的综合性现代艺术。起源于19世纪末,1895年12月28日为世界电影诞生日。
电影的本性
1、作为大众文艺样式的艺术观赏性;
2、作为实现利润、扩大再生产手段的商品性;
3、作为意识形态载体的工具性。
电影事业的要求
1、体现个性力量的艺术创造性;
2、适应时代与社会需要的思想性;
3、实现经济价值的功利性。
电影的两大风格类型
纪实风格:源于路易·卢米埃尔兄弟放映的《工厂大门》《婴儿喝汤》《水浇园丁》等影片对生活的纪实。强调真实客观地反映生活的本来面目。
戏剧风格:源于美国用电影对舞台演出的纪录,注重场面繁华、情节曲折、明星效应,形成好莱坞式电影风格,对故事片创作产生重大影响,成为电影市场中主要的影片样式。
电影主要表现手段
蒙太奇:将片断镜头加以组合,并与声音配合,创造出特殊电影时空的结构方式。
美国格里菲斯在《一个国家的诞生》中成功的运用。苏联电影家森斯坦、普多夫金等将蒙太奇上升为理论。“库里肖夫实验”,一个毫无表情的脸与喝汤、棺村、小孩的画面连接,产生不同的效果。
蒙太奇强调剪辑的作用。有多种表现手法,如镜头~、音响~、对比~、平行~、声画分立、声画对位等。蒙太奇极大地增强了电影的表现力。
长镜头:指对一个运动志面较长时间的连续不间断地表现,保持运动着画面的整体性。这是法国电影理论家巴赞反对蒙太奇造成的虚假而提出的一种电影闰美学理论。强调电影的照相本体属性,强调生活的真实性。
电影名词解释
1.电影:根据视觉暂留原理,运用照相,录音等手段,把外界事物的影像及声音摄录在胶片上。通过放映,在萤幕上造成活动影像和声音,以表现一定内容的技术。
2.电影艺术:以电影技术为手段,以画面和音响为媒介,在荧幕上把运动的时间和空间里创造出来,再现和反映生活的一门艺术。
3.电影史:电影自身发展的历史。
4.电影思维:艺术思维的一种特殊形式,指为创作影片所进行的与未来荧幕形象有直接关联的思维活动。
5.商业电影:以盈利为主要目的的所有影片的统称。
6.艺术电影:指趣味高雅,注重艺术技巧,不以盈利为唯一目的的电影。
7.场景:展开电影剧情单元场次的特定空间环境。
8.电影空间:由荧幕体现的空间世界。
9.景别:被摄主题在画面中所呈现的范围。
10.多景别:同一镜头中,不间断变化的画面景别。
11.特写:表现成年人体肩部以上的头像或某些被摄对象部分的电影画面。
12.全景:表现成年人体的.全身或场景全貌的电影画面。
13.中景:表现成年人膝盖以上或场景局部的电影画面。
14.近景:表现成年人体胸部以上或物体局部的电影画面。
15.电影画面:即电影镜头。
16.电影学:即一般电影研究,包括电影理论,电影批评,电影史等等。
17.电影时空的特殊性:即电影既是一种时间艺术,又是一种空间艺术。
18.段落:电影剧本中的一段相对完整的情节。
19.场面:构成一部电影剧作情节发展过程的基本单位。
20.客观镜头:镜头特点不带有明显的导演主观色彩,而是采用普通人看事物的观点。
21.主观镜头:所表现的内容明显的带有导演的主观评论观点的镜头。
22.电影构思:电影剧作者考虑和酝酿电影剧本写作的艺术思维活动。
23.电影文本:是对当代一般哲学解释学和结构主义符号学的基本概念狭义文本作广泛使用的一种形式。
24.电影剧作:按照对生活的理解,体验,评价,运用电影思维所进行的电影创作工作。
25.电影导演:是影片艺术创作的领导人物和总指导。
26.电影制片人:指在电影生产,制作过程中,对所涉及到的资金,人员,物质材料等所进行经营管理工作的人。
27.电影摄影艺术:以剧作为基础,以客观实体为对象,运用光学镜头,摄影机等主要技术手段,通过光学,色彩,构图等艺术手段的处理,在荧
幕上创作出可出现的,运动着的造型艺术形象。
28.肖像构图:指人物特写或近景画面形式所构成的。
29.电影美术:指为电影造型而进行的设计和制作的艺术创作。
30.造型语言:艺术家用来构成视觉形象,体现创作构思的手段和技巧。
31.电影音乐:专门为特定影片而创作而编配的音乐。
32.声画对位:声音和画面形象分别表达不同的内容,从不同方面说明同一涵义。
33.声音蒙太奇:在时空动态中,声画匹配的声音构成方法。
34.类型电影:按照外部形式和内在观念构成的模式进行摄制和观赏的影片。
35.意识流电影:以意识流理解世界为宗旨,以意识流为人思维的经常模式,并以意识流的创作方法创作的电影。
36.主流电影:反映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及观念,具有稳定的票房保证,因而投资者肯投资的一类影片。
37.宽银幕电影:是指比普通标准银幕更宽的电影统称。
38.数字电影:是指电影摄影,放映和剪辑过程全部用数字格式统一起来的电影。
39.电影院线:由电影发行者建立的电影院组织。
40.艺术:被广泛认同,专业化水平发展很高的媒介表现手段。
41.艺术风格:艺术家或艺术作品在整体上表现出来的独特的艺术特色和艺术个性。
42.艺术形式:指作品得以表现的内部结构和表现形式。
43.文艺批评:指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下,运用一定的观点,对文艺作家,文艺作品等所做的探讨,分析和评价。
44.艺术典型:指以鲜明独特和丰富多彩的个别性,深刻的显示出社会生活某些方面的本质和规律,并达到较高艺术成就的艺术形象。
45.艺术欣赏:是读者或观众主动接受艺术作品的一种再创造的审美活动。
46.艺术流派:指在一定历史时期里,由一批思想倾向,美学主张,创作方法和表现风格等方面相似或相近的艺术家们在创作实践中自觉或不自觉
的结合在一起所形成的流派。
47.艺术冲动:指艺术家创造艺术作品的心理需要或动机,是艺术家在生活实践中由于某种事物的启发和激励而产生的强烈的创作愿望。
48.艺术技巧:是艺术家提炼素材,揭示题材意义,安排作品结构,运用语言,线条,色彩等材料塑造形象,进行艺术传达的手段和能力。
