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1949年上映的根据张乐平同名漫画改编的电影是什么
根据张乐平同名漫画改编的电影是三毛流浪记。
《三毛流浪记》是上海昆仑影业公司摄制的喜剧片,由赵明、严恭执导,阳翰笙编剧,王龙基主演,《三毛流浪记》于1949年10月在全国公映。
《三毛流浪记》根据张乐平创作的同名漫画改编,通过孤儿三毛在旧上海的种种遭遇,展现了旧社会广大城市流浪儿童的不幸命运。
相关作品
1、1949年赵明、严恭执导电影《三毛流浪记》;
2、1958年,由章超群编剧,导演,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制作的同名电影《三毛流浪记》;
3、1980年虞戡平执导的香港电影《三毛流浪记》;
4、1992年张建亚导演,上海电影制片厂出品的大陆电影《三毛从军记》;
5、1996年由罗宁导演、孟智超主演电视剧《三毛流浪记》,1999年出续集;
6、2000年李金熔导演的52集儿童剧《三毛新传》;
7、2006年央视动画《三毛流浪记》;
8、2010年动画片《三毛奇遇记》。
❷ 《三毛从军记》播出29年,长大后才看懂,影片要表达的隐喻和暗讽
提起抗战题材的电影,人们想到最多的是《地道战》《地雷战》《小兵张嘎》《鬼子来了》《举起手来》《紫日》《金陵十三衩》等。
有一部电影,好于88%的抗战片,却很少被人提起。
它就是1992年由张建亚导演的经典影片《三毛从军记》,电影改编自张乐平“三毛”系列漫画。 从漫画来看,《三毛流浪记》是一出旧时期苦难少年的申诉,而《三毛从军记》则是充满诙谐调侃的讽刺画卷。
张建亚用一种夸张而充满童趣的笔墨,解构了这样一部经典漫画作品。
说到张建亚导演,在第五代导演中,他算是比较特别的一位,张建亚的电影作品与张艺谋、陈凯歌等大导演的主流的宏大叙事背道而驰,讲述的都是小市民、小人物的心声,在当代喜剧电影创作中呈现出多种风格和趋势。
《三毛从军记》将张建亚导演的幽默感发迹知姿挥得淋漓尽致,其创作特点和风格在90 年代独树一帜。 这是中国早期电影中少有的以漫画改编的黑色幽默喜剧电影,可以说是80、90后的时代记忆。
但是这部影片真正的意义,可以说是“鲜为人知”的。因为过去近30年,我们总是把它当成儿童片看,小时候每到六一儿童节,学校都会组织学生一起观看。
其实,《三毛从军记》不仅仅是一部儿童片,它是一部值得所有成年人去重新认识的作品。
《三毛从军记》在当时有两张海报设计, 第一张是以三毛在敌军回头张望的一幕作为海报的主题。
画面中三毛背朝画面,手持步枪弯腰前行,转头回望神色紧张慌乱,夸张滑稽的五官表情十分吸引观者,令人捧腹。这张剧照视角偏低,从下往上仰拍,使三毛的身体显得更加瘦弱,腿长头小,增强了画面的视觉冲击力。
而画面背景是一排注视着三毛的战友,黑白色调与画面中心三毛鲜艳的绿色军装形成鲜明对比。
第二个版本的电影海报 ,选择与第一幅海报相同的三毛回头张望的剧照,但是采用的黑白木刻版画的表现方式,既与漫画版《三毛从军记》的艺术形式有异曲同工之妙,同时又通过民间艺术形式的木刻版画表现方式使主体人物形象更加突出,具有本土民族特色,也更能够获得群众的喜爱。
90年代,电影人物影像与剧中场景相结合,给观众带来了新奇的感官体验,在视觉上更加容易激发观影兴趣。
《三毛从军记》讲述的是无家可归的三毛,随老万一同参军,在军营发生的一系列离奇古怪的事情。
