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作文 关于熊孩子打赏女主播议论文
游戏、直播平台如何监管,孩子怎么教育,留下诸多思考
父母没日没夜地在牛仔裤生产的流水线上工作,十年存下16万元。妈妈想着余额宝比较方便利息比银行高,就把钱统统存在了这里。没想到,从暑假8月份开始到9月,14岁的熊孩子把这笔钱分100多次充值成游戏币,统统打赏给了游戏直播平台的女主播。(浙江24小时、钱江晚报曾作连续报道)
今天我们要说的是,事情终于解决了。触手TV在核实了确实是未成年人打赏之后,和孩子父母协商了一个金额。日前,彭家父母已经拿到了这笔钱。他们说,没有全退,我们理解,孩子没管牢我们也有错,至于具体金额就不想公开了。
很多家长都觉得“我们家孩子只是调皮好动,干不出这种事”“我们家孩子可听话了,不可能犯这么大的错误”,其实,这都是教育中长存的误区。孩子在低龄阶段,心智还不成熟,很多行为都出于一时的好奇心,没有考虑后果,如果家长不对孩子的行为习惯有及时正确的引导,那么迟早会犯下错误。
我们经常说熊孩子又做了什么坏事。其实孩子们从小就像一张白纸,是家庭教育以及周围环境在对其不断的在塑造。他们大多处于无民事行为能力的阶段,无法有效甄别自己的行为是否正确。问题的根本在于家庭教育和监管的缺位。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家长,应该管好自己的手机,经常查看银行卡的余额,和消费短信提醒,这不仅是为了家庭的财产安全,更是为了孩子健康成长。
其次,在无现金支付日益发达的今天,网上购物和网上娱乐已经成为了年轻人的主流行为,管好个人手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安全保管个人的支付账号,并有效“防范”家中小孩却是很多父母都会忽略的问题。许多孩子在非常小的时候就接触了数码产品,虽然年龄很小,但他们对于手机支付的熟练程度甚至超过了父母。本次事件中的熊孩子“盗刷”了母亲的支付宝,就是因为家长将自己的支付账号密码给无意泄露了。
对此,也不少网友和专家留言呼吁支付类app因加入更多的风控管理,能否通过实名验证或人脸识别来严格甄别是否未成年人支付。据悉,像支付宝等一些支付类app已开通了指纹识别和人脸识别等安全校验方式。为了避免密码外泄给孩子,家长们可以考虑再给支付环节“加一把锁”。也有人提出可借鉴参考国外手机支付监管手段,针对未成年人设置由家长控制的联机模式,或根据用户资料对孩子设置付费金额上限、消费密码锁等限制,以防出现天价打赏账单事件。
⑵ “熊孩子”打赏主播!民警这波操作亮了!民警究竟做了什么
民警面对“熊孩子”用家长钱打赏主播,选择了帮助家长追回这笔打赏。民警先后两次,向平台提交了证据,才使得这笔打赏费用,被顺利退回。
第一次提交“熊孩子”家长资料后,遭到了平台客服拒绝。第二次民警提交了“熊孩子”父母报警记录,和“熊孩子”录制视频资料,以及其家长微信流水记录。在众多证据之下,平台客服将打款金额顺利退回家长银行卡中。
众多孩子打赏主播案例告诉我们,生活中要悉心教育孩子,不要让孩子做出损害家庭财物行为。
⑶ 男孩六天打赏女主播五万八,家长称儿子充值是遭“色诱”,怎么回事
2020年由于疫情,一般家长,都是为了孩子,交出了手机的使用权,有的甚至给孩子专门买了一个手机,用来上课,这本来没什么,可是有时候家长忙于工作,真不知道,孩子拿着手机在干什么,可能是在打游戏,或者看美女。
熊孩子拿父母手机打游戏,乱花钱打赏主播,这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受疫情影响,学校暂未开学,孩子们还宅在家里上网课,更是给了熊孩子“花钱”的机会,在线教育,不是把手机交给孩子就完事了,而是应该通过这样的机遇,帮助孩子们完成互联网生活的安全教育,引导他们在纷繁的网络世界里保持理性,既不冲动性消费“物质”,也不沉迷于“精神消费”,这将惠及孩子们一生。
你对小孩子玩手机打游戏打赏主播的现象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