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潮汕较出名潮剧演员有谁
潮剧著名演员有:谢大月、芦吟词、谢吟、杨其国、陈华、黄玉斗、洪妙、郭石梅、蔡锦坤、李有存、方展荣、姚璇秋、范泽华、吴丽君、张长城、黄瑞英、黄盛典、叶清发等。
潮剧传统剧目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来自南戏传奇和杂剧,如《琵琶记》、《荆钗记》、《白兔记》、《拜月记》、《珍珠记》、《蕉帕记》、《渔家乐》等。另一类取材当地民间传说故事或实事编撰的地方剧目,如《荔镜记》、《苏六娘》、《金花女》、《柴房会》、《龙井渡头》等。
推荐的剧目
1、扫窗会(姚璇秋、翁銮金)
2、庐林会(范泽华、黄清城)
3、井边会(姚璇秋、陈瑜、李有存、孙暹龙)
4、回书(张长城、陈瑜、郑建英)
5、磨房会(范泽华、张长城)
6、闹钗(方展荣、谢素贞、陈郁英、陈丽璇)
7、赵宠写状(叶清发、陈丽璇)
8、闹开封(张长城、朱楚珍、方展荣、吴玲儿等)
9、杨令婆辨本(洪妙、林银门)
10、包公会李后(洪妙、蚁锡深)
11、薛仁贵回窑(陈书橱、温美蕉)
12、柴房会(方展荣、吴楚珊)
13、庵堂认母(王少瑜、周细卿)
14、庵堂认母(吴丽君、陈学希)
15、六月雪(郑建英、胡娟)
16、梅亭雪(姚璇秋、陈瑜)
17、嫦娥奔月(郑健英、郑仕鹏)
18、孟姜女过关(吴楚珊、孙暹龙)
19、益春藏书(王少瑜)
20、泼水记(李泽瑞、刘育生等)
21、芦林会(郑小霞、陈学希)
22、六月雪(郑小霞)
23、苏六娘(电影录音)
24、陈三五娘(电影录音)
25、刘明珠(电影录音)
26、江姐(姚璇秋、谢素贞、方展荣等)
27、彭湃(陈秦梦、林舜卿、郑健英等)
28、蝶恋花(郑健英、吴文兰、张小重等)
29、万山红(姚璇秋、谢素贞、林玩贞等)
30、换偶记(洪妙等)
31、白兔记(范泽华、张长城、陈瑜、温美蕉)
32、金花女(郑小霞、陈学希、林舜卿、李有存等)
33、张春郎削发(中唱1984年版本)
34、辞郎洲(姚璇秋、翁銮金、谢素贞等)
35、续荔镜记(姚璇秋、叶清发、张长城等)
36、续荔镜记(吴丽君、黄清城、翁銮金等)
37、汉文皇后(郑小霞、陈学希、张长城等)
38、飞龙女(吴玲儿、方展荣、郑小霞等)
39、古琴案(方展荣、吴玲儿、吴丽君等)
40、苏后复国(郑小霞、陈瑜等)
41、袁崇焕(陈秦梦、林玩贞等)
42、赵氏孤儿(范泽华、陈光耀等)
43、审皇后(郑健英、陈光耀、钟怡坤、王少瑜等)
44、告亲夫(郑建英、曾馥、陈文炎等)
45、柳明月义救孤儿(郑健英、周若虹、许惠琴等)
46、救风尘(郑健英、王少瑜、陈文炎等)
47、绣襦记(王少瑜、胡娟等)
48、南唐遗事(钟怡坤、郑健英等)
49、血染南梁宫(王少瑜、郑建英、钟怡坤等)
50、血溅美人图(王少瑜、胡娟、郑薇等)
51、花笺状(王少瑜、黄振龙等)
52、荆钗记(王少瑜、吴文兰、林玩贞等)
53、嫦娥奔月(钟怡坤、杜冰、曾馥等)
54、美人泪(郑健英、周细卿等)
