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编剧和导演的区别
一部电影好看是要说这个导演好还是这个电影的编剧好?其实,一部好的电影是全体幕后台前所有人的努力,单单凭个人是完成不了一部电影的。下面我介绍一下编剧和导演的区别。
一、编剧
1.简介
编剧,主要以文字表述的形式完成节目的整体设计,既可原创故事,也可对已有的故事进行改编(个别须获得授权),一般创作好剧本后,编剧会将剧本交付导演审核,若未通过审核,则可与导演一同进行二次创作(剧本的修改权归编剧所有)。因为各种编剧所从事的职业领域不同,编剧一般分为:电影编剧、电视编剧、话剧编剧等。
2.能力
A、影视、戏剧、广告及专题片剧本的前期内容策划:题材选择,表现手法及方式创意。
B、编写剧本,即创作出故事、台词,主戏以及过场戏,突出故事中心,塑造人物性格。
C、把一定内容以剧本或稿本形式表现出来,掌握电视特性及创作规律,善于运用视听造型来表达事情。和导演一起研究剧本,做出修改,使其更加适合电视表现。
3.要求
A.流程掌握
专业的编剧对中文、影视文学、各种书籍等都较了解;并熟悉影视、戏剧、广告、专题片运作的相关流程,熟悉电视、戏剧表现手法。非专业编剧并不在此列。
B.影片分析
包括对主题、 结构 、人物、 场景 、景别 、空间 、机位、 光线、影调和对话。
4.编剧地位
编剧为整部电影或电视剧的核心与灵魂。不仅故事要靠他,剧本要靠他,演员对白都要靠他。而剧本的"本"所表示的并不仅仅是本子,还有根本、基本的含义。
在不同的国家地区,编剧的地位都不尽相同。在日本,无论电视、动漫、还是电影,管理整个剧情的往往是编剧,导演反而较次。在美国,编剧年薪大都不低,在一般人年薪最高为五万美元之际,美国编剧的年薪却是二十万美元。在香港地区,编剧新人一般月薪为两万港元,逐步可能会提升至三万到四万,有好作品的话会更多。而大陆方面,新人则约为一个月三千元(有的按集数而定)。
二、导演
1.简介
导演,是制作影视作品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是用演员表达自己思想的人。是把影视文学剧本搬上荧屏的总负责人。作为影视创作中各种艺术元素的综合者,导演的任务是:组织和团结剧组内所有的创作人员和技术人员和演出人员,发挥他们的才能,使众人的创造性劳动溶为一体。
导演就好比军队的最高指挥者,一部影视作品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导演的素质与修养;一部影视作品的风格,也往往体现导演的艺术风格和性格,更能体现出导演看待事物的价值观。
2.职责
A.组织主要创作人员研究和分析剧本,为剧本找到恰当的表达形式
B.与制片人和导演组其他成员携手遴选演员
C.根据剧本和拍摄要求选择外景或指导搭建室内景
D.指导道具组完成道具的准备和布置工作
E.指挥现场拍摄工作
F.指导工作团队完成后期制作,包括剪辑、录音、主题曲、动画、字幕、特效等
G.与出片方商讨作品的宣传计划。
3.电影导演
电影导演同时运用了演员的身体及情绪/视线的选择/光线的调度/画面的构成/剪接的逻辑/音声的搭配,将某个剧本呈现于影像屏幕上,从而将这个剧本(以及如果有的话:它的思想)表现给观众的人。
电影工业涵盖多元的专业技术,从制片、摄影、灯光、美术指导、场务、演员、录音、混音、后期特效等,十分庞杂。绝大多数现代电影导演无法广泛专精以上各项专业技术,但他/她仍可以支配旗下所有各该部门的专业人士,依照他/她的意志工作。
4.舞台剧导演
舞台剧导演的工作是一个贯穿的完整过程,从剧本的阅读、演员的选择与合作,到舞台空间、服装化妆、灯光等的设计,都是导演工作的组成部分。舞台导演有孟欣,米龙等。
我推荐:代表导演人物