影片以一个经典的漫画人物形象——三毛为主人公,讲述了这个瘦小孤苦的流浪儿在抗战爆发后参军打仗的故事,既有可笑之处,更有可悲之处。
三毛身着不合体的特大号军装,和各种年龄的军人甚至是军痞一起冲锋陷阵,尽管他很认真地投入到战斗中去,但还是常常无意间闹笑话。由于三毛歪打正着的“杰出表现”,甚至在战后得到了蒋介石的慰问与关照,从一个最底层的小兵蛋子成为了师部的勤务兵。
经历了师部生活和丛林野战的三毛,终于等到了战争结束的那一天,头顶上的三根黑毛已经成了白发。复原之后的三毛回到满目疮痍的城市,发现自己仍旧是一个无家可归、无处可去的孤儿。
电影《三毛从军记》中的戏谑调侃所指涉的范围非常广泛,首先,一个突出的、也最明显的层面,是对国民党“大人物”和所谓“抗战神圣”的嘲弄。
赶鸭子上架式的新兵训练猛慧,前一秒是新兵训练,下一秒镜头就是赶鸭子。
当影片开头三毛面对征兵的国民党军官说出“老子叫岳武穆”时,电影便已开始了对“大人物”的调侃,因为大人物冠冕堂皇的口号正是“要以无数的无名岳武穆,来造就一个中华民族的岳武穆。”随着剧情的展开这种调侃和嘲弄更加深入。
战争开始前,劳军女郎们送上了一场慰问演出,她们火辣的表演,无疑是对“抗战神圣”的辛辣戏谑和嘲讽。而且军官姿绝们的望远镜竟然会自动飞起来,也是颇尽调侃之意。
还有一个片段,一群日本军官在等待吃蛋糕,蛋糕到了,他们像野兽一样鲸吞、蚕食,其中一个人吐出来的葡萄籽,下一秒画面变成炮弹。
小时候看的时候,只是觉得这些人贪吃,直到长大了才真正看明白,这是中国的版图。一个小小的片段,就把日本侵略中国的急迫与残忍表现出来了。
还有一段敢死队喝酒的戏,在悲壮中插进一段闹剧,令人哭笑不得。这是典型的卓别林风格,喜剧的内核是悲剧,影片通过刻画小人物的悲剧,来得到观众的共情。
影片中还有一段,三毛用计智胜敌军后,与“大人物”蒋介石合影却被锦旗挡住了。后来因为抗战有功,三毛又被调去给牛师长一家人当勤务员,给师长太太洗袜子内裤,伺候师长儿子拉屎擦屁股,忙得人仰马翻。
这时出现了一段画外音:“国难当头,自然一切行动都是抗敌救国,反之就是投敌卖国。此时的三毛干什么都应该知道,他这是在为抗战出力。”
这段画外音可看作是对国民党“抗战救国”论调的巧妙调侃,极具戏谑意味。而牛师长一次又次地“再议”,以致贻误战机被迫自杀后,居然被称作是“民族魂”。
还有“大人物”的那句“他们才是真正的英雄,而我们自己则往往是……”更是戳穿了国民党高层的虚伪面目,将所谓的神圣捣得稀里哗啦。
影片中还有好几次画外音:“要以无数个无名的华盛顿,来造就一个有名的华盛顿”。戏仿之中,元语言的调侃和戏谑,使得原本一本正经的文本语言变得更加喜感、有魅力。
电视剧中常常出现的“故事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张建亚的《三毛从军记》中同样引用了这句话:本故事毫无虚构,如有雷同,不胜荣幸。
三毛在影片中是虚构人物毋庸置疑,而当蒋介石这一 历史 人物在新闻片段落中,呈现为由孙飞虎所扮演的形象之时,观众就不得不体验一次“是”与“不是”的辩证过程。
首先,观众既然能认出孙飞虎这名演员,自然也就意味着这是一个假蒋介石;然而,作为一名特型演员,孙飞虎却又主要是以蒋介石的形象出现在观众面前的,换句话说,观众所熟悉的孙飞虎所扮演的唯一角色也只是蒋介石;更何况近十年来,在众多的蒋介石的形象中,孙飞虎所扮演的“蒋介石”更是观众所熟悉的蒋介石的唯一形象,因此,至少对于50岁以下的观众来说,孙飞虎就又正是蒋介石。
