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电影《七彩梦》的观后感
学校组织师生观看了《七彩梦》这部电影,孩子们感受颇多,其实我觉得更应该让家长看看这部影片,孩子身上的很多问题都与家长有着密切的关系,也令人深思。
一、关爱留守儿童
每个孩子心中都有一个“七彩梦”。影片中城市网瘾少年和农村留守儿童的相遇,一定会产生"化学反应",因为他们有那么多的不同,但他们又有共鸣,因为他们缺少陪伴,都是孩子,又是同龄人,都有着对未来生活的向往……
班里的留守儿童有十多个,他们的突出特点就是:特别调皮或特别胆小内向。皓皓同学反应灵敏,爱发言,但也爱说一些怪话,惹得全班同学哄堂大笑。作业不认真完成,气得他奶奶把手机都给他摔了。小馨同学特别胆小,就算是表扬她,在她脸上也看不到一丝笑容。面对这些孩子,对他们唯有多一些关爱,用足够的耐心、爱心,和家长一起让孩子认真起来、阳光起来。
二、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孩子们提出:影片的最后贝贝不玩手机了,可他的爸爸妈妈却在玩手机。
孩子的眼睛就是录像机,耳朵就是录音机。父母要以身作则,给孩子做好表率。要求孩子不玩手机,自己首先做到没有电话,没有事情要联系的时候不要去玩摆弄手机,更不要玩游戏。可能一开始的时候,是我们想让孩子安静,或像贝贝的爸爸妈妈一样,没有时间陪伴孩子,觉得亏欠,就想买个手机或平板来弥补。可等孩子迷上手机时,我们又开始抓狂、开始指责孩子。殊不知,作为家长的我们才是罪魁祸首。希望家长在情况允许的条件下,陪伴孩子成长,给孩子多一些关爱,通过亲子共读等活动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远离手机。
三、让孩子们在生活中获得成就感
孩子们提出:贝贝一开始那么喜欢玩游戏,最后为什么不玩游戏了?
经过大家的分析,才发现贝贝以前是在游戏中获胜时得到别人的点赞和鼓励,觉得自己很有成就感。后来他发现,在帮助同学的时候,自己的那种成就感更加的真实。他的这种行为,既温暖了同学,也改变了自己。所以我们要让孩子在生活中获得成就感。
学生的成就感其实也很容易获得。比如:一次正确的回答,一次被表扬,一次作业被欣赏,解出了一道难题,会唱了一首歌,读好了一篇课文,画了一幅令自己满意的画……都会让他们的内心产生莫名的冲动,这冲动是发自内心的喜悦,这种喜悦带给他的是对下一次课的向往。兴趣和信心就是在这样一次次成功和向往中累积起来的。而老师要做的就是及时的鼓励和真诚的赞美。
四、让孩子们学会换位思考
影片中贝贝看到果果在山坡上吹口琴,因为自己没办法上网,就想拿果果的口琴来解解闷儿。但是因为这个口琴是果果的父亲留给她的的唯一念想,所以果果拒绝给贝贝吹。贝贝生气了,就把他的口琴一脚踢到山下去了,果果边哭边找,手指都划破了也没找到。后来贝贝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号召同学们一起帮果果找回了口琴,贝贝也因此得到了同学们的认可。
其实,在孩子们的身边有很多的不经意。班里的奇奇同学是一个活泼、积极开朗的孩子,平常爱说爱笑。但他唯一的不足就是管不住自己的手,有事儿没事儿就喜欢拍这个一下、挠那个一下,一时引起大家怨声四起。看完这部影片,在大家积极谈论自己感受的同时,我也趁机向大家提出这个问题。有时候我们觉得拍别人一下,是一种亲昵的表现,有时候是想跟别人打个招呼或开个玩笑,但是却没有想这样做别人有什么样的感受。有些同学可能对这些小动作不太在意,可大多数同学都不喜欢这种方式。那我们就需要改变一下了,我们要学会用别人喜欢的方式去打招呼。
《七彩梦》讲述了孩子的心声,让我们切实感受到孩子对父母关爱和陪伴的深深渴望。同时,也呼吁广大家长,无论你的工作有多忙,都请抽出时间多陪陪孩子,因为他们成长的道路上更需要的是父母的爱和陪伴。让“你陪我长大,我陪你变老”不仅仅是最长情的告白,还能成为伴随我们每个人最美好的记忆。