49.艺术手法:指艺术家在艺术创作中塑造形象,反映生活,表达主题思想所运用的各种具体的表现方法。
50.艺术思潮:指在一定社会思潮和哲学思潮影响下,在艺术领域中所出现新的艺术思想和创作倾向的一种潮流。
;Ⅱ 电影的本质是什么关于电影是什么的各种观点有哪些
电影是一门艺术。确实,阿恩海姆在1933年表示,他对电影尚未被艺术爱好者展开双臂接受而感到震惊,他写道:电影是“出类拔萃的艺术,电影一视同仁地提供了娱乐,让人放松心情;电影在艺术的选美大会中胜过所有历史更久的艺术;电影的缪斯女神应该众望所归地穿得越少越好”。将电影拿来和其他艺术比较异同的主张,为合法化这一初生媒体提供了一种说法,即电影不但和其他艺术一样好,而且电影应该以它自己的术语来被评断,这些评断用的术语应该与电影的可能性以及美学相关。
电影的本质是可以随时间、技术、立场不断修改的,甚至可以认为其本质在其诞生之前就存在,或者认为到目前为止都没有真正的电影,或者一生下来就死了。毕竟就算电影会说话,你问它“你的本质是什么”,它也会陷入沉思。
电影是一种表演艺术、视觉艺术及听觉艺术,利用胶卷、录像带或数字媒体将影像和声音捕捉起来,再加上后期的编辑工作而成。它能准确地“还原”现实世界,“展现”虚拟世界,给人以逼真感。
Ⅲ 电影的美学本性、美学特征,作为一门艺术最吸引人的特征
1、电影艺术的真实性
艺术的审美个性都具有真实这一特征,真实是艺术审美的首要前提。所谓真实,是艺术的真实,是艺术对生活准确的提炼和概括。它包括有内容的真实和形式的真实。内容的真实是艺术对社会生活内在规律的深刻反映,是社会生活本质规律的揭示。形式的真实是艺术对社会生活外在规律的反映,是社会生活外表的再现或是表现。
内容的真实,对于每个门类艺术来说,都是一样,都要深刻地反映出社会生活的内在规律,揭示出社会生活的真正本质。而形式的真实就不一样,因每个门类艺术的个性的差异,在表现形式上,每门艺术的真实表现特征就会大不相同。就以电影和戏剧相比较,同是表现威武雄壮的战斗场面,中国的戏曲可以用四个龙套一跑园场,两军将领用刀枪把子按规定动作对打一阵子就交待了;中国的话剧舞台可以通过若干演员模拟表演,通过导具的运用和声响效果的配合再现出来。电影战场的再现就与上面大不相同,必须真实地再现,像摄影机拍摄到的真实战场一样,让人亲临其境。在电影里虽然也是在表演,也有导具类代用品,典型环境中也可能有布景之类,但显露出的画面是不易看破的,让人感到真实,逼真。
艺术美学上的“似”的理论,在不同的艺术门类中有不同的尺度和标准。在艺术的感觉中,观众自有公论。在电影艺术表现里,凡是给观众所能感知到的,都必须是生活的真实,即在生活中所感知到的一样。人的社会生活行为和语言都是在生活的逻辑中进行的,违反了生活逻辑就会不正常或是闹笑话。在中国戏曲舞台上就可以在一定的情境下不按生活逻辑进行表演,如《三岔口》的表演就可以是在灯火通明的舞台上表现黑夜中的行为,而在电影艺术中就不可以这样,黑夜的行为必须发生在黑夜的典型环境中。这里附带要说的是,有的电影导演过于死板,在黑夜发生的情节戏里,过于黑暗,乃至看不见,不能形成艺术知觉,也是错误的。
电影艺术表现的真实,体现在我们的艺术感知上,它与生活的感知基本上是相同的,这一点与其它的艺术感知是很不一样的。不管电影表现手法中有多少技法在掩饰虚假,在模拟真实,但给观众的感知就如生活的真实一样。所以电影演员与戏剧演员所掌握的表演技法是很不一样的,“隔行如隔山”,一个表演者要做几栖演员,又演戏,又演电影等,是很难做轻易到的。一个戏剧演员的舞台行为表演习惯,还有导演的戏剧表演风格的倾向,因而在电影艺术表现中显露出来,就会影响电影艺术表现的真实性,这是无用置疑的。
另外,电影艺术表现除了艺术典型的真实外,还有丝毫不可忽视的细节真实,可以这样说,细节的真实是电影艺术再现现实生活的必要和重要的手段。更具体的说,在电影的视知觉范围内,每个细节都必须真实的,真实的细节,可使电影艺术语言的表现特别显得流畅自然,使观者不自觉地进入电影所创造的生活画面里,与主人公同呼吸,共命运。而戏剧艺术表现则着重于艺术典型的真实,对细节真实由于舞台小和距离的关系,一般都是忽视的。我们看戏主要在观赏戏剧名作名家高超艺术表现功力,在一些精彩的典型化的表演程式中,艺术家们将表演形式与内容的巧妙地结合,使每个观众能获得所需要的艺术享受。
二、电影艺术的价值性
电影艺术的审美价值和其艺术的审美价值一样,它们都不具有物质的功利的价值,只有观赏的艺术价值和净化心灵、移风易俗的教育价值。但是,由于电影艺术的本性决定,电影艺术的价值性,除教育价值和各类艺术都基本相同外,在观赏的艺术价值方面,电影艺术又有自己的特性。
电影观赏艺术价值的特点,就是它能让人们座在电影院里,以最好的视觉享受观赏到你想看到或希望看到,在现实生活里必然要发生,或是可能要发生的一切事情的真实情景,让你达到自己的目的。让你亲临其境,亲身感受,进入到你想像中,或是未曾想到、未曾看到的世界中去体验,在其中,你是旁观也好,或是完全投入也好,你的思想感情都会随着影片中的思想情感和主人翁的命运而起伏。从中受到冲击、净化、启迪和教育,好的影片看后,还会让你回味无穷。
电影艺术要达到这个目的,按电影艺术规律制作是个关键,这里面涉及到以导演为中心的电影制作的方方面面的技能问题,有演员、摄影师、化装师、美工师等等许多方面的专业能力和技巧。这个创作集体必须是各个方面精通和驾驭自己本职工作的能手、专门家。如导演,就必须是真正懂得电影特性的导演,而不是一般的戏剧导演所能替代。演员也必须是真正懂得演电影的演员,也不是一般的戏剧演员所能轻易的替代。在这个电影创作集体中,无论是那一个方面,如没有严格按照电影艺术的规律办事,都会给电影的制作带来疵瘕。其中,尤其是导演与演员是关键,来不得半点马虎。谁在这方面违反了电影的规律,谁就会给影片制作带来灭顶之灾,这就是说,影片是制作完了,但无观赏价值,制作的效应等于零。
