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求几部反映关于二战德国纳粹的电影
刺杀希特勒,美丽人生,白丝带,晨与雾,辛德勒的名单
⑵ 二战电影《狂怒》里主角喜欢的哪个德国女人是谁
艾丽西娅·冯·里特贝格AliciavonRittberg
德国童星,出演电影《罗密》《兴登堡遇难记》,她主演的角色,作为一个被收养的孩子在ZDF电视电影都是无声的,她在巴伐利亚电视奖获得2013青年艺术家奖。
2014、她共同主演艾玛和布拉德皮特,在美国战争电影狂怒的罗根·勒曼和希亚拉博夫,导演大卫·阿耶。除了演戏,她是在Friedrichshafen大学学习企业管理和经济学的齐柏林飞艇。她出现在2016年由Susanna White执导的间谍惊悚片《我们的叛徒》。
简介:
《狂怒》是由大卫·阿耶执导,布拉德·皮特、希亚·拉博夫、罗根·勒曼、乔·博恩瑟等主演的二战题材电影。
影片讲述了在1945年二战硝烟即将消散之时,同盟国军队准备在欧洲战场发动最后一轮猛烈攻击。在以寡敌众、弹尽粮绝的不利条件下,谢尔曼坦克的几名坦克手深入纳粹德国的中心地带执行一项死亡任务。
该片于2014年10月17日在美国上映,2014年11月21日在中国内地上映。
⑶ 求与二战德国纳粹的电影
英文名: The Devil's Arithmetic
中文名: 魔鬼的算术
别 名: 穿梭集中营
导 演: ( Donna Deitch )
主 演: (克尔斯滕·邓斯特/克里斯汀·邓斯特 Kirsten Dunst) (布瑞塔妮·墨菲 Brittany Murphy) (保罗·弗里曼 Paul Freeman) (咪咪·罗杰斯 Mimi Rogers) (路易丝·弗莱彻 Louise Fletcher) ( Lilo Baur)
娜·斯特恩是生活在纽约犹太裔家庭的一个女孩,每年全家人都要到埃娃阿姨家过逾越节(“逾越节”是犹太教传统节日,源自《圣经—出埃及记》),虽然汉娜不太情愿,但每次她还会穿上整洁的衣服来参加。这年,她又一次来到埃娃阿姨家,埃娃阿姨和拉比叔叔总是跟她讲一些当年他们在纳粹集中营里的经历,汉娜虽然厌烦,但还是会听一些,晚餐大家食用传统的逾越节薄饼,汉娜则被要求按规矩去“打开前门”,她发现自己进入了一个从未想到过的世界。
她睁开眼时,发现自己在一个从未到过的地方。一个自称是她表妹、名叫丽夫卡的女孩告诉她,她的父母已经因病故去,她现在住在丽夫卡妈妈的家里。无奈的汉娜只好接受了事实。但她发现自己身处1941年波兰的一个犹太人村子里,她和表妹合过影后正准备去参加一对犹太年轻人的婚礼。正在新人的结婚仪式即将完成的时候,德国人闯进了村子,他们让所有的犹太人集合,在卡车上,汉娜认识了一个一直喜欢她的小伙子阿瑞尔,车子停下后,汉娜看出来他们到了纳粹的集中营。他们被命令交出身上所有值钱的东西,长发被剪断,衣服也都被换成灰暗的囚服。人们在有限的空间内拥挤着休息,吃着糟糕的饭食,每天还要承受繁重的劳动。
汉娜直接感受着那些只是从家人口中、从学校历史课上说过的事情,她后悔自己没有好好学习,她给那些夜晚害怕黑暗的孩子讲《绿野仙踪》的故事,给他们描述美味比萨饼的味道,这给了那些孩子安慰和希望。
汉娜得知阿瑞尔等几个年轻人买通了德国的守卫准备逃跑,但她猛然记起拉比叔叔说过那是德国人的阴谋,她警告阿瑞尔不要试图逃走,但阿瑞尔不愿再忍受这种非人的生活。果然他们的计划破灭,几个年轻人被当众吊死。
丽夫卡因日夜劳累而咳嗽不止,在干活的时候她被发现,但汉娜抢过了丽夫卡的头巾,她被带到了老幼病残人集中的地方,他们被命令脱光衣服,走进了纳粹的毒气室。
致命的气体令人窒息,但汉娜醒过来时却发现她躺在埃娃阿姨家的床上。
-------------------------
纳粹电影精选/THE NAZI BOXSET
【品牌】DJ
【包装】四折外封+双面内封+小纸带
【载体】2D9(内含三部电影)
【版本】镭射三区版本
【区码】全区
【片基】金色刨码片基,读盘流畅
【片名】《纳粹屠杀阴谋》CONSPIRACY
【片长】1:35:36
【码率】5.42Mb/Sec
【容量】7.90G(双片)
【视频】4:3
【音频】英语 〔DD 5.1 / 384 Kbps〕
【字幕】中文、英文
【花絮】●热卖精选
【地区】美国 英国
【年代】2001
【类型】剧情、战争
【导演】弗兰克·皮亚逊 Frank Pierson
【演员】哥连费夫、史丹利杜斯、简尼夫班纳
【内容简介】
一场会议,六百万条人命!