❷ 关键词~:外国电影 小男孩 彩虹 紫水晶~
《彩虹》(英国、美国)
RAINBOW
1996年出品
编剧:艾什利·西德维、罗伯特·西德维
导演:鲍伯·霍斯金斯
主演:鲍伯·霍斯金斯、雅各布·蒂尔尼、特里·芬
故事梗概:
一场大雨过后,迈克在废弃的火车站遇到了一条长相奇怪的狗。在这条狗的带领下,迈克见到了彩虹的源头。迈克兴奋地带着好朋友皮特和迪茜来到这里,除了一片呈三角形的发黑的土壤外,什么也没有发现。皮特和迪茜嘲笑迈克吹牛,迈克心中很是失望。
迪茜无意间用那些发黑的土壤做试验,发现它们可以发出奇特的光芒。迪茜和皮特找到迈克,希望和他一起寻找彩虹的源头。于是三个小伙伴开始自行研制经纬仪,并用电脑制作地图,只等彩虹的出现。
天空的乌云越来越厚,引起了迈克和伙伴们的注意――又要下雨了。迈克用经纬仪确定了彩虹的位置,迪茜用电脑打印出地图,大家冲出教室去寻找那奇特的彩虹源头。迈克的哥哥史蒂夫也从教室的窗户发现了迈克他们的行动,于是一同前往。
按照地图的显示,孩子们找到了彩虹,并进入其中。大家像失重一样在彩虹的中心飘浮,那感觉简直是太奇妙了!迈克拿出相机为伙伴们拍照,史蒂夫发现彩虹中闪光的分子竟然都是金子。史蒂夫偷偷将三块金子藏在衣服里,很快彩虹消失了,孩子们重新回到地面。
然而他们却来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在跋涉了几个小时后终于被人们发现,此时他们才得知自己已经从美国的东部来到了西部。孩子们被送到了警察局,警察根本不相信他们所说的话,直到迈克给妈妈打了电话才确认他们是来自东部。孩子们被送往机场,迈克趁机将照片冲洗了出来。
迈克的妈妈是一名电视台记者,她的上司听到了她和迈克的通话派出大量记者赶往机场。大人们都不相信孩子所说的话,但机场没有这几个孩子乘坐飞机前往西部的记录,事情确实有些蹊跷。妈妈还是对迈克和史蒂夫的行为进行了严厉的批评,只有迈克的爷爷相信他找到了彩虹。
史蒂夫为了追求心仪的女孩用金子典当换来了摩托车,孩子们发现自己居住的城市原本和谐平静,但现在却总是发生暴力事件,人们心情浮躁,不停地相互找麻烦。或许这和史蒂夫拿了金子破坏了彩虹的分子有关。很快暴力事件逐渐升级,整个城市笼罩在紧张恐怖的气氛中。天空总是灰蒙蒙的,一切事物都失去了色彩。迈克的妈妈也开始不得不相信孩子们说的话。在生物老师的带领下,孩子们决定将金块还给彩虹。
在彩虹再一次出现的一瞬间,迈克将金块送还到彩虹中。经过一场大雨的洗礼,空气开始变得清新,色彩重新回到了这个城市,人们的生活也恢复了平静。
❸ 最近央视第一剧场晚上演的一部科幻色彩的电影叫什么,其中的一个小孩叫诺亚,还有个妹妹
魔力玩具盒 (2007) (The Last Mimzy) 其他片名: 虫洞效应 最后的米兹 演员: · 蒂莫西·赫顿 · 乔莉·理查森 类型: 冒险 / 剧情 / 科幻 10岁的诺亚·怀尔德是一个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学生,学习成绩不突出,感觉上还有点呆。然而,他那5岁的妹妹艾玛却是一个小机灵鬼,智商明显高于其他同龄的小孩。大人们每天屈服于平凡而单调的生活,似乎只有孩子那双天真的眼睛才能够看到美丽的事物:当怀尔德一家在海边度假时,诺亚和艾玛无意间在海滩上发现一个被海水冲上来的奇怪盒子,被盒子上精美的条纹所吸引,诺亚用毛巾将它包起来并偷偷带回了家。 两个没什么危险意识的孩子在房间打开了盒子,发现里面满是一些古怪的玩具:一张水晶卡;一个凝胶状的物体——看起来像人类的大脑;一块质地很像陨星的石头——后来它分解成9小块;一个海贝壳…不过其中最让艾玛惊奇的,是一只破旧的兔子填充玩具,因为与玩具的眼睛一对视,艾玛的耳边就响起了丝丝低语。 这只自称为“米姆兹”的神秘兔子玩具可以与艾玛的大脑直接对话,它教会了艾玛许多奇异的超能力。而当诺亚和艾玛研究不同的玩具时,也会随之具备一些不可思议的能力:艾玛发现,分解成9块的奇怪石头如果围绕着一个物体迅速旋转,就会让其消失不见;诺亚则从海贝壳那里学会了一些“技术活”,并在学校的科学展览会上大显身手——他竟然 “命令”蜘蛛织出了一个长方形的网;与此同时,诺亚的精神力量在水晶卡的帮助下,也得到了迅速的提升,甚至可以隔空取物或移动物体。 