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女巫布莱尔这部电影究竟想告诉我们什么
『1994年10月三个学电影的学生瞎掘禅哈兹,迈克威廉姆斯李昂哈德,带上了电影拍摄器材,来到了布尔镇,准备调查当地关于布尔女巫的传说,他们为了找寻布尔女巫来到了黑山林,但不久他们就消失了,5天后人们开始寻找他们,美国政府为了找寻他们调用了100多人,同时使用了直升机甚至卫星,但10天过后一点结果也没有,于是只好放弃搜寻工作,但1年以后几个马里兰洲立大学的学生在山林的一个非常隐蔽的小木屋里发现了一个包裹,里面装有哈兹的日记和一个已经剪接好的电影拷贝盘,里面记载了三个人1年前失踪时所发生的所有恐怖事件,本部影片便是根据95年发现的拷贝盘,改编加工而成的。』
但其实,这都是宣传的手法, 制作公司在拍摄做了很多的工作,散布有关于女巫布莱尔的谣言!甚至还专门做了几个关于女巫布莱尔谣言的网站,在网上散布.然后在推出电影!让制作公司没想到的是2万美元成本的电影最后票房是2500万!
比如一楼的所搜索到的,正是这个电影公司在宣传的时候所撒布的谣言,很多都是他们雇人磨尘在他们自己做的网站上编的故事散销。
不过这部片子还是做得很真的,很有记录片的感觉。
它要告诉的我们的其实就是不要意气用事,不要不听忠告的闯入危险的地方,不管传说是真是假,都是有一定的危险性的。
㈡ 如何评价《女巫》(The Witch)这部电影
最出色的恐怖片之一。
《女巫》2015年在圣丹斯电影节横空出世后,人们对它的期望就一路走高。它在2016年初公映后的成绩也没让人失望,上映前两周就斩获了1700万美元票房。
各大媒体更是对它好评如潮,将其视为2016年的“第一部”必看电影,甚至拿它与《闪灵》及《驱魔人》相提并论。
与那些年里早已烂大街的“伪纪录”恐怖片、连环砍杀片及通灵题材恐怖片相比,《女巫》在当时显然有着特立独行的姿态。
评价
古朴幽深的故事背景,对宗教、信仰的质询,让《女巫》更像是《第七封印》和《复仇之日》那样的欧洲艺术片,而非一部典型美国恐怖片。
导演罗伯特·艾格斯也毫不讳言自己对英格玛·伯格曼和卡尔·德莱叶这两位大师的钟爱,但他拍摄《女巫》的初衷却不是向艺术电影致敬,而是为了直面自己最初的梦魇。
作为新英格兰本地人,他的童年幻想中一直充斥着废弃的农舍、林中的墓地和偷走孩童并将其献祭的老女人。这些黑暗传说既催生了他的想象力,也促使着他对那个捕猎女巫的神秘年代进行深入了解。
㈢ 电影《女巫》中有哪些令人细思极恐的情节
撒旦住在森林里,也住在这家人的内心里。这个小成本的恐怖故事没有桎梏于“血浆”、“一惊一乍”和“怪力乱神”的小成本恐怖片标配之中,而是巧妙的将这个极具宗教内涵设定精准的融汇进了社会、家庭伦理的内核之中,让电影拥有了独特的思考深度。
影片中的双胞胎,虽然是孩子,但设定里的他们是传声筒一样的存在,是谣言“无辜”的传播者;最后是影片中没有受洗的婴儿,他是故事的起点,没有受洗让他带着宗教信仰上的天然缺陷。
(3)好莱坞为什么拍女巫电影扩展阅读:
剧情简介
影片的故事发生在16世纪30年代的新英格兰:威廉和凯瑟琳带着5个孩子在人迹罕至的荒野附近过着虔诚的基督徒生活。
可是后来他们刚出世不久的儿子突然失踪,庄稼也颗粒无收,一家人陷入了彼此猜疑的恶循环当中,试图找出诅咒全家的元凶。更令他们感到恐惧的是在家附近的树林里来了一个会魔法的恶魔。
㈣ 欧美恐怖片的历史
恐怖电影的历史与电影本身的历史一样古老。历史上的第一部恐怖电影是由乔治·梅里耶于1890年代晚期所拍摄的怪物默片,他所拍摄的恐怖电影,是一个充满恶魔,巫术,女巫,捣蛋鬼,疯狂博士的世界。 在1900年代初期,德国拍摄出大量表现主义的恐怖电影。由斯特拉·瑞耶导演的《布拉格的大学生》(1913),该片被视为精神分裂症恐怖电影的典范。斯特拉·瑞耶参与了最早的重要恐怖影片《泥人》(1914)及《泥人出世记》(1917)的导演工作,并在其中扮演一个由魔法赋予其生命力的雕像的角色。
德国表现主义的经典作品来自于罗伯特·威恩导演的《卡里加利博士的小屋》(1919),描述一个邪恶的催眠师的故事。在德国表现主义的电影中,最为知名与不朽的杰作,是由弗雷德里希·威廉·茂瑙所拍摄的第一部吸血鬼电影《吸血鬼》(1922),该作改编自布拉姆·斯托克的《德古拉》,后来所有的吸血鬼形象,都以它为原型。