从上的分析,可以这样来概括:电影艺术的价值就是一个“善”字。这个字包含有两方面内容,一是道德思想的教育;二是对电影艺术规律的精通与驾驭。前者是艺术价值的共同特点,后者则是电影艺术所独具的。电影艺术价值创造,除了要求电影艺术家有好的思想境界,好的职业奉献精神,还必须是善于驾驭电影艺术规律的能手行家。好的导演就要像格里菲斯、爱森斯坦等那样,成为大家所喜爱的名导演;好的演员就要像马丽莲梦露、邓波儿那样,成为大家所喜爱的名演员。总之,善于或擅长驾驭电影艺术规律是电影艺术实现其价值的关键环节。
何谓电影艺术规律,这是电影艺术家和评论家的专业问题,在这里,我们不去讨论,作为一个普通观众,也是不会去关心它的。好的电影,观众只知道好看、耐看、爱看,为满足自己的目的与要求,因而经常有人去看,这样的电影就有存在价值。这样的电影肯定是符合电影艺术规律的,它的规律性有评论会去总结。而且看后,观众印象深的是电影里的故事情节与人物,谁导演,谁演,观众也许并不关心。导演和演员的成名,那是因为演出的好片多了,在评论家和公众的舆论下而自然形成的。如果一个演员只顾表现自已的表演才华,不顾电影艺术的规律,结果有损人物形象。虽然表演者出尽风头,大家暂时知道某某演员了,对电影而言,这是一种失败的表现,因而毫无价值。坏的电影,观众不爱看,很少去看,存放在片库里自然消耗而无价值。一般而言,这样的电影肯定是违反了电影艺术规律。从理论上说,这是一种不善的结果。坏的电影,好有一比,就如一个“歌唱家”唱歌就荒腔走板,不入调,谁还愿意去听。
3、电影艺术的娱乐性
电影属娱乐行业这是众所周知之事,但为什么它具有娱乐性,这里我们从审美的角度来阐释它的理论依据。
其一,电影艺术的快感。它是以现代化的科技手段为艺术工具而区别于其它的艺术门类,作为一种特有的精神产品进入社会精神生活,进入文化的商品流通领域,吸引人们来享用、消费,首先它给人一种特有的快感,带来精神的享受和精神的调节。其中包括有漂亮舒适的影剧院及其观赏的环境,如封闭,与世隔绝的影厅和舒适座位等;有现代化科技带来的高级视听享受,如音画,甚至于高保真、立体声的音响,高清晰的画面;还有令你感兴趣的内容等,总之心身愉悦。
其二,电影艺术的美感。美感是在一定的快感基础上产生的。没有快感的美感,除少数特有原因外,基本上是不成立的;没有美感的快感是低级趣味,和动物式快感相类似。在美学上,美感与快感是统一的,电影艺术的美感毫不例外。
电影艺术的美感可分以下三个层次来说:一是电影的形式美,其中包括有视听中的绘画美和音乐美,还有电影艺术本身的电影语言美,即蒙太奇运动表现的美。电影艺术形式美是很复杂的,它是综合的“化学”反应,有音乐和说话语音的乐音运动美;有电影美术的声光色影交织和造型运动美;还演员形象、气质、风格、表演的美;还有整个电影语言的叙术表现的美;导演的表现手法美等等,所有这些外在的形式,都是按照美的基本形式法则,以生动的感性形式呈现在观众面前,供人享用,产生各种美的愉悦。二是电影的内容美。它是指电影故事内容深刻地揭示了社会发展规律,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善良愿望而产生的美。由此让观众在感性的现实面前,为人类的美好前景;为伸张正义,除恶务尽;为了人类相互的关爱等等而感到无比欣慰思想境界美。总之,内容的美是合乎客观规律,又合乎主观目的的统一,是真与善的统一。三是形式与内容最佳结合而产生意境美。这就是指在某些电影语言叙术后,给人感觉意蕴深远,意味无穷而造成的一种更高境界的美,还包括有蒙眬美。
总之电影的娱乐性,是体现在电影艺术给人所造成的快感与美感相结合的感性生活美,其中包括有感觉的愉悦,心身的愉悦,还有高尚的情趣等等。
Ⅳ 什么是电影电影的灵魂是什么
在这炎炎的夏日很高兴为大家解答这个问题,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探讨一下。
以下我为大家分享,我个人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与想法,希望我的分享能给大家带来帮助,也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我的分享。
首先,先说下什么是电影,我觉得电影是一种艺术的呈现,这是一门可以容纳文学、戏剧、摄影、绘画、音乐、舞蹈等多种艺术的综合艺术,但它又具有独自的艺术特征。每个人的观赏点不一样。
其次,优秀的电影能紧紧的吸引住你的心灵,或对人性产生拷问,比如说《人工智能》,或鼓励你勇敢面对生活中的挫折,比如《当幸福来敲门》,或者使你的精神得到愉悦,比如《钢铁侠》等高分电影,烂电影不知所云让人昏昏欲睡,或故作高深,或粗制滥造。总之好电影让人百看不厌,烂电影让人最多看10分钟就反胃。
最后,谈到电影的灵魂,基于电影是一门艺术的前提,我们自然绕不开一个问题:艺术的灵魂是什么?艺术不能吃不能穿,没有功利效用,但人类 社会 产生了艺术,且文明程度越高,艺术的地位也就越高。
那么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人类不是为了吃饭而活着,在解决了温饱之后,就会追问宇宙和人生的意义,会思考“美”究竟是什么?而艺术就是人类探寻这些问题的途径,这种途径是一种敞开无限可能的自由方式。
在以上的分享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都是个人的意见与建议,我希望我分享的这个问题的解答能够帮助到大家。
在这里同时也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还望分享评论出来共同讨论这话题。
我最后在这里,祝大家每天开开心心工作快快乐乐生活, 健康 生活每一天,家和万事兴,年年发大财,生意兴隆,谢谢!