每一个新发现都让诺亚和艾玛兴奋不已,他们被玩具所提供的难以置信的超能力所迷惑……然而,两个孩子异乎寻常的状况很快就被他们的妈妈乔·怀尔德注意到,母亲的天性让她感到自己身边正发生一些无法解释的事情,但是她却看不到,也无法理解孩子们正在经历的一切:当诺亚将水晶卡拿到她面前的时候,她却只看到一块颜色暗淡的石板。看来,只有像诺亚和艾玛这样的孩子,才能看到玩具的真实模样。而乔作为大人,早已形成了固定的思考模式,是看不到它们的。 更糟糕的是,乔发现这个家里似乎只有自己在担惊受怕,而她的丈夫大卫则因为繁忙的工作很少与孩子们进行交流,即使诺亚在他面前展示出非同一般的超能力,他却仍然选择充耳不闻。另一个对这些行为产生怀疑的是诺亚的老师拉里·怀特,当他发现诺亚在课堂上一直在画一些难以理解的佛教插图时,他彻底愤怒了,然而正当他要将这些画全部撕毁时,却看到了其中有一张非常眼熟的画…原来拉里昨天晚上刚刚梦到了这个画面,而他第一次看到它,则是在西藏的一个寺庙里。拉里、诺亚与古老的佛教教义之间,到底会产生什么样的联系呢? 当老师与父母都在猜测这两个孩子究竟怎么了时,拉里的女友纳奥米的脑海里突然灵光一闪:难道诺亚是“活佛”转世?问题是不仅仅是诺亚,就连艾玛身上也展示出一些非同寻常的现象——这个世界上是不会同时出现两个“活佛”的。 当西雅图的美国国土安全部的特工布劳德曼插手进来,事态开始不受控制地逐步升级。原来几天前,诺亚与玩具们验证自己的能力,结果制造出了一个类似于“发电机”的装置,并且无意间将其激活,产生一股强烈的脉冲,导致整个州的供电系统都被暂时中断…惊惶失措的安全部调查并追踪到这次的断电之源来自于怀尔德家,布劳德曼将这场意外定性为一场恐怖袭击,他将怀尔德一家隔离审查,逐个传讯。 当知道这种能力竟然来自于玩具之后,布劳德曼没收了这个古怪的盒子,并送到科研机构进行严密的调测,让每一个人都无比吃惊的是,制造玩具的工艺远比现存的要先进得多。“米姆兹”告诉艾玛,说它来自于未来,这次的任务是要“修补”人类基因的缺陷--不仅为了未来,也为了拯救人类。这次调查阻碍了它们的任务,“米姆兹”和其它玩具变得越来越虚弱,它们必须尽快完成任务,回到未来…为了拯救这些可爱的玩具们,诺亚和艾玛利用他们的超能力,实施了一个大胆的逃跑计划,他们偷了一辆货车——诺亚已经从一款游戏中学会如何“驾驶”了。然而,他们仍然被困在了原地,因为汽车没油了。无奈,艾玛只好通过心电感应给正在熟睡的拉里托梦。拉里根据梦里的指示,来到一个酒店旁边的大路上,果然看到了在那里等候着自己的诺亚和艾玛。 “米姆兹”的呼吸越来越微弱,艾玛伤心地哭了起来…原来艾玛的眼泪,就是拯救人类的DNA,在她的基因中有一种“单纯”的元素,是可以恢复人类重要情感的关键所在——未来的人类将会丧失掉这种情感。回到了家里,艾玛和诺亚共同建造了一座连接时空的桥,可以让“米姆兹”回到它的世界,他们用从玩具那里学来的能力制造了一个能量保护层,它能将被包在其中的“米姆兹”带回未来。然而,就在两个孩子即将完成的时候,他们的父母和布劳德曼赶了过来,不过他们来得太晚了,现在谁也不能阻止能量保护层的完成了。这时,意外发生了,保护层所形成巨大的旋涡将没有准备的艾玛也卷了进去,如果她也被保护层带走,就会迷失在不被人知的异度空间里,大人们疯狂地往能量保护层里冲,想要救出艾玛,可惜都被弹了回来。千均一发之际,诺亚看到保护层出现了一个缺口,他抓住妹妹的腿,终于将她救了出来。在爆发了最后一次耀眼的光芒之后,“米姆兹”随着保护层一起消失了。 虽然特工布劳德曼对于自己刚刚目睹的一切感到匪夷所思,却仍然对自己的失误向怀尔德一家道了歉…时间转到未来,我们能看到“米姆兹”为人类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艾玛被破解的“单纯”基因,最终拯救了人类,让人类不至于沦为没有感情的行尸走肉。 麻烦采纳,谢谢!