1.张艺谋
1982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最初担任摄影。他在《一个和八个》、《黄土地》、《大阅兵》中的摄影,以追求画面造型的力度和象征性,而广受赞誉。1987年独立执导《红高粱》,之后连续导演了《菊豆》、《大红灯笼高高挂》、《秋菊打官司》、《摇啊摇,摇到外婆桥》、《有话好好说》《满城尽带黄金甲》《山楂树之恋》等作品。
几乎所有作品都入围国际重要电影节,有的获大奖。张艺谋的作品的突出特点,是那种对中国传统封建意识的深刻认识和强烈的批判精神,是内蕴其中的浓烈的历史感和生命意识,是古朴民俗的奇特景观。张艺谋电影在风格和语言上不断探索、创新,代表了新的电影潮流的崛起。
2.斯蒂芬·斯皮尔伯格
1947年诞生于俄亥俄州的辛辛那提市,其父是个电子计算机专家,其母是位颇有造诣的古典乐曲演奏家。斯皮尔伯格自小便喜欢冒险与幻想,又勤于思考。1971年,初出茅庐的斯皮尔伯格仅用十天就导演了他的第一部电视片《决斗》(《Duel》)。这部成本仅为30万美元的片子在欧洲上映时竟为环球公司赚了几百万美元,令圈内人士刮目相看。
不久,他又指挥着一支庞大的摄制队伍和一条任性的机器鲨鱼拍摄了他的首部巨制《大白鲨》(《Jaws》1975)。从1977年开始,陆续执导了和制作了《第三类接触》(《Close Encounters of the ThirdKind》1977)、《外星人》(《Gremlins》1984)、《回到未来》(《Back to the Future》1985)和《印第安纳·琼斯》系列(《Indiana Jones and the Temple of Moon》1984、《Indiana Jones and the Last Crusade》1989)等诸多巨片。这些影片都以充满幻想的故事情节给观众以前所未有的离奇感受,引起了极大的反响。令斯皮尔伯格在美国几乎家喻户晓。同时,他也被提名为奥斯卡奖最佳导演。进入90年代,他更是马不停蹄,举措惊人。拍摄了影片《胡克船长》(《Hook》1991)、《侏罗纪公园》(《Jurassic Park》1993)。之后他又推出一部与《侏罗纪公园》风格迦异的写实抒情的人文黑白片《辛德勒名单》(Schindler's List》1993)。在该片中,流淌着尤太血液的斯皮尔伯格用史诗般的镜头把五十年前二次大战中德国纳粹屠杀六百万犹太人的惨剧搬上了银幕。斯皮尔伯格明知冷肃的题材、沉重的主题不被票房看好,但敢于冒险的他却抛弃了最拿手的玩意儿——电影特技,而采用了黑白底片与手提式摄影机。终于,斯皮尔伯格战胜了挑战,他以深沉的激情拍出了影片的真实感、历史感与人道主义襟怀,影片不仅赢得了高票房,还与《侏罗纪公园》一起,真正实现了他追求已求的奥斯卡之梦。
3.詹姆斯·卡梅隆
1954年8月16日生于加拿大安大略省的好莱坞著名电影导演。他的父亲是一个电气工程师,母亲是一个艺术家,这似乎注定他一生下来就会具有工程和艺术两方面的才华。少年时的詹姆斯·卡梅隆就具有非凡的工程才能和组织能力,他曾经带领小伙伴们制造过一个足以在地面上留下弹坑的抛石机,以及用一个自制的潜水艇把一只老鼠送到了尼亚加拉河底。在艺术方面,他曾和母亲学习过多年的绘画,并且曾在家乡举办过画展,并且很小就开始写科幻小说,他12岁时所写的一部科幻小说被看作是他的科幻影片《深渊》故事的原型。在他14岁的时候,他看到了大师斯坦利·库布里克的《2001太空漫游》。当时詹姆斯·卡梅隆被惊呆了,在电影院里连续看了10遍之多,从此在他心灵中萌发了制作电影的愿望。