55、银锁怨(郑健英、陈丽玉、钟怡坤等)
56、三篙恨(郑小霞、胡娟、蚁锡深等)
57、屠夫状元(钟维、魏璇卿、马婵如等)
58、谢瑶环(曾馥、吴文兰、陈文炎等)
59、香罗帕(陈丽璇、马婵如等)
60、龙女情(王少瑜、钟怡坤、周细卿、黄学勇)
61、宝莲灯(邱楚霞、许淑婉、陈廷良等)
62、七日红(唐龙通、许淑婉等)
63、莫愁女(邱楚霞、郑跃生、许淑苑等)
64、二度梅(邱楚霞、许淑苑、陈廷良等)
65、五女拜寿(邱楚霞、唐龙通、黄少华等)
66、回唐山(潮州团)
67、梁山伯与祝英台(郑莎、李娜等)
68、逼上梁山(蔡植群、郑莎等)
69、彩楼记(郑莎、蔡植群等)
70、杨八姐闯幽州(郑莎、赖舜娥等)
71、文武香球(郑莎、蔡植群、王文和等)
72、姐妹易嫁(陈芳生、赖舜娥等)
73、江秀卿(李娜等)
74、红珊瑚(陈丽玲、赖舜娥等)
75、罗衫记(陈丽玉、许惠琴、陈大筐等)
76、孝妇杀家姑(王瑞芬、林洁、张桂坤等)
77、珍珠塔(邱应发、田佩兰、陈丽玉、廖文卿等)
78、飞龙刺狄青(张秀兰、李丽容、黄素玲、陈家汉等)
79、武则天亲断梨花案(陈丽玉、张桂坤、陈家汉等)
80、春香传(李楚卿、许悦蓉等)
81、血溅美人图(李楚卿、许悦蓉、郑薇等)
82、张古董借妻(李楚卿、彭钟亮、胡娟等)
83、火烧临江楼(李楚卿、吴文兰等)
84、孔雀东南飞(李丽容、郑莎等)
85、孟丽君会苏映雪(黄楚霞、方壮华等)
86、白蛇传(黄芝香、肖岳潮、方壮华等)
87、杨门女将(张楚吟、黄芝香等)
88、白玉扇(黄芝香、肖岳潮等)
89、金龙银凤(黄芝香、周辉南等)
90、柯山红日(普宁二团)
91、红鬃烈马(余林侬、陈燕鸣等)
92、弓剑情(余林侬、陈燕鸣等)
93、陆文龙归宋(余琳侬、陈燕鸣、陈乔、张仕耀等)
94、古堡恩仇记(余林侬、陈燕鸣等)
95、歌女剑刺江西王(陈燕鸣、麦素芝等)
96、王莽篡汉(陈燕鸣、陈乔等)
97、乱世佳人(林羡、陈经伦等)
98、秦香莲(陈舜卿等)
99、铁面县令怒斩玉面狼(林娟、黄派林、陈舜卿等)
100、猫儿换太子(林娟、陈舜卿等)
101、粉妆楼(林娟、林玉等)
102、龙井渡头(吴丽华、林若英、林静香等)
103、秦王李世民(许淑娥、吴丽华等)
104、十五贯(林炳利、黄明强、周芝圃等)
105、包公铡侄(林令勇、周芝圃、林炳利等)
106、周不错(周芝圃等)
107、王魁休妻(电台版)
108、刘璋下山(惠来,李开珠、吴玉华等)
109、生死牌(揭西,林木汉等)
110、秦香莲(马丽端、曾友禄等)
111、赵少卿(陈碧霞、许云坡等)
112、一门三进士(方巧玉、陈楚惠等)
113、四郎探母(许云波、陈美云等)
114、朱玉莲(柳惜春、许云波、李美英等)
115、杨乃武与小白菜(陈碧霞、陈碧玲等)
116、桃园奇冤(方巧玉、陈楚惠等)
117、苦尽甘来(陈碧霞、许云坡等)
118、玉堂春(陈美云、方桦等)
119、秦凤兰(陈美云、庄静静等)
120、孟舍落难(陈嫦娥、许云坡等)
② 范泽华的逸闻趣事