❹ 电影《天堂的颜色》观后感
《天堂的颜色》是一部讲述孩子的影片,在乡下,视力有障碍的穆罕 默德找到了童年时的快乐但是它在吸引儿童的同时,也能引起成年人的共鸣。以下是我整理的电影《天堂的颜色》观后感范文,欢迎参考阅读!
天堂是什么颜色的?我看到片名就有一个疑问。天空是水晶般的透明,是天空般的湛蓝,还是像彩虹那样的斑斓?我无法判断。《天空的颜色》这本书让我吃惊才地发现主人公穆罕 默德想要知道天空的颜色的愿望。因为他是个是个盲童!
穆罕 穆德在盲人学校上学,寄宿制的学校,只有放假才回家。很快到了暑假,所有的孩子都被父母接走,只有小穆罕 穆德始终在等待,他的爸爸还没有来接她。大概过了一两天吧,他的爸爸才来到学校。
穆罕 穆德伸出小手摸索着搀着父亲的手,抽噎着说:“我以为你不会来了。”我们永远不知道,对于一个孩子,我们可以轻易地填满他们的世界,而又可以轻易地毁灭整个世界。穆罕 穆德需要的是爸爸的手,仅此而已。
相聚的欢乐令人动容,但在山林空谷中传来如谶语般的回音中,穆罕 穆德几乎本能地预知父亲要把他遗弃。他对着同样是盲人的木匠,哭了。
木匠问:“你为什么哭呢?”
穆罕 穆德说:“你知道,没有人喜欢我。他们都因为我是瞎子而离开了我……我们的老师说上帝更爱盲人,因为他们看不见。但是我告诉他,如果上帝真的爱我们的话,就不会让我们成为瞎子,让我们看不见他。”老师说:“上帝是看不见的,他无处不在,你可以用你的手指来感受到他。现在我回去寻找上帝直到我的手可以感觉到他,然后告诉他我心中所有的秘密……”
他爸爸是个可怜的人,他悲诉上帝的不公让他承担不幸的命运,他的内心在煎熬着。他带穆罕 穆德去了危险的工作地点,却设置了他活动的范围,他爱穆罕 穆德,却因为生活所逼想抛弃他。这个慈爱的奶奶辛劳一生,穆罕 穆德说奶奶的手很美,像贵妇人的手一样,又白又软。他没有明亮的双眼,可是他的心,明亮过一切为世俗污浊的双眼。也许在他心里,只有在他奶奶那儿,和妹妹一起玩耍才是最快乐的吧。
影片结尾,可怜的小穆罕 穆德向着金色的阳光伸出手。那抹金黄是天堂的颜色吗?他的爸爸跪在身旁,似乎在请求宽恕,是谁拯救了谁?穆罕 穆德用他纯真的心拯救了他的爸爸?不!是穆罕 穆德拯救了所有人。
这个世界有太多的不幸,幸福的人看不到他人的不幸,就像不幸的人看不到他人的幸福。我想象着上帝站在高高的云端看着人类,是该嘲笑还是心酸?可上帝是看不见的,他无处不在,但又从来不在……
这是一部伊朗的电影,质朴的人物,简单的画面,平时的故事,却唤起了我心灵最深处的感动。天堂是什么颜色?或许,我从来就没想过这样的问题,即使想了,也无从知道答案。直到看了电影《天堂的颜色》,我明白了,在盲童内心世界里,天堂的颜色是五彩斑斓的颜色,是可以用耳朵倾听的颜色,是可以用手触摸的颜色。
八岁的墨曼对自己的那个黑暗世界有着特别的感触。虽然眼睛看不到,但是似乎他比看得见的人看到的更多。因为他把世界缩小到自己的手里,用双手去感知世界。丁冬的溪流,细腻的沙石,掠过的微风,只比他高一片叶子的小树,充满知识的特殊课本,奶奶洁白而美丽的手,妹妹微笑的脸庞……他用双手感知着所有的一切。