卡梅隆擅长拍摄动作片以及科幻电影。他所导演的这些电影经常超出预定计划以及预算,不过都很卖座。自1984年推出自编自导的科幻片《魔鬼终结者》后,使他一夜成名,之后多才多艺的他除了导演外,又是编剧还是制作和剪辑,他的电影主题往往试图探讨人和技术之间的关系。目前电影票房史上最卖座的两部电影《泰坦尼克号》(1997)和《阿凡达》(2009)都是他执导的作品。其中《阿凡达》堪称世界电影之最,全球票房超过27亿美元、堪称世界之最。目前全球票房收入最高的前两部电影作品都是他所执导的。而他执导的电影作品更是曾三次打破当时的投资记录:分别是1991年的《终结者2》、1997年的《泰坦尼克号》和09年的上映的3D科幻巨制《阿凡达》。这位神话的缔造者将再会缔造怎样的神话?就让我们拭目以待……
4.姜文
1963年1月姜文出生在唐山的姥姥家,童年便是在唐山度过。父亲是名参加过抗美援朝的军人,母亲则是一名小学音乐教师。在从姥爷家回到父母身边后,又辗转到过贵州、湖南。1973年,也就是姜文10岁时,全家才迁到北京定居。四处迁移的生活和部队的特殊环境对姜文产生了不小影响,同时也大大丰富了他的社会阅历。
小时候的姜文基本上是个普通的孩子,不过在邻人说来,姜文却自觉“长得丑”;少年时代的姜文则相当调皮,爱和人斗智慧。中学时代姜文遇见了好朋友英达,在交往中受到英达父亲英若城的影响,遂喜欢上了表演(演戏)。1979年中学毕业后的姜文报考了北京电影学院,但没被录取,寄来的公函里勉励他“安心工作,安心学习”。第二年姜文又报考了中央戏剧学院,最终依靠张仁礼的慧眼赏识被破格录取。同班同学里有吕丽萍、丛珊等,姜文是中戏表演系80班中年级最小的一个,也是成绩最好的一个。1986年,谢晋拍摄《芙蓉镇》,年龄显小的姜文和刘晓庆大量精彩的对手戏,23岁的姜文就能与在当时最有号召力的“第三代”导演谢晋合作的确是件不简单的事情。1987年夏天姜文被邀请到了《红高粱》剧组。1990年后的那段时期,姜文的兴趣从表演转向了导演,尽管他有办法尽自己所能去改变一部影片的剧本状况,但却很难像导演那样从整体去把握一部影片的风格。《鬼子来了》是2000年由姜文自导自演的电影作品,是一部反映二战期间日本军队在中国犯下滔天罪行的影片。此后,姜文先后在陆川的《寻枪》、张元的《绿茶》、何平的《天地英雄》、侯咏的《茉莉花开》、徐静蕾的《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中演出,继续彰显出姜文作为中国优秀男演员的深厚功力。2003年姜文受邀成为戛纳电影节的评委之一。
5.吴宇森(闯荡好莱坞的华人导演)
携东方导演之名,与西方巨星在好莱坞交流出票房与口碑后,这位东方执导人,已经深受观众的认同和好莱坞的肯定。
自从14年前的《英雄本色》、《喋血双雄》开始,就是台、港最受影迷喜爱的动作片大导演,吴宇森拍电影,全是暴力与书卷气,动与静、正直与邪恶交替有致的故事。他说,凡是有爱心的人,都是我的英雄。
从1993年的《终极标靶》,1996年的《断箭》到《变脸》、《碟中谍Ⅱ》,看得出吴宇森在好莱坞的戏是越做越大,越做越从容。投资高达一亿美元的《变脸》被美国影评人们认为是最具吴宇森风格的作品,并一举夺得那年七月份美国电影票房冠军,同时也为吴宇森带来了全美华裔艺术基金会颁发的最高荣誉金环奖。
代表影片:《英雄本色》台湾电影金马奖(第二十三届)最佳导演《喋血双雄》第九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导演《辣手神探》第十二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剪接
② 关于导演、演员、编剧、监制的问题
我来系统回答一下你的这些问题