作为一名影视领域的创作者,下面我就给大家解答一下这个问题。
首先,什么是电影,电影是一种艺术的呈现,这是一门可以容纳文学、戏剧、摄影、绘画、音乐、舞蹈等多种艺术的综合艺术,但它又具有独自的艺术特征。每个人的观赏点不一样。
其次,电影的灵魂是什么呢?我觉得电影的灵魂每个人的见解都是不同的,本人觉得电影的灵魂就是能调动起观众的喜怒哀乐的一种东西吧。这种东西可能就是艺术吧?
这肯定是一种无形的东西,看得见却摸不着,可能电影的灵魂就是艺术吧。电影的灵魂又有可能是人类的 情感 ,当你看电影看到动情处时不就是人类的 情感 在这个被誉为第七艺术的载体上的重现吗?
最后,我只能谈一谈让我为之震撼的,2017年快年末,我看过那部可能家喻户晓都看过动漫电影《寻梦环游记》,起初我觉得就是一部动漫应该是小孩子看的,后来被很多成年人赞赏值得一看。我也抱着试试的心态,后来发现这部电影不仅适合孩子看,成年人更应该看。它包含了梦想,亲情,爱,还有现实。这部影片向我们展示了人死后的未知世界,人对于未知会自然而然的产生恐惧,也向我们表达了未知世界也可以是一种美好的存在。
世界在外面,世界也在人心中。有人感叹世界的险恶,但即便是同一个人,有时候也会欣喜世界的美好,世界一直没变,变的是人的心绪。我们不必担忧害怕,活好当下,为了亲人,亲人最大的幸福感就是我们自己过得幸福。
以上就是我对这个问题的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谢谢!
电影是一种艺术的呈现,这是一门可以容纳文学、戏剧、摄影、绘画、音乐、舞蹈等多种艺术的综合艺术,但它又具有独自的艺术特征。每个人的观赏点不一样。电影的意义在于看电影的人,如果欣赏者自己有深厚的思想底蕴,那么电影就能实现他的意义。电影就若书,发人深思,引人遐想!
电影以电影技术为手段,以画面和音响为媒介;在荧屏上运动的时间和空间里创造形象,再现和反映生活.既然影片反映的是生活,无论是对生活的写实,回忆还是预测幻想,总是离不开特定的人文因素的.也就是说电影和文化有着很深的联系,不同的时期电影所表达的文化也是不相同的,它可以代表一个时期,也可以代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甚至是一个梦想,那么也就可以简单的说能给我们正能量的它就是电影的灵魂。
我是文子心语,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先说什么是电影?电影是一门可以容纳文学、戏剧、摄影、绘画、音乐、舞蹈等多种艺术的综合艺术,但它又具有独自的艺术特征。
文学依靠语言塑造形象,反映生活。但无论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如何鲜明、生动,读者都无法直接看到曹雪芹笔下的林黛玉,托尔斯泰笔下的玛丝洛娃……只能依靠自己的想象去补充。
绘画是通过鲜明的线条和形体来表现生活的,也是可见的视觉艺术。但无论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如何逼真,列宾的《伊凡杀子》如何悲壮,它的画面却都是静止的,而且一幅作品只能表现人物的一种精神状态或生活的一个片段。
戏剧依靠演员的动作表演生活,通过演员的对白给予观众以深刻的感受。但是人物的某些内心活动,单靠形体动作则无法表现。有些生活中的事物也无法搬上舞台,如武松打虎,舞台上就不能出现真老虎。
但相对于电影来说,这一切都不是问题。它可以运用各种摄影技术使人物和场景,可远可近,可大可小,给观众的视觉离下了鲜明的印象。而且电影镜头具有分切和组合的功能,产生了蒙太奇这种艺术性极强的电影组接技巧,可以带观众上天入地,回首原古,向往未来,潜入梦境,凡思维能及的地方都能极目可见。这样,观众不仅可以看到黛玉的一颦一笑,通过特技看到武松与真老虎搏斗,还可以通过电影镜头的运动看到“伊凡杀子”这场悲剧发生的前前后后……
由此可见,电影艺术在表现力上不但具有其他艺术的特征,而且从一定意义上讲,超过了其他的艺术。但是,作为一门综合艺术,如果离开了文学、戏剧、绘画、摄影、舞蹈、雕塑等其他姐妹艺术,电影也就失去了它的魅力所在。
电影做为文学艺术的其中一个门类,它和其他艺术门类一样,也具有思想性和艺术性这两个很重要的属性。一部电影如果思想性平平淡淡,或者消极颓废,或者轻飘无份量,那这部电影也就缺少了它该有的教化作用,那一这种电影就属于没有灵魂的作品。反之,如果一部电影作品说教味道太浓,没有或者少有艺术观赏价值,给人以味同嚼蜡之感,那么这部电影同样属于失败的作品。
千万不要小瞧了观众的观赏水平,他们虽然对艺术的标准和喜好不同,但却有着不可小瞧的关于真、善、美的评判标准。好的电影作品既要反映出普通民众关注的 社会 现实问题,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还能给观众较大的思维空间。而达到这种标准的前提是,电影作品必须具有一定的艺术感染力,不但让观众喜闻乐见,而且能够给观众带来美的享受。