“上帝是最爱盲人的。因为上帝自己也看不见”,所以上帝才让墨曼和他一样用手去感受世界。虽然墨曼看不见,但他对对整个世界充满了渴望、热爱与眷恋。美丽的心灵在这个世界上不会孤独的',因为他们用爱在为这个世界涂上颜色——天堂的颜色。
看了这部电影之后,想想自己的生活,感到惭愧与不安。我们眼睛能看,耳朵能闻,但是我们对这个世界究竟发现了多少、感受了多少呢?可能连墨曼也不如。他用自己敏感的手指去触摸上帝的印记、天堂的颜色。而我们却是如此的忙碌和漠然,以至于忽略了身边世界的绚丽色彩、美妙声音和那无数的感动细节。墨曼的眼睛虽然瞎了,但他的心灵是明亮的。
电影中,有几个画面深深触动了我:
1、盲童学校放暑假了,所有的孩子都被家长接回家了,除了墨曼。两天后,父亲终于来了,墨曼哭着用自己的小手微微颤抖地抚摸着父亲的手说:“我还以为你不来了呢……”,虽然等来了父亲,可就像老师说的那样,两天的等待让他受的苦比他一年受的苦还多。
2、在回家的公交车上,所有看得见的人都昏昏欲睡,对眼前的美景熟视无睹。唯独墨曼,喜悦而激动地伸出小手去捕捉微风“我终于抓到你了。”并用期待的心情指着窗外问爸爸:“那是什么?” “树木、森林。” 爸爸漫不经心的回答,但却遮不住墨曼的好奇。“再远方呢?”“还是森林。”……
3、回到家,墨曼用自己的小手抚摸着亲人的脸庞,他抚摸到了妹妹的笑容和奶奶的慈爱。
4、父亲将墨曼视为寻找幸福的绊脚石而将他送去了木匠家,无奈而绝望的墨曼向盲人木匠说了一段感人肺腑的话:
“没有人爱我了,连我的奶奶也不爱我;他们都不要我了,因为我瞎了;如果我没瞎,我就会跟其他人一样,上家乡的学校,但现在我必须到很远的地方上盲人学校;老师说过上帝更爱盲人,因为盲人看不见;但我问老师,如果是这样,上帝就不会让我们瞎,让我们看不到他;老师说上帝是看不到的,但他无处不在,你只能感觉他,如今我伸手到处找他,我要告诉他所有的事,甚至是我心底的全部秘密。”
昨天,看了一部伊朗的电影,片名为《天堂的颜色》,讲诉的是一个盲童的故事。
盲童,墨曼,在城里的盲人学校里上学。在学校最让我感动的是他努力的爬树把摔落的幼鸟放回鸟巢,很小的一件事情却让我感动很久,放假的时候他父亲是最后一个来接他,他坐在凳子上充满着期待,回乡下奶奶家的时候,一路上,他把手一直伸在窗外,想抓住什么……耳边一直伴着各种鸟鸣声。他在河边用手摸着河底的石头的时候,在田野上抚摸着花瓣,麦穗的时候,他听说啄木鸟叫的时候……他的嘴里念叨的就是学的文字了。他把城里人认为的垃圾收集起来,带回家当礼物送给奶奶,妹妹们的时候,他的心情,给他们所带来的喜悦……送给奶奶的发卡,妹妹的项链和梳子。看到这我再一次感到鼻子酸酸的。后来,父亲把他送到了一个盲人木匠那。整个画面的鹅毛飞舞与奶奶的伤心融为一体。
在木匠开始教他任木料的时候,他哭了。
木匠:“为什么哭啊?想家了阿?”