于是,眼睛看到的是蒋介石,脑子里又有很多疑问,到底是真是假?这样一种错位,使得观众不得不对该新闻段落的真实性表示怀疑,当三毛这一虚构人物与蒋介石这一 历史 人物发生关系时,其为虚构自是确凿无疑。
而当三毛举着没过头的锦旗和蒋介石合影上报时,时候“小人物”与“大人物”在 历史 舞台上邂逅,我们又觉得这不是一种虚构,因为片中出现了大量报纸的镜头。
“虚实结合”的手法,无疑增加了电影的趣味性。
《三毛从军记》被认为是国内电影界的一次后现代主义的标志性电影实践文本。
影片不仅从题材上把严肃的抗日战争题材,化解为一场对 游戏 的描绘,而且从叙事手法、造型、音乐等方面都显露出戏仿、拼贴等后现代特征。
影片不仅融合了《地道战》的立意、京剧《沙家浜》的场面、《白毛女》的造型、黄梅戏的意境,还把“西班牙斗牛士”、古典音乐、京剧伴奏、电子 游戏 的音乐混合在一起,以一种 游戏 的方式消解战争、 历史 、英雄的崇高感,以及我们以往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观念。
片中以古典音乐、京剧伴奏等作为电影的背景音乐,配上三毛的生存窘境,着实增加了电影的喜剧效果。
例如在送葬这种肃穆的时刻,背景的音乐是“迎亲曲”;战争打响的时候,动员号变成了“婚礼进行曲”,解构了葬礼的神圣感和婚礼的仪式感,只剩下观众们的笑声和欢呼声。
水中劳军的场景中,表演变成了中国国粹——京剧,完全还原了戏曲中的伴奏、服装、唱腔,塑造了一个三毛版的岳飞,甚至连日本鬼子都画上了脸谱;样板戏《沙家浜》中的芦苇荡中隐藏着新四军战士,出现在三毛的梦里,跟样板戏中的鼓点、动作、念白如出一辙。
《三毛从军记》中的插曲,接近于说唱的曲风,歌词:
歌词配合三毛和军营生活的格格不入,快节奏的画面剪接,充满想象力和趣味。
有些音乐加强气氛渲染,这些音乐未必能突出漫画改编电影独特的艺术表现力,但它通过局部的强化,增强了全片的艺术感染力,提升了影片的质量。
影片还把动画片放到真人的电影中,将人类无法演绎的片段,交给后期动画,无疑是后现代喜剧的另一出路。
影片中人物被车压成了纸片人;人物撞在玻璃上留在的轮廓;头部被榔头砸碎后腿仍然在动等, 都是借鉴于动画的表现手法,这样的喜剧元素,无疑让张建亚的喜剧电影树立了自己鲜明的风格。
如《三毛从军记》中,三毛在村庄和小女孩打倒了日本兵后连续出现了两段幻觉或梦境,第一段为归隐田园最终与女孩结婚生子;第二段为继续参加革命报效祖国。
这表现了三毛内心矛盾复杂的心理,一方面他对女孩还有平静和谐的生活充满了美好朦胧的向往和幻想,另一方面他又受当时 社会 环境影响希望杀敌报国参加革命。
这两段心理动作的描写,体现了三毛在战争中的迷茫与矛盾,以及对和平生活的向往,表现了他的单纯和善良。
《三毛从军记》这部电影是不是巅峰不敢说,但肯定是很难逾越的高峰。
如果以儿童的视角和心灵去观察它、感受它,本片最大的特点就在于它较好地吻合了儿童电影的“快乐原则”,适应了儿童观众的 游戏 心理,热闹、好玩、情趣盎然。它极尽幽默,带着法式风骨,热闹的地方让人狂笑。
在 游戏 规则中,一切都是荒诞的。影片对道具、场面、情景的 搞笑 做到了极致,从头到尾都贯穿了这种能适应孩子们的 游戏 心理的场面和细节,自然能够获得儿童的认可和喜爱。