电影是由活动照相术和幻灯放映术结合发展起来的一种连续的影像画面,是一门视觉和听觉的现代艺术,也是一门可以容纳戏剧、摄影、绘画、音乐、舞蹈、文字、雕塑、建筑等多种艺术的现代 科技 与艺术的综合体。但是电影的灵魂是什么呢?这个问题我也来学着别人回答一下吧。电影的灵魂每个人的见解都是不同的,本人觉得电影的灵魂就是能调动起观众的喜怒哀乐的一种东西吧。这种东西可能就是艺术吧?这肯定是一种无形的东西,看得见却摸不着,可能电影的灵魂就是艺术吧。电影的灵魂又有可能是人类的 情感 ,当你看电影看到动情处时不就是人类的 情感 在这个被誉为第七艺术的载体上的重现吗?如果想探讨电影的灵魂是什么的话,不知道看《西西里的美丽传说》对于探讨这个问题有没有帮助呢?电影的灵魂又有可能是人类的本性的提炼吧!即是美和丑,在《西西里的美丽传说》里有充分的表现,如果是的话,看过《西西里的美丽传说》的人是否就看到过电影的灵魂了。没学过电影,以上纯属瞎说,不能当真。
很高兴为大家解答这个问题,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探讨一下。
以下我为大家分享,我个人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与想法,希望我的分享能给大家带来帮助,也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我的分享。
我认为看了一部电影,看后有说点什么的冲动又觉得说什么都多余,如今的 社会 仿佛谈信仰都很矫情,而这是一部非常克制的电影。拍摄的平淡如水,没有特意煽情和炒作,本人西藏去过俩次,哪里处处是美景,那个地方也是离灵魂最近的地方。
这部电影甚至特意冲淡沿途美景的姿色以免分散观众的注意力。而是留更多空白让观众自己去想,去体会什么是虔诚。全程没有配任何背景音乐,很多镜头若加了背景音,那绝对呈现的是另一种效果。甚至台词都少之又少,听到最多的就是木屐拍打以及在地上滑动的声音。芒康,左贡,然乌,东达山,米拉山,布宫,大昭寺,等等,一幕幕熟悉的镜头。
而我个人觉得一部好的电影绝大部分取决于它的配音,它的重要性甚至超过电影作品中其他要素,如演员、台词、画面、甚至故事情节,可以说音乐在电影作品中的重要性就像是人与灵魂一样不可分离。
电影的配音不是单独的音乐,它是为电影而创作和编制的音,是电影视听系统中听觉语言系统里的一个构成部分,是电影声音的三大声部的一个声部,它同人声,音响共同构建了电影的声音。
总之而言好的电影,就是能与观众产生共鸣,得到大众的好评,那它就拥有灵魂,如中国国产电影票房第一名:《战狼2》。
在以上的分享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都是个人的意见与建议,我希望我分享的这个问题的解答能够帮助到大家。
在这里同时也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还望分享评论出来共同讨论这话题。
我最后在这里,祝大家每天开开心心工作快快乐乐生活, 健康 生活每一天,家和万事兴,年年发大财,生意兴隆,谢谢!
什么是电影?这个问题分两方面来讲。
首先,电影是一种综合的现代 科技 。运用摄像及录音手段把外界事物的影像以及声音摄录在胶片上,通过放映,将活动影像投射到银幕上,同时同步声音,以表现一定的内容。如今,我们已经来到了电影的特技时代,运用大量的电脑特技制作出来的电影,能够带给人们震撼的视听享受。
此外,电影还是一门艺术。意大利电影先驱里乔托·卡努杜在1911年发表的一篇论著里第一次宣称电影是一种艺术,从此,"第七艺术"成为"电影艺术"的同义语。卡努杜认为在建筑、音乐、绘画、雕塑、诗、和舞蹈这六种艺术中,建筑和音乐是主要的;绘画和雕塑是对建筑的补充;而诗和舞蹈则融化于音乐之中。电影把所有这些艺术都加以综合,形成运动中的造型艺术。作为第七艺术的电影,是把"静的"艺术和"动的"艺术、"时间"艺术和"空间"艺术、"造型"艺术和"节奏"艺术全都包括在内的一种综合艺术。现在,电影是一门艺术的观点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认可。
最后,谈到电影的灵魂,基于电影是一门艺术的前提,我们自然绕不开一个问题:艺术的灵魂是什么?艺术不能吃不能穿,没有功利效用,但人类 社会 产生了艺术,且文明程度越高,艺术的地位也就越高,这是为什么?因为人类不是为了吃饭而活着,在解决了温饱之后,就会追问宇宙和人生的意义,会思考“美”究竟是什么?而艺术就是人类探寻这些问题的途径,这种途径是一种敞开无限可能的自由方式。
当我们明白了什么是艺术,我们就能够从心灵深处体会到什么是艺术的灵魂,那是自由的思想、独立的精神,是人类对生命和宇宙的 探索 ,对“美”的真谛的渴望,是抛开世俗功利的羁绊,寻求灵魂深处的慰籍。电影,如是。
你问我电影是什么我来说,电影是最早进去百姓眼中的奢侈品,通过电影我们知道了外面的世界,通过电影我们知道了世界的名山大川,锦绣山河,通过电影我们知道了全球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通过电影我们知道了,当年抗战人民英雄在艰苦环境下是怎么同仇敌忾,奋力抗敌的,通过电影我们见证了中国几十年发展,见证了这些年努力的结果
电影最早呈现在百姓眼中的是一块黑布,一盘胶带,几十人甚至几百人在那围观,电影在 历史 长河中,一直不断更新,不断给人们丰富多彩的视觉冲击,如今现代生活,电影的分类更是多样化,由讲述 历史 的纪录片和丰富 情感 的都市剧还有展望未来的科幻片等等,电影无不一一呈现,人民也通过电影,见证了从儿时到暮年的心酸,最后想说电影展现生活,表达生活,体验生活
这个问题就是我们需要怎么样了精神 娱乐 产品。
电影就像 汽车 、房子一样的产品,但它不是实物,只是精神形态的。
人们现在对实物有清晰的描述和界定,但对精神产品却没有统一的标准,为啥?