德国导演保罗·莱尼拍摄的《蜡像馆》(1924),描述一个蜡像具有生命,并且成为杀人凶手的故事。保罗·莱尼拍摄完这部电影后,远赴好莱坞发展,并推出了两部电影《录像带谋杀案》(1927)及《嘻笑的人》(1928)。这时好莱坞正开始其恐怖电影热潮。
1930及1940年代
好莱坞在1920年代初期就已经出产过恐怖电影,但是从1930年代开始,特别是由环球影业所出品的恐怖电影,才真正开启了好莱坞的恐怖电影时代。在相当程度上,这些恐怖电影都受到佛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影响,它们涉及了德古拉,科学怪人,以及木乃伊等等主题。至1940年代,好莱坞恐怖电影已发展至一个成熟阶段,各类型题材泰半涉足。
1950年代
受到核武竞争的影响,恐怖电影脱离了以前的哥特式风格,开启了现代意义上的恐怖电影时期。这个时期的恐怖电影,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即人类遭受到非人世界的威胁,例如外星人,死尸,植物,昆虫等等。像是霍华德·霍克斯的《魔星下凡》(1951),唐·席格的《天外魔花》。将恐怖与科幻掺杂在一起,是这个时期开始的特色,这类型新近较为知名的电影是雷利·史考特的《异形》(1979)。
在1950年代晚期及1960年代早期,一些电影公司特别集中在恐怖电影的制作上。例如英国的锒头影业,以及美国的美利坚国际影业。后者制作了一系列爱伦·坡小说改编的电影。
1960年代
希区考克《惊魂记》剧照1960年代的恐怖电影,逐渐脱离对超自然的兴趣,转向非超自然的恐惧。比如希区考克的《惊魂记》(Psycho,1960)就以人的精神变态来惊吓观众。米切尔·鲍威尔的《偷窥狂》也是一个显著的例子。新近的例子则有《沉默的羔羊》(1991)。
保罗·威尔士以1960年代为当代恐怖电影的分界点,在这之前的是共识与制约,在这之后的则是混乱与瓦解。伊萨贝尔·彼耐多以1968年为分界点,区分出传统意义上的现代恐怖电影,以及后现代意义上的恐怖电影。 这一分界点,一般公认以乔治·罗梅罗《活死人之夜》(1968)的诞生为标记。
1970年代
在1960年代晚期,有一些严肃的、以超自然为主题的恐怖电影,获得了观众的注意力。例如罗曼·波兰斯基的《失婴记》(1968)。该片的成就,实际上是威廉·佛瑞金的《大法师》(1973)成功的基础。在《大法师》后,引起了大量的跟风之作,其中显著的例子是《天魔》(1976)。
许多原创性的电影都来自于这个时期的独立制片,低成本与富原创性的特点,一直持续至最晚1990年代晚期。这些独立制片的澎湃发展与家用录像带市场的兴起是紧密关连的,也促使恐怖电影找到了它的新市场;另方面,延续恐怖电影传统的恐怖影片,则继续在大银幕市场中发展。
1970年代开始,西方学者开始以理论探讨恐怖电影的存在意义。
1980年代
1970年代晚期,恐怖电影的主流转向骇俗的题材,诸如陶比·胡波的《德州电锯杀人狂》(1974),约翰·卡本特的《月光光心慌慌》(1978)。还有诸如《十三号星期五》系列及《半夜鬼上床》系列。这类青少年与邪恶刽子手的恐怖电影,漫延整个1980年代。
1990年代
《鬼玩人》电影海报1990年代的恐怖电影脱离了以往外在的暴力形式,转向自我嘲讽的方式。韦斯·克莱文将别的恐怖电影的内容放置到《惊声尖叫》中,并在惊吓中掺杂着反讽的幽默,把陈腔滥调的肢体语言转化成新一代年青人的词汇。山姆·雷米的《鬼玩人》(1981)融合了旧与新的僵尸类型。《厄夜丛林》以恐怖电影的内容呈现,却参照到纪录片的形式。《厄夜丛林》不止使电影成为一种跨媒体,且使得恐怖电影能够成为通俗的享乐品。
2000年以后
2000年早期的恐怖电影承续了以往的杂揉性质,并持续聚焦于年青人的世界,例如《绝命终结站》系列,并且有向主流电影市场迈进的企图,例如《水中的女人》和《七夜怪谈西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