但实际上,本片并不仅仅是一部儿童电影,而是一部具有特殊风格的喜剧影片。
这部电影以鲜明的人物形象、荒诞的漫画风格和夸张的滑稽表演结合在一起,不仅仅是为了营造喜剧氛围而“ 搞笑 ”,更在嬉笑之间以一种后现代的方式展现出对战争的深刻反思。
它绝对是国产黑色喜剧的巅峰,夹杂了关于战争、人性、人生的思辨,画面语言、剧情节奏、剪辑独树一帜。
电影的结尾,也是对漫画最后一页的神还原。
影片塑造了“小人物”在现实困境面前所表现出的无力感、绝望感,这样更接近观众的生活,刺激观众的心理。通过疯狂的 游戏 化和黑色幽默相交织的拍摄方法,将小人物的小事件展现得淋漓尽致。
它的黑色讽刺,只点到为止,却入木三分。
影片结尾一句“完了”,把电影里、银幕外的所有人拉回现实,战争完了,电影完了,小角色也完了。 三毛和老万得以保全性命,却说明了一个事实:小把戏只能是小把戏,小人物永远是小人物,他们构成了 历史 ,推动了 历史 ,却被默默遗忘在 历史 的深处。
《三毛从军记》这部电影由许多伏笔和巧合横空交错,彼此结合,破天荒地把幽默建立在国家和战争之上。
影片的叙事显示出导演的掌控能力和自信,演绎了一个完整的故事,段位之高,立意之巨,足以甩开那个年代其他的喜剧片几百条街,这正是这部影片的引人入胜的根源所在。
所以,请记住这部优秀的电影,《三毛从军记》。
——END——
❸ 三毛系列电影有哪几部,谁知道啊
两部:《三毛流浪记》《三毛从军记》
❹ 《滚滚红尘》大概讲述的是什么
《滚滚红尘》是三毛原作,以张爱玲为原型,《滚滚红尘》写的就是张爱玲,电影就是根据三毛的原作改编的,讲述张爱玲和胡兰成的故事
三毛电影《滚滚红尘》,背景是旧上海,男女主角分别为章能才和沈韶华。沈韶华家世优越,母亲去世后,一直生活在专横的父亲和继母阴影中。她与人自由相恋,却被父亲锁在楼上,为此她曾用碎玻璃割腕自杀。父亲故去后,她离家独居,以写作为生。作为读者,章能才爱慕她的才华,读懂了她的内心,二人由相识相知到相恋相爱。章能才儒雅、稳重、体贴,身份却是“汉奸”。对此,沈韶华并不在乎。一次,思想激进的“闺蜜”月凤愤怒地问她:“章能才究竟是什么人?”她的回答相当干脆,就三个字:“我男人。”
抗战结束,章能才逃匿,留下沈韶华一人,忍受着旁人的冷眼,幸而有暗恋她的余老板帮忙解围。当沈韶华终于找到章能才时,章已同另一个女人同居。沈韶华深感失望,烧掉自己的生辰帖,愤而离去。在动荡的时局中,“闺蜜”月凤追随男友(革命者)搞学生运动,双双被国民党警察杀掉,沈韶华悲痛不已。民国后期的上海,物价飞涨。一天,沈韶华与余老板在豪华餐厅吃饭,余老板吃相粗鲁,令沈韶华十分恶心,正对余大发脾气时,突然瞥见一个熟悉的身影。于是她撇下余老板追出去,看见了满脸胡须、一头乱发的章能才;二人不能自己,相拥而泣。为了保护章能才,她差点丧命。在混乱的人群中,章能才终于喊出沈韶华多次追问而一直未能说出口的三个字:“我爱你!”沈韶华如遭电击。
解放战争后期,国军兵败如山倒,上海弥漫着恐慌气息。余老板不惜重金,好不容易买到两张逃离的船票,约好第二天一起走,并将其中一张给了沈韶华。在逃离的茫茫人流中,仿佛鬼使神差,沈韶华遇到了失散多时的章能才,并把船票塞给了他。余老板等不见沈韶华,跳下船来;被人流裹住的章能才寻不见沈韶华,也往回跑,可惜慢了一步,只好随船离去。四十年后,章能才来到大陆,寻找沈韶华;韶华已逝,只留下一本小说《白玉兰》。影片最后的画面是:章能才独自走在茫茫大地,镜头慢慢拉远;在寥廓的背景下,缓缓向前的章能才渐渐缩小,最后定格为一个极小极小的黑点。