因为我们需要的千奇百怪啊,所以题主的问题根本没有唯一的答案,我们需要千奇百怪的电影,除了大片,我们还需要文艺片、创新影片, 探索 影片,实验影片,B级、R级甚至ooxx类,人类精神世界可以延展和想象的故事,我们都需要!
什么是电影?电影亦称映画、第七艺术。
1.一系列摄成的影像,迅速连续地放映就产生连贯、活动的感觉,它表达一个完整主题的、具有连贯、活动感觉的影像。
2.是由活动照相术和幻灯放映术结合发展起来的一种连续的影像画面,是一门视觉和听觉的现代艺术,也是一门可以容纳戏剧、摄影、绘画、音乐、舞蹈、文字、雕塑、建筑等多种艺术的现代 科技 与艺术的综合体。
3.电影种类:动作电影,奇幻电影,喜剧电影,恐怖电影,冒险电影,爱情电影,警匪电影,科幻电影,战争电影,灾难电影,温情电影,史诗电影,实验电影,微电影,微动画电影,悬疑电影,音乐电影,黑帮电影,纪录电影,公路电影,意识流电影,动画电影,惊悚电影,西部电影,人物电影,飞车电影,家庭电影,超级英雄电影。
4.表现手段:电影是一种以现代 科技 成果为工具与材料,运用创造视觉形象和镜头组接的表现手段,在银幕的空间和时间里,塑造运动的、音画结合的、逼真的具体形象,以反映 社会 生活的现代艺术。电影能准确地"还原"现实世界,"展现"虚拟世界,给人以逼真感,亲近感,宛如身临其境。电影的这种特性,可以满足人们更广阔、更真实地感受生活的愿望。电影的帧速率一般是24帧每秒,随着技术的提升,即将出现48帧甚至60帧每秒的电影。
5.电影构成:技术和折叠放映
技术:视觉滞留拍摄技术和多片整合
放映:光学影戏机,活动摄影,超大银幕,动感球幕,水幕,环幕,3D ,P2P,角色电影,定格,4D。
什么是电影的灵魂?
这个不好定义,因人而异,电影的灵魂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受与想法,一部电影包含很多,例如:演员,故事情节,拍摄技术,音乐等等。有点人喜欢的是电影中人物,有点人喜欢电影中的故事情节等等。
而我个人觉得一部好的电影绝大部分取决于它的配音,它的重要性甚至超过电影作品中其他要素,如演员、台词、画面、甚至故事情节,可以说音乐在电影作品中的重要性就像是人与灵魂一样不可分离,电影的配音不是单独的音乐,它是为电影而创作和编制的音,是电影视听系统中听觉语言系统里的一个构成部分,是电影声音的三大声部的一个声部,它同人声,音响共同构建了电影的声音。
总之而言好的电影,就是能与观众产生共鸣,得到大众的好评,那它就拥有灵魂,如中国国产电影票房第一名:《战狼2》。
Ⅳ 编导艺考电影名词解释(2)
14【《电影手册》派】
《电影手册》派又称《电影手册》集团,是指从1955年开始聚集在以巴赞为首的《电影手册》杂志编辑部周围的一批青年影评人。《电影手册》杂志由巴赞等于1951年创办,其中巴赞的美学思想起着主导作用;《电影手册》派的新的评价标准是“作者论”。以特吕弗、戈达尔、里维特、夏布罗尔等为代表的这批影评人后来从影评工作过度到拍片,成为法国“新浪潮”电影的主将;从1958年起,他们相继拍出了自己的第一部影片,对法国“新浪潮”起了形成作用,因此,这批人被称为《电影手册》派。在“新浪潮”于1961年趋于衰落后,这批人发生了分裂。特吕弗和夏布罗尔成为了商业片导演,里维特转向实验电影,而戈达尔走得更彻底,他的影片中的现代派色彩最为浓重。
15【影像本体论】巴赞的电影现实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石。其核心和基本观点是影像与客观现实中的被摄物同一。在《摄影影像的本体论》一文中,巴赞提出,电影再现事物原貌的本性是电影美学的基础。因为一切艺术都是以人的参与为基础的,唯独在摄影中,我们有了不让人介入的特权。所以摄影取得的影像具有自然的属性。影像本体论和巴赞的电影起源心理学以及电影语言进化论都有密切的关系。巴赞认为,电影发明的心理依据是再现完整现实的幻想,而现实主义是电影语言演化的趋向。
16【木乃伊情结】巴赞借助精神分析解释电影起源的一种阐释。巴赞为研究电影起源的心理,追溯到雕刻和绘画的起源。他认为人有永久性保存自己尸体的驱动。涂上香料的木乃伊是第一个雕像。雕刻和绘画成为人的替代品。他们起源与一种愿望,是一种原始需要。摄影不是创造永恒,而是给现实涂上香料,使时间免于腐朽。巴赞认为,摄影作为自然的补充,而不是替代,第一次有了不让人干预的特权。电影也因此第一次实现了影像与被摄物的同一,仿佛木乃伊。
17【完整电影】巴赞在《完整电影的神话》一文中提出的关于电影起源观的电影观念。他认为电影起源的心理原因是再现完整电影的神话,也就是再现声、色、主体感受一应俱全的外部世界的幻景。
18【“长镜头(景深镜头)理论”】
长镜头理论是对巴赞提出的“景深镜头理论”的不严密的概括。按照长镜头(镜头—段落)和景深镜头的原则构思拍摄影片,是一种旨在展现完整现实景象的电影风格和表现手法。它具体的实践要求是:
a. 避免严格限定观众的知觉过程,它是一种潜在的表意形式,注重通过事物的常态和完整的动作揭示动机。保持透明和多义的真实。