墨曼:“不是的。”
“没有人爱我了,奶奶也不要我。他们都不要我了,因为我瞎了。如果我没有瞎,就可以跟大家一样,上家乡的小学,而我现在只能上盲人学校,到很远的地方。老师说,神更爱盲人,因为盲人看不见。但我跟老师说,如果是那样,神不会让我们瞎,看不到它。老师回答说,神是看不见的,他无处不在,你只能感觉他。你可以用‘手指'’看到‘’他‘。如今我伸手到处找神,直到我的手——摸到他,我要告诉他所有的事,甚至我心底全部的秘密。”
之后,墨曼就跟着木匠学手艺。而奶奶因为思念忧郁而死。两个妹妹也没有了往日的欢笑。父亲想把墨曼领回来。回来的路上,由于涨潮,在过一座木桥的时候,桥的坍塌使墨曼和他骑的马一起掉进汹涌而下的潮水……看到这我的眼眶湿润了——
狼狈不堪的父亲,抱着不省人事的墨曼失声痛哭……
阳光照在墨曼的手上,他的指尖动了,我想他是他感觉到上帝的存在,是真正的感觉到他,是真的把他心里的秘密全部都告诉了上帝——
电影的开始,是一片长达一两分钟漆黑的屏幕,和右上角几行变换的伊朗字母:“以上帝之名,你既是可见又是不可见的,我只需要您,我只呼唤您的名……”
主人公穆罕 默德是一个盲童,在一家盲人学校里接受教育。学校放暑假了,同学的父母陆陆续续地来接自己的孩子回家,可是穆罕 默德等了好久,依然独自一人。他的父亲其实已经站在十米开外的地方注视着他,面容疲惫,表情阴沉,眼神复杂。这个不幸的中年丧妻的挖煤男人,为了能再娶一个女人,为了能让自己的晚年有个依靠,不得不考虑如何安置自己的这个盲儿子。然而学校不是慈善机构,无法答应他的请求,于是他带着穆罕 默德来到了奶奶家。在车子上,穆罕 默德把手伸出车窗,这时镜头给了他的手一个特写,一片羽毛随风而逝,他的手变幻着各种姿势,“我想抓住风。”他说。而背景,是一片快速移动的绿色森林。在沉闷得令人昏昏欲睡的车子上,这个镜头无疑有点发人深思,两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我们习以为常的风景,在另一些人心目中,也许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天堂。乡间的景色的确非常优美怡人,苍翠的群山,碧绿的麦田,色彩缤纷的花海,清澈的溪流……这些,虽然穆罕 默德看不见,但我们相信,他的心感受到了。他用手触摸到了奶奶和妹妹的脸,亲手种下的小树,尖锐的麦芒,植物的叶片,以及清凉的海水,细腻的沙子……而他的耳朵,也听到了许多微妙的声响。在这里,穆罕 默德度过了一段非常快乐的时光。值得一提的是,这里出现了一个慢镜头,飞跃的母鸡,挥洒的稻谷,飞舞的鹅毛,看似平常的乡间生活此刻却充满了无限诗意。尤其是传递鸡蛋的那一幕,让人感叹拍摄手法细腻的同时也让人感觉到,他们传递的不只是鸡蛋,而是人与人之间的——温暖和爱。或许,不仅是盲人,大自然,应该也是所有人的天堂。
与穆罕 默德相反,他的父亲,自始至终一脸愁苦的男人,为了甩掉这个包袱,强行把他送到了一个盲人雕刻家处。穆罕 默德的眼泪滴落在了雕刻家的手背上,“你知道没有人爱我,他们都因为我是瞎子而离开了我,老师说上帝比较疼爱瞎子,因为他们看不见,但是我说若真的如此,上帝不会让我们瞎掉,所以我们见不到上帝。老师回答说,上帝是不可见的,他无所不在,你能感受到他,你用指尖了解他。现在我不停地伸出手,直到有一天我感受到上帝的存在为止,告诉他每件事,甚至是我内心的秘密。”穆罕 默德的哭诉让我们体会到了心痛的感觉,这是一个无辜的孩子的内心绝望而无奈的申诉和质问,而对此,我们却无能为力,什么也做不了,我们无法减轻他们的痛苦,甚至我们也不能避免类似痛苦的发生。我们责问上帝为什么不公,我们甚至怀疑上帝是否真的存在,如果真的有上帝,为什么他会允许生活中充满了丑恶与暴行,欺骗与谎言,侵略与战争,饥饿与死亡?然而就如某部电影中说的那样:“生活不是电影,生活远比电影辛苦得多。”真实的生活中,没有救世主,也没有神仙皇帝,即使面对残酷的现实,我们也要直面人生,勇敢地活下去。