大部分的商业电影起于剧本,编剧们把自己写好后的剧本交给电影公司,等待发觉。一旦被人看好,电影公司便开始一方面寻找导演,一方面研究电影的市场预期。如果找到合适的导演肯接这个片子,并且市场收益也令制片方满意,那么就正式立项,制片部门就开始一系列的预算工作,建立剧组,并和导演组协商演员及拍摄方面的诸多细节。从此时开始,一个关键性的职务开始起作用了,他就是监制。在拍摄中,监制要及时向制片方反映拍摄的进度和开销,并监督剧组的合理开支,也就是说,监制要平衡导演组和投资人之间的矛盾,说白了就是时间和金钱。
这是一部电影的制作流程,下面说一说分工。
编剧是一部电影的灵魂,这个电影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这个故事有没有意思,这是编剧的工作。李碧华是一个低调的编剧,你对电影这个了解程度竟然知道她也挺让我吃惊的,开个玩笑。
芦苇的霸王别姬是改编自小说的,他的工作就是要在深刻理解这个故事的基础上以七八十场戏(大部分两个小时电影就是这长度)的方式呈现这些人,这些事。好的编剧在于对故事线的精准把握和人物对白深刻的剖析,他要准确的控制故事发展的进度,刻画一个个丰满的人物,这些都要透过语言和动作。通俗的说编剧就是要想出来这两个小时里发生了什么事情。
导演最重要的工作是安排镜头,也就是场面调度,两个人的对话场景,镜头是内反拍还是外反拍,抑或中景拍半身,这些都是导演要决定的,怎么表现一个人的惊恐、好奇、悲伤。怎么调动起观众的观影兴趣,用不用特写,这些都是导演的工作。导演要把文字形式的剧本翻译成一个个镜头,而且要使故事流畅,有趣。
摄影师是个技术活,导演说这个镜头拍广角的全景,画面颜色要艳,视野要有深度。摄影师就得和美术商量,把画面色彩搞丰富,然后和灯光师商量用什么光,最后装配摄像机,加上各种滤镜,调节各种参数,把画面弄漂亮。国内的摄影师里比较知名的,比如吕乐,顾长卫。吕乐的镜头永远跟着故事的节奏,一个俯拍改用大视角还是窄视角都是有讲究的,必须和故事节奏相符。导演对镜头的把握是宏观的,侧重于镜头总体的联系,而每个镜头怎么表现主题,深化空间感,这是摄影师的工作。
演员我就不用说了,你看看黄渤和黄晓明的戏,比较一下两人表情的丰富程度,语气的抑扬,神态的准确。演员首先的要求是准确,就是说哭就是哭,笑就是笑,怎样准确的传达角色的情绪动作。其次才要求一个演员的自我再创作,表演感染观众,而不是吐台词的机器。你看陈道明的康熙王朝,里面的康熙从年少到年老,他说话的语气能传达出他的阅历是怎样一步步深厚起来的,你能看出他的城府有多深。
③ 你觉得一部电影中导演和编剧谁更重要为什么呢
编剧赋予电影以灵魂,而导演则塑造了电影的肉身,导演和编剧谁更重要,不能一概而论。
导演和编剧就好比是厨师和食材一样没有好食材再好的厨师也做不出好口味,只有好食材没有好厨师,再好的东西也可能做得一团糟,所以导演和编剧同样的重要,一个经典作品首先要有一个好编剧,精心打磨故事。导演根据编剧的故事设定,考虑合适的角色扮演,再加上灯光摄影等等配合最后才能完美地呈现出来一部优秀作品!
一部好的电影离不开导演和编剧,两者间是相辅相成的,都一样重要好的编剧是一部电影的基础,导演是一部电影的核心,怎么样把精彩剧情呈现出来,用什么样的方式呈现,导演是主导因素,当然这其中离不开优秀的演员,演员对人物的塑造,对剧情的理解演绎,都对一部电影起到关键重要。一部好的电影离不开导演,编剧,演员以及所有台前幕后工作人员的努力。
④ 我要写出牛叉的电影剧本!——五本书教你学做编剧
前言:
不得不承认,在这么多艺术门类中,电影是最容易激起人共鸣的一种,声光影身形意同时对人的感官造成冲击,且能够容纳悲喜剧与文学、戏剧、摄影、绘画、音乐、舞蹈、文字、雕塑、建筑等多种艺术,又因为可以大量复制,电影自然而然地深入到了人们的生活。不难想象,许多人都段数曾经做过编剧梦:妙笔生花,恣意挥洒,生出千军万马,可上天下地,愿悲就悲,想喜就喜。尤其是看了让人气不打一处来的烂片时,“我写的都比这好!”更是生出了投身编剧行业、取那些弱智而代之的欲望,对不对?