b. 长镜头(镜头—段落)保证事件的时间进程受到尊重,景深镜头能够让观众看到现实空间的全貌和事物的实际联系。
c. 连续性拍摄的镜头—段落体现了现代电影的叙事原则,屏弃了戏剧的严格符合因果逻辑的省略手法,再现现实事物的自然流程,因而更有真实感。
19【蒙太奇派】
西方电影理论与创作实践中对立的两大派之一,其对立面为场面调度派。从美学倾向来说,蒙太奇派强调电影创作意味着用蒙太奇手段对现实进行改造加工,因此影片的制作……(将上表蒙太奇理论一项的内容一一论述)。蒙太奇派在理论著述上的代表人物有爱因汉姆、米特里等,在创作上,属于蒙太奇派范围的是类型电影以及一切被笼统的称为传统电影的故事电影。
20【场面调度派】
西方电影理论与创作实践中对立的两大派之一,其对立面为蒙太奇派。场面调度派的理论基础是巴赞的影像本体论,它强调电影本质上是真实的艺术,主张……(将上表场面调度理论一项的内容一一论述)。场面调度派在理论著述上的代表人物有巴赞、克拉考尔等,在创作上,属于蒙太奇派范围的是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法国“新浪潮”电影、真实电影以及一些强调电影写实性的电影导演如让?雷诺阿、奥逊?威尔斯等的影片。
21【《电影:一次心理学研究》】
德国心理学家、美学家于果?明斯特伯格于1916年发表《电影:一次心理学研究》。这是他一生中唯一一部电影理论著作,也是电影理论史上第一部有分量的理论著作。用心理学的方法探讨了电影的心理根源和特征,从电影的 经验 的感知入手,论证电影是一门艺术。他对电影的似动现象和深度感按照格式塔的“整体构成”原理进行了心理学的解释,认为影像的运动学和深度感不仅产生于观众的心理机制(如视觉暂留现象),还依赖于特殊的内心体验,即把各个画面组织成更高层次的动作整体的心理过程。
22【格式塔心理学电影美学】
运用格式塔心理学原理研究作为影像和艺术作品的电影的感知过程和审美特征的学科。格式塔心理学(即完形心理学)于20世纪20年代初形成体系,其重要研究对象是艺术,尤其是视觉艺术。代表作品有于果?明斯特伯格(德)的《电影:一次心理学研究》(1916)、鲁道夫?爱因汉姆(德)的《电影作为艺术》(1932)、让?米特里(法)的《电影美学和心理学》等。于果?明斯特伯格在《电影:一次心理学研究》中对电影的似动现象和深度感按照格式塔的“整体构成”原理进行了心理学的解释,认为影像的运动学和深度感不仅产生于观众的心理机制(如视觉暂留现象),还依赖于特殊的内心体验,即把各个画面组织成更高层次的动作整体的心理过程。而鲁道夫?爱因汉姆在《电影作为艺术》中则根据格式塔心理学强调的“心理的结构能力说”提出“局部幻想论”,认为由于心理活动的参与,影片只要再现现实的最需要的部分,观众就会获得一个完整的印象;他由此又提出了“形象偏离说”。而米特里在《电影美学和心理学》中借用格式塔心理学的审美知觉整体论原理研究镜头、彩色、音乐、蒙太奇等电影元素。格式塔心理学电影美学过分强调主体的能动性,突出整体性的意义,把它抬高到与事物的本来感知不甚符合的抽象地位,作为变形、失真等艺术形式的依据,这显然是唯心主义的。但是,他们从心理学角度对电影现象的重视,开拓了电影研究的视野。
23【物质现实复原论】
德国电影理论家齐格弗里德?克拉考尔提出的关于电影本性的基本概念。“物质现实的复原”甚至是克拉考尔的代表理论著作《电影的本性——物质现实的复原》的副标题。克拉考尔认为,电影按其本性来说是照相的外延,因而也和照相一样和我们周围的世界具有显而易见的近亲性。当影片纪录和揭示物质现实时,它才成为名副其实的影片。因此,克拉考尔抛开了传统的艺术观念,而用物质现实复原来概括他的电影观。他只允许电影发挥“纪录”和“揭示”两种功能,而排斥一切艺术家设计的、有明确思想意图的、在故事结构上有头有尾的影片。此外,纯视听形式的实验影片也在受排斥之外。克拉考尔提出的最电影化的形式和内容是所谓“找到的故事和插曲”,其三个特征是:①.被发现而不是被构想出来;②.它是自然素材的一个重要的潜在元素,很少有可能发展成为一个独立自在的整体;③.可能再现我们周围世界的一些典型的偶然事件。
24【电影本性论】
关于电影艺术本质、电影艺术特具的美学机能的论点。历来有两种主要观点:
1. 照相本性论:以巴赞和克拉考尔为代表。(阐述他们的主要观点)
2. 形象本性论:以鲁道夫?爱因汉姆、爱森斯坦、巴拉兹、让?米特里为代表。反对把电影看作是一种机械的物理过程,反对把电影当作现实的复制物,认为电影有必要也有可能对现实进行选择、概括、提炼,并融进艺术家主观的思考和情感。所以电影具有与其他艺术相同的实质,即形象本性。
从电影艺术的创作实际来考察,形象本性论合乎电影内在规律,照相手段不应该放在本性的高度认识,而应该放在特性的层次来强调。
25【电影符号学】