“倾城争看《刘明珠》,闾里争说范泽华。”这是潮剧电影《刘明珠》公演时的情景。然而,又有多少人知道,当年正值花季的范泽华为了能当上潮剧演员,曾背着家人“私奔”过。范泽华出生在普宁县洪阳镇,乡里的男女老幼不但爱看潮剧,而且喜欢唱潮剧。夜幕降临时,跟着大人们去看潮剧几乎成了村里每一个小孩的必然经历,范泽华的童年就是这样走过来的。读小学的时候,范泽华是学校的文娱活跃分子,尤其酷爱潮剧,她还是洪阳镇新安村洪新剧社的台柱。尽管父母不希望她在这方面有所发展,但范泽华痴迷潮剧之心不改。
随着年龄的增长,当演员的念头愈加强烈。1952年,范泽华听说有一剧团在汕头演出,她旁敲侧击地向父母表达自己的愿望,可是每每话还未说完,就被父母打断了。她看出父母不让她当演员的决心。然而,舞台就像磁场紧紧吸引着她。无奈之下,才14岁的小姑娘便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背着家人师友,与邻居姐妹3人,步行20多公里到揭阳,再乘船到汕头,报考粤东潮剧团。此举在那个年代看来,胆识实在非凡。
不见爱女的双亲心急如焚,他们知道女儿一定是追寻潮剧去了,于是顺藤摸瓜把她“逮”个正着。两个哥哥就如“老鹰抓小鸡”一样,把范泽华“抓”回家里。可是,倔强的范泽华暗下决心:等我翅膀长硬、羽翼丰盛时,一定要飞!
心要飞,谁能阻?兴趣和爱好的磁场似有万钧引力。范泽华做手工积零钱买票看戏,她把眠床作舞台,蚊帐作帷幕,手帕作道具,忘情地学,忘情地唱。又几个月过去了,恰逢怡梨潮剧团到洪阳戏院演出,范泽华与一女同伴相约到剧团报考。这一次她又考上了。然而,范泽华却喜忧参半。喜的是第二次仍然考上,这条路可能走定了;忧的是母亲绝对不会同意,怎么办?这时候,剧团领导到她家做她母亲的思想工作。母亲终于点头了。1953年7月底,范泽华正式进入了怡梨潮剧团。 1959年,以广东潮剧院一团为基础组团赴京参加国庆十周年献礼演出。范泽华受到周恩来总理亲切接见并握手。1963年,潮剧院二团(原青年剧团)在广州珠江电影制片厂拍摄《刘明珠》影片期间,突然接到省委通知,说有紧急任务,在穗各文艺单位做好准备一场重要演出,规定每个节目不能超过20分钟(共有十多个单位参加演出)。潮剧参加演出的节目是《杜鹃山》选场,演员有:张长城、林舜卿、范泽华、吴为雄、叶清发和徐永书等,由陈彦团长带队到省交际处剧场。演出开始了,范泽华才知道主要客人是周恩来总理。那一次是周总理出访亚、非、拉14个国家后,回国来到广州的。演出结束后,总理在广东省长陈郁,中南局秘书长吴南生等领导同志陪同下,上台与演员们握手并合影留念。然后,演员们以最快速度卸完妆,后由省接待处工作人员带领我们到迎宾馆。这时,总理又出现在我眼前,依次亲切握手。陪着总理的省领导干部向总理介绍,范泽华是潮剧院的主要演员,刚才演杜妈妈。总理微笑点头,问范泽华叫什么名字,演过哪些戏等等。这张照片就是当年省里的记者所拍摄的范泽华与周总理的第二次握手。
③ 请问刘明珠的配音作品都有哪些
刘明珠是非常资深的配音演员了!
她来自长春,90年代初一部长译的影片《打工俏佳人》让我对她留下了第一印象——银铃般的清脆!