本书单就是为向往编剧行业的朋友提供指导和支持的,书单排列分先后,当然这样不免带有个人观点,欢迎编剧朋友一起讨论。
友情提示哦,本书单写给想从事编剧行业的人,作为实用性极强的书籍,如果您仅仅是“爱好者”(即使是资深的),阅读本书单里的书可能会有枯燥感。
书籍:
1.《电影剧本写作基础》——编剧的圣经
作者: [美]悉德·菲尔德
出版社: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后浪出版公司
原作名:Screenplay:TheFoundations of Screenwriting
译者: 钟大丰 / 鲍玉珩
出版时间: 2012年7月
基本内容介绍:
悉德·菲尔德从好莱坞剧本佳作和他本人“阅本无数”的审稿经验中,锤炼出剧本写作的基本要素和有效结构,如开端、中段、结尾,建置、对抗、结局,以及如何用情节点的“钩子”挂住故事线,利用偶然事故、情节、大事件塑造人物,推动故事向前发展。书中还介绍了基本剧作格式、怎样与他人合作写剧本、怎样改编等,借鉴了许多编剧大师的创作经验。
这本书刚被引进版权时,是由中国电影出版社于2002年出版。书单推荐的新版本,比起中国电影出版社的版本,译者未变,大部分内容未变,修订了部分内容,增加了一批更具时代感的电影案例。
评论:
悉德·菲尔德是初学者们的导师,《电影剧本写作基础》是他们最好的编剧圣经!
——《洛杉矶先驱观察家报》
唯一一本值得你认真对待的编剧工具握孝首书。
——托尼·比尔,奥斯卡获奖制片人、导演
这本书提供的基本技巧能够让新手们得以将自己的初步构思转化为令人信服的剧本。
——《美国电影摄影师》
对编剧来说这本书提供了极好的建议。我总是告诉年轻编剧立刻去读这本书,无论你拥抱它还是反对它,都肯定能帮助你把思路调整到正确的道路上。
—慎闭—大卫·凯普,奥斯卡获奖编剧,《蜘蛛侠》、《侏罗纪公园》编剧
点评:
对于茫然无措的初学者来说,最难的找一本既简洁易懂又颇有品位的书,《电影剧本写作基础》之直接、易学就如此书的书名,初学者拿了这本书,就能得其门而入了;但同时它又高屋建瓴、绝不肤浅。它凝聚了太多的电影剧本写作精华,又极具现实指导意义,笔者身边甚至有编剧朋友多年来一直奉这本书为圭臬,遇见新的问题就反复研读,每读一遍都能有新的收获。
作者悉德·菲尔德(SydField)一直是二十世纪福克斯、迪斯尼、环球影业等电影公司的剧本审稿人和编剧顾问,是美国电影编剧协会首位进入编剧名人堂的成员(书单还有他的另外两本著作)。这本《电影剧本写作基础》自1982年首版以来已被译成二十四种语言,为全球超过四百所大学选作教材,具有极高的可读性和实用性。
2.《故事:材质、结构、风格和银幕剧作的原理》——引领你写好剧本的上帝之手
出版社:中国电影出版社
原作名:STORY
译者: 周铁东
出版时间:2001年8月
ISBN:978-7-1060-1706-4
基本内容介绍:
在本书中,作者以一百多部影片作为示例,向读者传授了银幕剧作的原理,它超越僵死的教条,发掘出名品佳作中那些使其卓越超群却又常常被人忽略的组成部分。
这本书从节拍、场景、场景序列、幕高潮、影片高潮等基本概念入手,不仅精辟地阐释了标准的三幕戏剧结构的奥妙,而且还揭开了非典型结构(如两幕、七幕、甚至八幕影片)的神秘面纱,指出了每一种类型的局限性,强调了主题、背景和气氛的重要性,以及人物和人物塑造作为一对相对概念的重要性。
评论:
罗伯特·麦基 是上师们的上师。
——《指环王》、《霍比特人》编剧兼导演彼得·杰克逊
值得反复读,开始并不觉有什么,后来在实践中再回来总有种醍醐灌顶的体会。
——豆瓣读者琰土土
了解西方编剧体系的一本好书,对现代编剧的基本解构能力是很好的帮助。
——豆瓣读者FYCO
点评:
罗伯特·麦基被公认为世界银幕剧作教学第一大师。而这本书是麦基第一次以书的形式揭示其屡获大奖的银幕剧作方法。
这本书对电影中起作用的、应予以周密考虑的各因素,都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探讨,把写作从智力活动提升到情感活动的高度,将银幕剧作的手艺转变为一种艺术形式。
这本书共500多页,够好好研读一阵子了。同时这本书的编剧也值得称道。
3.《电影编剧创作指南》——专业编剧都是怎么做的?