穆罕 默德的父亲,这个同样背负了生活的不幸的男人,幼年丧父,中年丧妻,贫困潦倒,甚至还要用他的余生来照顾一个盲童,他的不满终于爆发了,他与母亲的争吵终于发生,导致了后者的离家出走。祖母去世了,父亲也被退了亲,希望破灭,他决定带穆罕 默德回家。途经一座木桥,木桥不堪重荷,马匹与人同时落水。就在那一刹那,父亲眼中闪过一丝侥幸,他有那么片刻的犹豫。然而终于他的父性与人性占了上风,他跳入水中,被湍急的水流冲到了下游。风平浪静之时,父亲从沙滩上醒过来,连滚带爬地冲向昏迷中的穆罕 默德,把他紧紧抱在怀中,痛哭流涕。天空有鸟群飞过,镜头慢慢推到了穆罕 默德的手上,这只手发出了金色的光芒,并且开始慢慢转动。故事到此为止,音乐响起,字母浮现。
我们无法预知接下来的故事,它可能是一部悲剧,也可能是一部励志片,不同的人写下去,就会有不一样的结局。可是,我们无法不为这部影片感动,为它情节简单却手法细腻的叙事风格所打动。尽管这不是一个完美的人世,但每个人,都有他追求幸福的权利。即使是一个盲童,也能感受到天堂的幸福;他的心,也可以比那些麻木冷漠的正常人,更丰富而健全。
终于一口气看完了《天堂的颜色》,电影拍得很真实,很感人,墨曼的单纯刺痛了我的眼睛。看完后,电影的情节还复现的脑海。下面我就讲一下我感触比较深的镜头。
镜头一:
墨曼和爸爸坐在回家乡的车上,墨曼把手伸向车外,问道:“爸爸,外面是什么?”爸爸说:“树,森林”。“那前面呢?”“还是森林。”车里的人们在沉睡,孩子面向窗外,风划过手指的时候他笑了。
在幼小的墨曼心里,和爸爸一起回家是那么的开心,那么兴奋,他完全不知道爸爸嫌他是个“拖油瓶”,正想把他送走。在他眼里,一切都是那么美好,他渴望向往大自然,虽然看不见,但他并不悲观,他用自己的双手去触摸世界,感受世界。他把手伸向窗外,去感受自然。虽然眼睛看不见,但他心中是明亮的,与父亲形成强烈对比。
镜头二:
墨曼回到了家,见到了慈祥的奶奶。“奶奶你过来,闭上眼睛,伸开手,我有东西送给你!”奶奶闭上眼睛,伸开她张满老茧的手。墨曼在怀里摸索着,掏出一件漂亮的蝴蝶纹的发卡,小心翼翼的放在奶奶的手里。“喔,它太漂亮了,更适合送给你的姐妹!”“不,这就是送给你的,奶奶,我有别的东西给她们。”奶奶笑着,把发卡别在了衣襟上。两个漂亮的小女孩跑过来坐在奶奶的身边,孩子从怀里掏一个瓶盖做的项链送给其中一个,拿出一把塑料梳子送给另一个,她们笑得灿烂如花。墨曼接着摸出两张皱的照片……
很温馨的画面,体现了亲人相聚的喜悦,和亲情的温暖。虽然看不见,但墨曼却收集了十分漂亮的礼物,因为,他在用心感受美。墨曼的心灵是美好的,他会记得给奶奶和自己的姐妹们带礼物,但他却没有给爸爸带礼物,也从另一个侧面反应了爸爸的冷酷。
镜头三:
“奶奶,我要跟她们去上学!我要去,你让我去吧,求求你了……”墨曼知道姐妹们都去上学了,而自己却不能去,哭得伤心极了。奶奶无奈的看着他:“宝贝,别哭了,看见你哭我也会难过的,你就留下来陪奶奶吧,宝贝孩子。”他仍然哭闹不休,奶奶的眼睛也渗出晶亮的泪水。最后他终于满足了心愿,用他在盲童学校抄写的课本念出了大段大段的课文。