后来她和大部分长春演员一样来到北京发展,德加拉VCD,北京电视台,中央电视台国际部(CCTV-1,CCTV-8)以及现在的电影频道(CCTV-6)都经常出现她的声音,以下是我印象比较深刻的作品:
德加拉VCD部分:
《绝恋》/Jude (1996) 配女主角苏——凯特·温斯莱特扮演;
《王牌大姐大》/Straight Talk (1992) 配女主角雪莉——桃丽·巴顿扮演;
中央电视台国际部(CCTV-1,CCTV-8)部分:
《钢木兰》/Steel Magnolias (1989) 配女主角希尔比——朱丽亚·罗伯茨扮演;
广电部电影频道(CCTV-6)部分:
《疯女胡安娜》/Juana la Loca (2001) 配女主角胡安娜——佩拉·洛佩兹·狄·阿亚娜扮演;
北京电视台(大宝剧场)部分:
《电话谋杀案》/Dial M for Murder (1954) 配女主角玛戈——格蕾丝·凯丽扮演;
《捉贼记》/To Catch a Thief (1955)配女主角弗朗西丝——格蕾丝·凯丽扮演。
《那波利情缘》女主角 和广涛对手 7.23.03年中央6播
《卢浮魅影〉女主角 和张彭对手 6月03年中央6播
《狗仔队〉 和广涛对手 9.12.03年中央6播
《人人爱上我老婆》女主角 和广涛对手 10.10.03年中央6播
《都是因为她》 女主角 和广涛对手 4.21.04年中央6播
《天使爱米莉〉 女主角 和广涛对手 5.5.04年中央6播
这是去年前年留意电影频道时候录的一些资料,因为后来录音机坏了,听到喜欢的声音录不到会抓狂~
有时候换台听到 金永刚 总是在给一个什么电影类的纪录片配音,不能录都要疯了,就不再看中央6了~
④ 烟花女与状元郎的评论
评《烟花女与状元郎》
林淳钧
1995年,潮剧再一次被搬上荧幕,艺术片《烟花女与状元郎》拍摄的成功,是普及潮剧、振兴潮剧的一桩义举。在当前潮剧剧场不景气的情况下,这部影片的发行,更是值得高兴的事。这部潮剧影片拍摄是成功的,作为观众,觉得它有几个方面的特色。
一是故事情节好。影片是根据明代传奇《绣襦记》改编的,演的是唐代青楼歌妓李亚仙,与常州刺史的儿子郑元和的恋爱故事。这个故事源出于唐人小说《李娃传》,元明以来,多次被剧作家编成杂剧和传奇搬上舞台。
李亚仙与郑元和的故事,与《玉堂春》苏三与王金龙的故事一样,在我国民间流传十分广泛,不少地方剧种有此剧目,潮剧传统剧目中也有此剧,现尚存有三十年代唱录的《郑元和落难》唱片,《潮剧剧目纲要》中也有《青竺寺》(《绣襦记》一折)的剧情梗概。五六十年代,潮剧院剧作家王菲曾两次将此剧进行整理,并由潮剧院五团、澄海艺香潮剧团和香港韩江潮剧团演出;此次搬上银幕,又根据电影需要再作修改,并赋以新意。这个故事为何受到历代剧作家的表睐:原因在于它有情节而不离奇,有悬念而不玄乎,场面有紧有松,情节有悲有喜,一环扣紧一环,引人入胜。比如郑元和与李亚仙聚而又散,散而又聚的遭遇;郑元和与其父偶遇而几乎故死、不死之后又颁逢,情节大起大落,富有戏剧性,最后又以好人得到好报,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结局,其道德褒贬与我国传统的道德观念是一致的,是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剧目。
