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电影观众与电影的关系你是怎么认为的
电影作为一种娱乐方式,传入中国已有百来年了,长久以来浸润于多彩的影视文化中,人们总能听到———这个片子太文艺了or这个片子太商业化了的声音,那么,何谓文艺何谓商业呢,又与我们观众有什么关系?
文艺片嘛,顾名思义,就是那种看起来高深莫测逼格满满的片子,与之相反的,商业片则是那种大多数人都能看的懂,寓教于乐的片子。
一旦草草地区分出两种片子的类型,就有些文艺青年来站队了。
比如港派文青,他们奉王家卫为神明,嘴里叨着语法错误的句子,模仿着王家卫早期的电影风格,幻想着自己是这冷漠社会的孤舟一帆。
比如………啥也不懂的自诩文青,这类人比较初级,看了几部还算那么回事的电影,开始人生升华了。当然,他们汲取的大概是早几年内地的狗血青春电影,大概是两三本无病呻吟的青春伤痛文学,跟着什么什么论坛的老哥交流两番,一种土生土长的愤世嫉俗的青年诞生了。
还有一种,最常见,也最头疼。他们了解了足够多的影视作品,也对影视流派如数家珍,他们知道法国新浪潮,他们知道道格玛95,他们的问题不再是半知半解地愚弄,而是这些人,陷入了文艺怪圈。
在他们眼中,电影越文艺就越能体现他们的技艺高超。
长镜头是吧?真实记录是吧?于是诞生了恨不得从头到尾不切换镜头的文艺片。什么?你还在用数码仪器拍电影?不够味,整个胶片呗………诸如此类。
对他们来说,只有文艺片才能配得上他们的品味,什么商业片,什么爆米花电影,全是shit,不值得一看。
甚至到了最高层,文艺电影这个词都不能体现他们的逼格之高了,这些人喜欢那些更纯粹,更哲学,更原始的电影了,他们推崇东欧那些电影哲学家,推崇台湾那些玩黑白的,方言的导演,推崇那些剧情怪诞而毫无逻辑的,并美名曰艺术。
这种人以?各大艺术学院为代表。许多艺术学院的教授都喜欢这些更小众,常人不想看的东西,而反对那些大众喜闻乐见的。比如中戏曾有人公开反对过漫威电影。这些学院派推出的人选,多是章明,毕赣这种文艺人,由此,他们的志趣可略知一二。
这些学院派在影视圈位高权重,说话都有分量,似乎就有资格引导电影走向了?
一部电影的产生需要多人参与,投入大量资金,从头到尾,它都是一场商业活动。商业活动就要盈利,投资方投资电影,目地就是要观众买单。投资方出钱,制作方出力,观众花钱享受,因此,还轮不到几个多读了几本书的人指引方向。
观众需要娱乐。观众需要放松心情,获得感官刺激,所以超级英雄电影能够火爆,观众想要思考下人生,升华下心境,所以有了《阿甘正传》《幸福来敲门》,观众想要关注社会话题,所以有了《我不是药神》|素媛。
综上,成千上万的观众决定了什么是电影,电影该如他们发展,而不是少数几个的学院派。
当然,观众的需求千奇百怪,所以有了如此精彩的电影世界。在这个时候,那些追求文艺的,追求哲学理应放入小众观众范畴,正是拜他们所赐,才有了那么多讨论哲学,讨论人灵魂的电影问世。
电影的本质在于讲故事。任何拍摄手法,任何与叙事方式都是为了这一目的服务。由此,评价一部电影,不是看他文不文艺,而是,有没有本末倒置,有没有坚持本心而已。
② 一部好的电影,导演、演员和观众三个因素缺一不可
就我个人而言,我认为以上三者都缺。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对于一部电影来说,好导演、好演员以及好观众三者是卜耐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三者是缺一不可。
一部电影的诞生,需要一个好导演来主导完成,演而优则导,一位优秀的导演,能够把握整部电影的灵魂,就是这部电影想要表达的部分,如何能让它以更好的形式展现出来,让一部电影从最初的文字形式转化为银屏上的一帧一秒,让大众能够去更好的理解它,这是一个导演应该做到的。
当然,当一位导演掌握了这部电影的中心,那么这个时候就需要有几个演员去把这部电影猜弊锋以及导演内心的想法以恰当的动作、语言与神情去表现出来。
最后,这一切都完成过后,一部电影穗晌就完成了它初期的使命。接下来就是要投放到电影院,去向大众展示它自己。当然这时候也需要一个好的观众,才能去读懂它,了解它的灵魂,并与之产生共鸣。
这三个角色是缺一不可的,没有好的导演则不能把握住一部电影的总体,没有一个好的演员,那则无法以更好的形式去把整部电影表现出来。没有一个好的观众去评判,去感受,去判定这部电影到底是一部优秀的作品还是一部圈钱的烂片,那么中国电影则很难进步。所以说这三者很重要,缺一不可
③ 什么是电影观众心理学
电影观众心理学是研究电影观众观看动机、行为及心理特性的一门学说。为什么有人喜欢看电影,有人不喜欢看电影。同一部影片,为什么有人非常喜欢,有人很喜欢,而有人喜欢甚至不喜欢,很不喜欢呢。对于一部电影的评介有截然不同的标准,这不仅是因为人的年龄、职业、民族、地理环境、经历等方面的差异,还有心理因素的直接参与。 从观众看电影的动机来分析,可以分情感动机、理智动机、信任动机三种。 1.情感动机:凡是由于外界刺激,如电影广告、电影简介、电影发行人员宣传或他人影响而促使观众感情冲动而产生看电影的动机和由于观众本身好奇、好胜、高兴、刺激等因素而引起的看电影动机,都是情感动机。2.理智动机:它是建立在人们对电影的客观认识基础之上,经过思维分析后产生的动机。在理智动机驱使下去看电影的人,比较注意电影的质量、思想性、知识性等因素。3.信任动机:是由于观众对某制片厂、某国的影片或某位演员、某导演的信任程度决定的,有的人去看电影主要是为了看某演员表演而走进影院的。 从观众的性格方面来看,观众的行为可分为5 种类型: (2)理智型。这种观众在看电影前,首先要了解影片节目,理智地有选择地看电影。 (3)选择型。这一类观众在选择影片时,十分注意比较,选择那些自己喜欢的电影看。 (4)冲动型。这一类观众情感易冲动,往往受片名、广告等影响,往往从一时兴趣出发。 (5)想象型。多属于情感反应者,以丰富的联想力衡量影片的内容。选择影片时,注意力容易转移、兴趣容易变换、审美感比较灵敏。对影片的内容简介、导、演、片名等都较重视。 从观众欣赏电影的心理特性来看,不论是哪个层次的观众,都需要娱乐,都需要某种刺激。这也正是娱乐片大受欢迎的原因。观众欣赏电影,不仅是为了娱乐,还有审美性,获得艺术的审美享受。 另外,还有观众的好奇心理、认同心理。好奇心是人类普遍存在的一种天性。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把好奇心视为精神健康的一个特征。雨果说:好奇心是一种食欲,看就是吃。正因如此,那些故事离奇、充满悬念的侦破片、惊险片,那些具有传奇色彩的影片,往往更吸引观众,更有较高的上座率。除此之外,还有观众的逆反心理、求知性、窥视隐秘性等心理特性,都是电影观众心理学所研究的范畴。
④ 为什么说观众是电影院的客体
可能是他看待的角度不一样吧,正常情况下,观众应该是电影院的观看对象的,可能他是从另一个角度揣摩的吧,因为这个也并没有唯一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