幼小的墨曼十分渴望能够走进学校,接受教育,当知道自己不能上学是那么的伤心,他没有自暴自弃,而是争取到了上学的机会,并且流利的念出了大段的课文。但是,他却看不到别人诧异敬佩的眼神。墨曼用自己的努力证明,自己虽然看不见,可是一样可以很出色地学习。墨曼给我们树立了榜样。
这不禁让我联想到许多像墨曼一样身残志坚的任务。像张海迪,像保尔,像郑振铎,像桑兰……也许他们身体残疾,但他们心灵并不残疾,他们用自己的汗水证明自己一样能为社会做出贡献。
相反,现实中,更多的人他们拥有健全的四肢,健康的身体,但是,他们却没有健全的心灵和意志。在困难面前他们,他们变成了逃兵,变成了缩头乌龟,这种人应该被社会唾弃。
镜头四:
“没有人爱我,连奶奶也一样。他们都因为我是瞎子而离开了我,我就可以跟别人一样上学。但现在我必须上盲人学校,就像在世界的另一端一样。老师说上帝比较疼爱瞎子,因为他们看不见。但是我说若真的如此,上帝不会让我们瞎掉。所以我们见不到上帝。老师回答说,上帝是不可见得,它无所不在,你能感受到它,你用指尖了解他。现在我不停的伸出手,直到有一天我感受到上帝的存在为止,告诉他每件事,甚至是我内心的秘密。”
我觉得这是整部电影最感人的镜头,墨曼被爸爸送走,他十分伤心,但是,他并没有因此丧失信息,他仍然相信真主。他没有丧失信心,仍然用心去寻找希望。多么坚强与单纯的小男孩,相信他一定能得到上帝的垂爱。这几句话,听的令人心痛。
可以说我是含泪看完《天堂的颜色》这部电影的。孩子的心灵犹如春季的花香,融化了冰冻的冬雪,那是一种与世隔绝的纯净之美,孑孑然于世独立。
《天堂的颜色》讲述了盲人儿童穆罕 默德的故事,被寄养在盲人学校的穆罕 默德仅有的幸福应该就是与奶奶和妹妹重逢,在亲情温暖的抚慰下,感受大自然的那一段美好时光了,穆罕 默德跟着奶奶在田野中抚摸着每种植物,感受着植物带给他的生命的语言,虽然他的世界是黑色的,可是亲情以及自然却带给了穆罕 默德心灵的色彩,他聆听鸟的话语,触摸风的存在,抚摸妹妹脸上的笑容,感受奶奶手掌的温暖。可惜幸福是短暂的,身为盲人的他却成了父亲的绊脚石而一度被父亲抛弃,电影中时不时的透露出穆罕 默德的悲惨命运,在影片刚开始,孩子们在黑暗的教室中听写,而听写的内容却是“太阳照亮了大地,大地温暖了。白天,阳光普照,大地温暖又明亮。阳光带来温暖明亮。”听写的内容与现实恰恰相反,因为孩子都是看不见的。他们又怎能感受到阳光带来的温暖和明亮。
残酷的现实,依然无法避免。当木匠问他:“你为什么哭?是不是想家了?”墨曼说:“没有人爱我,奶奶也不爱我,他们都不要我,因为我瞎了。如果我没瞎,就能跟大家一样,上家乡的学校,但现在我必须上盲人学校,到很远的地方。老师说神更爱盲人,因为盲人看不见。但我跟老师说,如果真是这样,神不会让我们瞎,看不到他。老师回答说’神是看不见的。他无处不在,你只能感觉他,你可以用手指看到他!‘如今我伸手到处找神,直到我的手触到他了,我要告诉他所有的事。甚至我心底全部的秘密。”最后,墨曼确实能触摸到神了,虽然他死了,他爸爸的爱终于被唤醒了。
我们的生活周围也都往往存在着缺少父爱母爱的孩子们,他们因为父母的原因,往往不像正常的孩子一般可以得到完整的爱,有时,甚至得到的是抛弃与毒打。如今我们身边外来子弟的孩子越来越多,在外闯荡的压力使得父母们对待孩子也残酷不堪。在平常教学中,身为班主任的我们也常常可以了解到,大部分家庭有问题的孩子在学校也会因为被影响而导致心理不健全,犯下错误。因此,对于开导父母,让父母如何学会平等耐心对待孩子们也是我们老师的必修课之一。就像《天堂的颜色》所说的,我们需要做的,不是以死为代价的唤醒的父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