二是人物形象塑造好。李亚仙与郑元和,是剧中两个主要人物,这两个人物的塑造很完美。李亚仙是全剧第一人物,剧本对她着墨最多,通过她在郑元和落难时赠绣襦(暗藏珠宝),以解郑元和饥寒之困,在郑元和沉于恩爱而不求进取时,她又毁容劝学,最后在长亭驿、在公公郑儋面前,尊之以礼,晓之以理,历陈往事,据理力争,有层次的刻划了一位身居烟花丛而心地善良、对爱情坚贞、有理想有抱负的古代妇女形象。剧本对这个正直善良的青楼女子寄以无限的同情,其形象刻划是成功的。
郑元和是全剧的第二号人物,剧本对这个人物的刻划也很有分寸,与一般公子哥儿玩弄女性,始乱终弃不同,他对李亚仙可以说是一往情深,长亭作别,在他父亲威逼之下,不得不在当官赴任,或弃官留住李亚仙两者之间作出抉择时,他还是表示选择后者。当然,作为纨垮子弟,他也曾沉于美色而不能自拔,最后还是李亚仙毁容,才使他振作起来。影片对这个人物把握得很好。
其他几个配角,如郑元和之父郑儋、鸨母李大妈,以及卑田院乞丐张直、李智,人物形象都很鲜明,特别是张直、李智两个人物,他们虽然身处社会的最底层,但他们为人正直,富有正义感,热心助人,身份卑而人不贱,他们的行为与品德,远远高于“高贵者”,所以,当戏结束时,他们领唱一曲“连罗呵,连罗呵,花开花落,日月如梭,有志何怕路坎坷,一曲绣懦人称颂,毁容劝学世沤歌”时,观众无不对他们点头微笑。这里地要归功于戏曲导演林鸿飞和电影导演金作信,他们在发挥戏曲特点和电影特点这方面,配合默契,取长补短,使人物塑造更趋于真、善、美的境界。
三是唱腔音乐好。全剧的唱腔音乐布局比较完整,旋律优美,声情并茂。首先是抒情性强,全剧较少宣叙性唱段,所有唱段多以感情抒发,一些主要唱段,还运用帮唱、轮唱的形式,比较淋漓尽致地抒发人物感情,很能引起观众的共鸣。其次是节奏徐疾有度,快慢相济,通过节奏变化,表达了人物感情的变化,比如“毁容”一段,李亚仙这一强烈的举动,终于使郑元和醒过来。这段戏人物情绪起伏很大,作曲者陈浩忠通过音乐节奏的慢一快一再慢一再快的变化,较好的表达人物情绪起伏变化。第三是主要唱段的唱腔音乐比较完整,发挥了潮剧唱腔音乐的特色。另外,全剧的唱腔音乐在调式的运用上,也比较注意整体性,在一场戏的唱腔音乐中,基本上是用一个调式,没有凑合之感。还应该提及的是,影片李亚仙的全部唱段,由潮剧名演员王少瑜配唱,其音色圆润清美,感情很饱满,可谓声情并茂,使这部影片增色不少。
四是演员阵容好,影片由青年演员陈学希、张怡凰领衔主演,主要演员还有朱楚珍、陈秦梦、许仁敬、李义鹏、杨应森、黄盛典等;陈学希于八十年代初毕业于汕头戏曲学校,1987年潮剧《张春郎削发》到北京参加首届中国艺术节,他饰演主角张春郎而盛名。这次扮演郑元和,是他在银幕塑造的第二个艺术形象,也标志他的表演艺术登上了新台阶。张怡凰也是汕头戏曲学校的毕业生,已有一定的舞台实践经验,她扮演的李亚仙,内在感情很饱满,表演也有分寸,比较准确地把握人物思想感情。朱楚珍曾参加潮剧影片《告亲夫》、《闹开封》、《刘明珠》、《张春郎削发》的拍摄,并在《闹开封》、《刘明珠》中扮演角色,是潮剧电影的一位老明星。这次扮演鸨母李大妈,按老旦的戏路表演,轻车熟路,应付自如。陈秦梦扮演的郑儋,许仁敬、李义鹏扮演的张直、李智,都给观众留下很深的印象。
作为一部潮剧艺术片,它不是完善无缺的,存在的一些不足也是比较明显的,比如影片的前半部,情节发展太快,近乎跳跃,一些情节刚出现,就一晃而过,有局促之感;其次,张直、李智两个人物,戏份嫌多了一些,给人喧宾夺主之感。但瑕不掩瑜,这部影片,仍不失为一部优秀的潮剧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