把电影作为一种特殊符号系统和表意现象进行研究的一个学科。随着法国结构主义思想运动的勃兴,于六十年代中叶诞生的一门应用符号学理论研究电影艺术的一门符号学新分支。它运用结构语言学的研究方法分析电影作品的结构形式,基本上是一种方法论 。1964年法国学者麦茨发表《电影:语言系统还是语言》标志着结构主义符号学的问世。 电影符号学以瑞士结构主义语言学家索绪尔的理论为基础,其代表理论家及理论著作有法国麦茨的《电影:语言系统还是语言》、意大利艾柯的《电影符码的分节》以及意大利帕索里尼的《诗的电影》等。电影符号学对西方电影理论产生了重要影响,使西方电影理论进入现代电影理论时期。不过,电影符号学从诞生起就受到诸如“学术神秘主义”等激烈的批评,而且其静态的、封闭的结构分析方法的缺陷也日益明显。70年代初期,电影符号学的研究重点从结构转向结构过程,从表述结果转向表述过程,从静态系统转向动态系统。随后,意识形态理论和精神分析理论进入电影符号学,形成了以心理结构模式为基础研究电影机制的第二符号学,其标志是1977年麦茨发表《想象的能指》一书。
26【电影第一符号学】
电影符号学是…。电影第一符号学以麦茨1964年发表的《电影:语言系统还是语言》为开端,以结构注意语言学为模式,有较强的科学倾向,但对用符号学研究电影的复杂性估计不足。而且其静态的、封闭的结构分析方法的缺陷也日益明显。70年代随着意识形态理论和精神分析理论进入电影符号学,形成了以心理结构模式为基础研究电影机制的第二符号学。以语言学为模式的第一阶段的电影符号学有三大研究范畴:①.确定电影符号学的性质;②.划分电影符码的类别;③.分析电影作品(影片本文)的叙事结构,即电影语言的系统研究。它的基本电影观念是:电影是具有约定性的符号系统,它的创作有可循的、社会公认的程式;而电影语言虽不等同于自然语言,但电影符号系统与语言符号系统本质相似;研究电影的科学工具是语言学,其研究重点则应当是外延与叙事。就方法论而言,不同的电影符号学家建立了不同的分析系统,比如麦茨的八大组合段、艾柯的影像三层分节说等。
27【电影第二符号学】
电影符号学与精神分析学相结合产生的电影理论。1977年法国电影理论家麦茨发表《想象的能指》一书标志着第二电影符号学的诞生。电影第二符号学以精神分析为模式,全面解释了电影机制主体观看过程和主体创作过程的心理学。第一电影符号学着重电影的“陈述结果”,研究作品内部的符号和符号系统,而第二电影符号学力求突破上述局限,借助精神分析学研究电影作品的陈述过程和符号的产生与感知过程。前者以语言学概念为模式,后者以精神分析学概念为模式。后者从前者狭隘的符号分析过渡到“符号-心理分析”,从静态的外延考察转入动态的内涵考察。在第二电影符号学中,影片本文的功能已经不再局限于一个固定而复杂的符号结构,而是一个可变的概念。第二电影符号学更着重研究电影的一般机制。
28【想象的能指】
麦茨把电影称为半梦状态的幻像、想象的状态、想象的能指。能指本身就是想象的,不然它就不能成为能指。对于电影能指来说,不仅编码是想象的,解码也是想象的。而且,想象的基本构成原则就是隐喻和换喻同时发挥作用的原则。
29【精神分析学电影理论】
运用精神分析学原理解释电影现象的现代西方电影理论。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精神分析学在电影研究领域并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只有20年代中期的法国先锋派电影中少有涉及,比如杜拉克、布努艾尔的影片等。1977年,法国电影理论家麦茨发表的《想象的能指》一书以弗洛伊德和拉康的精神分析学原理和模式为依据,结合电影符号学,全面解释了电影机制主体观看过程和主体创作过程的心理学,是第二符号学诞生的标志,也是精神分析学电影理论的代表作。精神分析学电影理论的核心是研究无意识在电影创作和欣赏过程中的作用,重要概念如“自我认同”、“自恋情结”等。70年代以来,将意识形态理论与精神分析学结合起来的意识形态学电影理论、将女权主义、符号学和精神分析学结合起来的女权主义电影理论都是精神分析学电影理论的新形态。
30【电影锣鼓】
1956年,在党的“双百”方针鼓舞下,上海《文汇报》专栏讨论国产影片为什么这样少,并提出批评性建议。当时的党中央宣传部文艺处处长钟惦棐以评论员身份发表《电影的锣鼓》一文,综合性的总结了文汇报的内容,并提出症结所在。其目的是推动电影健康积极的发展,但结果却被作为反党信号。钟惦棐也因此被划为“右派”。
31【“创新独白”事件】
瞿白音于1962年第3期《电影艺术》上发表了《关于电影创新问题的独白》一文,针对当时电影创作公式化、概念化等现象进行了尖锐抨击。他强调了一种艺术家的首创精神。1966年,《文汇报》、《解放日报》等称之为“黑帮的反革命纲领”;瞿白音因此而蒙冤10年。1982年出版的《创新独白与瞿白音》一书对这个事件进行了历史总结。
32【电影】
根据“视觉暂留原理”,运用照相(以及录音)手段,把外界事物的影像(以及声音)摄录在胶片上,通过放映(以及还音),在银幕上造成活动影像(以及声音),以表现一定内容的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