在《滚滚红尘》,三毛讲述了两对乱世情缘,结局都不见好。月凤追随革命者男友,死于国民党警察枪下;沈韶华倾心于“汉奸”章能才,惨淡收场。月凤的爱是真的,韶华的爱也是真的。在此,三毛提出了这样的问题:爱情究竟是男女私事,还是政治或者时局的附属(牺牲)品?爱一个人,是爱她的本身,还是身份?换言之,当人无法摆脱社会身份的阴影时,男女真爱是福是祸,是值得同情还是应当唾弃?三毛给出的答案,其实就在沈韶华口中:他是我男人(别的与我无关)。
张爱玲与胡兰成那段情感历程,被三毛浓缩于《滚滚红尘》之中。身为女作家的三毛,用自己的文字解读了女人张爱玲,其意义,已经远远超越了情感纠葛本身。在我看来,三毛与张爱玲,二人同属爱情至上者。或许,一生只会喜欢一次的人并不多,但是,惊心动魄的爱只有一次,真正心痛的只有一个人。那么,如果从情感角度考察,现实中的三毛选择了自杀,是她的另一半已经破碎,还是寻不见值得轰轰烈烈爱一场的人?不得而知。
❺ 有关于“三毛”的所有电影和电视剧
香港版电影电影片名 三毛流浪记发行公司 Payless Entertainment年份 1980导演 虞戡平外文片名 Lee's Killer Kids / Kung Fu Kids Break Away发行地区 中国香港主演 Au Dai 饰 Qu Pu LiCheung Hoi Fan 饰 Zsa Zsa Meng高雄 Eddy Ko 饰 Mr. ChuWang Ye Leung 饰 San Mao卡萨伐 饰 Casanova Wong
经典电影基本信息电影片名:三毛流浪记制作公司:昆仑影业公司 Kunlun Film Co. [中国]上映日期:中国China 1949年12月\美国U.S.A 1972年7月演员 Actor王龙基 Longji Wang .....San mao黄晨 Chen Huang关宏达 Hongda Guan朱今明 Jinming Zhu韩仲良 Zhongliang Han摄影韩仲良、裘葛剧情介绍(根据张乐平连续漫画改编)一天,他在路旁拾到一个钱夹,好心的三毛把它交还了失主,而失主反诬他是扒手,打了他一顿。流氓爷叔见三毛年少不懂事,便利用他做坏事。等三毛明白自己受了爷叔利用时,宁可饿肚子,也不再乾爷叔教他的坏事。一个有钱的贵妇人收养了三毛,给他穿上皮鞋,对他进行管束,天性散漫的三毛不愿在富人家过寄生虫般的生活,在一次为他举行酒会的时候,他捣乱酒会,脱下华丽的衣服,披上麻袋片,又回到流浪儿队伍中来。和往日一起讨饭的小伴一起,走向属于他们的流浪生活。解放后,他结束了流浪,过上了正常的生活。《三毛从军记》是1992年由张建亚导演执导、上海电影制片厂出品的喜剧电影,讲的是三毛在抗日战争时期服兵役参加抗日战争的故事。演员 Actor魏宗万 Zongwan Wei .....老鬼孙飞虎 Sun Feihu .....委员长贾林 Jia Lin .....三毛朱艺 Yi Zhu .....师长张名煜 Mingyu Zhang .....团长李颖 Ying Li .....太太蒋雯 Jiang Wen .....少女董霖 Lin Dong .....教官石灵 Lin Shi .....将军战车 Che Zhan .....警察苏震宇 Zhenyu Su.....少爷剧情介绍1937年,日寇悍然发动侵华战争,无家可归的三毛也参了军。