作者: [美] 悉 . 德· 菲尔德
出版社: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后浪出版公司
原作名: The
Screenwriter's Workbook
译者:魏枫
出版时间: 2012年4月
ISBN: 978-7-5100-4042-9
基本内容介绍:
《电影编剧创作指南》融合了悉德·菲尔德二十五年来在世界各地开办电影编剧讲习班过程中所积累的教学经验,以最简单实用的切入方式帮助电影编剧领域的初学者迅速入门,掌握专业创作技巧,并以其严谨的创作理论为已经从业多年的编剧老手们厘清思路,提供建议,是一部可随时翻阅的工具手册。除了条理清晰的课程内容,本书每一个章节后还附有相应的练习,真正带领读者实践编剧过程,逐步实现剧本写作所需的各个环节,最终完成一部专业级别的剧本。
评论:
在美国电影剧本的研究方面,悉德·菲尔德是最杰出的分析大师。
——詹姆斯·L·布鲁克斯,《尽善尽美》编剧、导演,奥斯卡最佳编剧奖获得者
悉德·菲尔德的书是可以作为工具随时使用的。因为,编剧本身就是自我设计难题,布设险情雷区,而又要自我解决出路的人。主人公的障碍越难逾越,故事越引人入胜。然而,编剧们常常容易作茧自缚,陷入沼泽、障碍中找不到出路,被剧本的病症和苦恼纠缠得寝食难安。悉德·菲尔德如同临床医生,开出多种药方,只要对症下药都有解决的办法。
——王兴东,中国电影文学学会会长
工作需要,必须啃。满纸“你要不按我说的来,你就会是个渣”的姿态,不过还是挺有用的。
——支离疏豆瓣读者
一本书能让你某些地方豁然开朗,那么这本书就物超所值了。学到的东西很多,虽然是按照好莱坞式的套路,但是万变不离其宗啊。
——豆瓣读者癫癫
点评:
这本书是北京电影学院剧作课程指定教材,是关于成功的电影剧本的创作要领和实训辅导。它可以当做一本编剧工作手册来看,看好莱坞专业编剧的流程是怎样的,对照自己的实践,然后就会发现万变不离其宗。有编剧吐槽说,在写作剧本的道路上总是埋藏着地雷,那么这本书就犹如扫雷器,可以引领我们顺利走出剧作雷区。
4.《电影剧作问题攻略》——你写的剧本为什么那么逊?
作者: [美] 悉 德· 菲尔德
出版社: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后浪出版公司
原作名: The
Screenwriter’s Problem Solver
译者: 钟大丰 / 鲍玉珩
出版时间: 2012年4月
ISBN: 978-7-5100-4209-6
基本内容介绍:
本书可看做是《电影剧本写作基础》的续篇,它进一步揭示了剧作的奥秘和技巧,每年要通读1000多个电影剧本的作者将在本书中告诉你如何一步一步辨识并解决剧本写作中的问题,提供专业写作的秘密,致力于促进你电影剧本迈向成功。
本书还结合众多著名的影片剧本的个例分析,从情节、人物及结构等角度,为电影剧作者提供了认识、鉴别和解决电影剧本写作中种种疑难问题的方法,告诫大家“问题解决的艺术实际上就是识别鉴定的艺术!”