三毛穿着完全不合身的大号军服,神态庄重地排在队伍中,参加新兵训练。但在手榴弹实弹投掷训练中,人小力弱的三毛不慎失手,把手榴弹投进队伍中。一声巨响后,排长露出满是怒气的焦黑面孔……终于上前线作战了,三毛非常勇敢,却又闹出了许多笑话,他莫名其妙地参加了一个敢死队,竟然将日军一网打尽。蒋介石亲临前线慰问将士,三毛非常意外地被蒋看中,不长时间后,一纸调令将三毛派到师部去任勤务兵。但没过多久,给师长当“保姆”的三毛因师长自杀又重返军营,与老伙伴们并肩作战。他们按上级命令组成了一支突击队,然后被空投到丛林中。但飞机却再也没来接他们,三毛和战友老鬼衣衫破烂几乎成了野人。突然有一天,一架飞机从丛林上空飞过,并撒下无数传单。原来战争已经结束了……三毛成为第一批复员的士兵,他摘下军帽露出了久违的三根白毛,心头彷徨、不知何去何从……电视剧剧集剧 名:三毛流浪记(第一部)剧 集:22集原 著:张乐平对 白:国语
导演: 徐银华监 制:徐文华主演: 孟智超年份: 1996年类别: 儿童剧 大陆剧场片长: 47分钟地区: 中国大陆剧情介绍:三毛,一个身世凄凉,饥寒交迫,受尽欺辱,贫穷得只剩下三根头发的漫画儿童形象,于1935年诞生于中国出漫画家张乐平之笔。《三毛流浪记》创作于1947年,当年在《大公报》上连载。作者凭着一只笔,几张画,无需一个文字甚至符号,把这个流浪儿童在旧社会被奴役、被欺负、被凌辱、被残踏的悲惨遭遇表现得淋漓尽致。它不但揭露了人间的冷酷、残忍、丑恶,欺诈与不平,更为宝贵的是,它强烈地刺激着每一个善良的同情心!本剧描写三毛乞求到大上海后的坎坷命运和遭遇,同时表现了三毛不断寻找幸福的辛酸、无奈、幽默的流浪经历。在解放前的上海,流浪儿童三毛无家可归,衣食无着。为了生存,他卖过报,拾过烟头,帮别人推黄包车,但总是受人欺侮,只有与他命运相同的流浪儿关心他,给他温暖。后来,他被流氓爷叔骗去干偷窃行当,好心的三毛不肯,逃了出来。不久,他又被一个有钱而不能生育的贵妇人收为养子。三毛过不惯有钱人家的虚伪、腐朽的生活,在贵妇人为他举行鸡尾酒会时,纠合一群流浪儿伙伴,扰乱了酒会。然后,三毛脱下华丽的衣服,披上麻袋片,又回到流浪儿队伍中来。上海解放了,三毛兴高采烈地迎接新生活的到来。
❻ 电影《三毛流浪记》故事,为什么说是起源于人间悲剧,结束于明星盛宴
著名女作家陈懋平,为何笔名叫三毛?对此曾有多种版本的解释,其中有一个版本是她从小喜欢看漫画家张乐平的作品,后来还曾特意拜访过晚年的张乐平并认其为义父。
七、三毛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王龙基说,他拍完《三毛流浪记》之后整个人都不一样了,他从三毛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
导演严恭说,他和王龙基去流浪儿童聚集的大桥下观察他们的生活,王龙基和这些孩子还交上了朋友,他们发现很多流浪儿童都有自食其力的想法和能力,虽然有人诱惑他们去小偷小摸,但很多孩子自觉抵制这种诱惑。
三毛身上有很多人性的光辉,他善良,拾金不昧。他勇敢,面对欺侮他敢于反抗。他有骨气,不愿为了物质生活放弃做人的尊严和朋友。
总之,三毛是一个有独立性格的孩子,他的身上有稀缺的优秀品质,他应该拥有也值得拥有一个光明的未来,他的未来也是我们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