评论:
悉德书中揭示的剧本写作知识对我的影响就像水对巧克力的溶解作用,并促使我创作了《情迷巧克力》。以前困惑的问题现在茅塞顿开,过去阻滞的地方如今游刃有余。
——劳拉·埃斯基韦尔,《情迷巧克力》编剧
如果我在写剧本……我会把悉德·菲尔德随身携带,随时参考。
——史蒂文·布奇柯,《纽约重案组》编剧、制片人、导演
够体贴的问题指南,真的已经够体贴了。
——豆瓣网友LIZARD
点评:
剧本这家伙,看似容易搞定,真的动笔了,才发现问题层出不穷、烦不胜烦。脑海里的故事精彩纷呈,可是写出来却发现又烂又无聊,到底是为什么?要解决写剧本过程中遇到的任何一个问题,首先必须有能力去认识它、鉴别它、确定它,最后再解决它。这本书,就可以带大家去识别和确认在电影剧本写作中出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
5.《超越套路的剧作法》——灵感就在拐角处
出版社: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后浪出版公司
原作名:ALTERNATIVE SCRIPTWRITING :Successfully Breaking the Rules
译者:易智言等
出版时间:2013年6月
ISBN:978-7-5100-3861-7
基本内容介绍:
本书为长期圈囿于各种狗血俗套、立志于找到全新创作方向的编剧提供了一次绝佳的冒险之旅。作者采取了欲破先立的讲授方式,详尽剖析了好莱坞传统三幕剧式结构、类型、角色、基调和叙事手法,再以极具针对性的方式逐一加以改良和革新,层层打破古典主义的围困,为我们推开电影剧本创作的另一扇大门。
评论:
这是一本值得深入阅读的编剧书,尤其是对那些反好莱坞、但不知为何反的“进步分子”;尤其是对那些拥好莱坞、但不知为何拥的“保守人士”。翻译这本书应该是回台湾五年来做得最有意义的一件事。
——《蓝色大门》导演,台湾著名电影人易智言
从编剧着手,这本书言简意赅地将剧本的结构、角色、戏剧情境、对白、类型部分做引介提示,并且鼓励各种创意突破。其虽然偏重好莱坞主流影片的勾勒,但是所有的例子都耳熟能详,提供最基本的编剧思维方向,是管窥编剧创作相当基本的入门书。
——华语世界重要电影人,金马奖主席焦雄屏
实在且高飘的编剧书。拐不过弯儿的时候能给脚油儿~
——豆瓣读者秋生
点评:
不破不立,对于编剧来说,这也许是本书最重要的意义了。有时候腻了、写得没有出路了,根据此书中的指点,也许只需要稍稍逆转一下你头脑中的套路,便可发现在剧本创作的重重迷宫中,随时都能找到全新的视角。
这本书不建议一接触编剧行业就读,建议先读了上述推荐之后,作为补充来看,为拓展思路之用。
结语:
如何写好剧本?当然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总是能看得更高、更远、更全、更透。而对于对编剧完全不懂却又想步入这个行业的人来说,合适的引领者就更凸显出其重要性。当然,理论的指导之下,“躬行”更是万万不可缺的。实践之后再回过头来比照这些书,相信会有更上一层楼的收获。
⑤ 好电影的精髓在于编剧还是演员
如果想要制作出一部好的电影最重要的关键点就在于剧本的好坏。因为一部电影必须要依靠剧情的推动来进行拍摄。一部电影的剧情如果非常的丰满的话,将会给观众带来非常强的代入感,这样的话就会使一部电影给大家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虽然演员在电影当中的发挥也非常的重要,但是演员有的时候只会成为导演或者是编剧想要表达自己想法的工具罢了。
所以一部好电影最关键的点就在编剧身上。当然电影导演也非常的重要,因为电影导演是掌握整个电影的调度的关键。如果没有电影导演的把控的话,电影剧本很有可能最后形成流水账的形式。这样的话反而会让观众在收看电影的时候有一种非常枯燥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