一九四二年冬季,在柏林近郊万塞(Wannsee)举行的万塞秘密会议(Wannsee Conference)决定了六百万犹太人的生死。拍摄历时二十一天,由HBO于2001年五月播放的《阴谋》(Conspiracy)即是根据这场会议唯一存留下的记录加上历时六年的数据查证拍摄而成。
十五位参与会议的纳粹高级将领/行政人员,在一个多小时的会议中,争辩、讨论对于犹太人的『最终处置(final solution)』。所谓『讨论』,不是针对犹太人问题的讨论、而是确定各个部门的配合度。『最终处置』方案早在会议之前就已决定:毒气室已建造完成、尸体的处理方式也已经决定好。整个会议的讨论非常冷血(calculating、dispassionate),犹如某个公司的高层人员讨论公司的投资走向和利益,毫无任何感情成分存在。犹太人在他们眼里,是极欲除之为后快的『物品』、而非『人』。而在各方面的考虑之下,效率、经济、生物学甚至于法律,他们找出的方法(或者更正确的说,他们共同同意的方法)就是以便宜又高效率的毒气室,以每小时『处理』两千五百名、一天六万名犹太人的速度,解决这个属于犹太人的问题。
---------------------
【片名】《纳粹狂种》THE BOYS FROM BRAZIL
【片长】1:59:36
【码率】4.50Mb/Sec
【容量】7.90G(双片)
【视频】4:3
【音频】英语 〔DD 5.1 / 256 Kbps〕
【字幕】中文、英文
【花絮】无
【地区】美国
【年代】1978
【类型】悬疑
【导演】弗兰克林·察夫纳
【演员】格里高利·派克, 劳伦斯·奥利弗
【内容简介】
富兰克林.J.沙夫纳导演,描述一名纳粹军官于战后匿藏于南美洲,他野心勃勃地希望以科学方法进行人种实验,以便东山再起,使纳粹党重振雄风。但有一名犹太人以缉捕纳粹余孽为其终生职志,于是双方展开一场惊心动魄的斗智斗力。
----------------------
【片名】《纳粹16死士》The Eagle Has Landed
【片长】2:09:36
【码率】7.37Mb/Sec
【容量】7.06G
【视频】4:3
【音频】英语 〔DD 5.1 / 384 Kbps〕
英语 〔DD 2.0 / 192 Kbps〕
【字幕】中文、英文
【花絮】无
【地区】美国
【年代】1976
【类型】剧情 战争
【导演】约翰·斯图尔吉
【演员】迈克尔·凯恩 唐纳德·瑟萨兰 罗伯特·杜瓦尔
【内容简介】
“鹰已降落"是海德里希·希姆莱收到的联络暗语。意思是奉命绑架邱吉尔的伞兵小分队已顺利到达了邱吉尔所在地诺福克。特遣部队救出了被囚禁的、觊觎总统地位的墨索里尼。这使希特勒感到非常痛快。希特勒从住在英国诺福克的一个名叫乔安娜·克莱伊的女间谍那里得知了关于邱吉尔行踪的情报。邱吉尔首相周末都是在离克莱伊家很近的贵族别墅度过的。那里面对广阔的沙滩和沼泽,是个很不引入注目的地方。一个作战计划产生了。作战由一个看上去象英国人的军官克尔特·舒达那指挥。方法是潜入作战,目的是绑架邱古尔。若绑架不成,就暗杀他。在一个风雨之夜,他们开始了空降行动。舒达那中校和爱尔兰的斗士迪伏林一起来到了邱吉尔的别墅附近。这时中校想,此次行动会成功吗?进而他又想,即使成功了,也不会挽救德国战败的命运。
------------------------
[电影]辛德勒的名单
第六十六届(93年)奥斯卡最佳影片——《辛德勒的名单》(Schindler'sList)根据澳大利亚小说家托马斯·科内雅雷斯所著的《辛德勒名单》改编而成。
编剧:史蒂文·斯皮尔伯格
导演:史蒂文·斯皮尔伯格
主演:阿姆·内森(饰辛德勒)
本·金斯利(饰犹太人斯特
恩)
《辛德勒的名单》获 十二项提名,夺得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改编剧本、最佳艺术指导、 最佳摄影、最佳剪辑、最佳原著音乐七项大奖 。
剧情简介
《辛德勒名单》真实的再现了德国企业家奥斯卡.辛德勒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保护1200名犹太人免法西斯杀害的,真实的历史事件。
德国投机商人辛德勒1908年出生于现捷克境内的摩拉维亚。二战初期是个国会党党员。他好女色、会享受,是当地有名的纳粹分子中的坚定分子。他很善于利用与冲锋队头目的关系攫取最大资本。在被占领的波兰,犹太人是最便宜的劳工,因此这位精明的发战争财的辛德勒在他新创办的搪瓷厂只雇用纽伦堡种族法中规定的牺牲者。这些人得到搪瓷厂的一份工作,因此也就得到暂时的安全,没有受到杀人机器的肆虐,辛德勒的工厂成了犹太人的避难所。在他那儿工作的人都受到从事重要战争产品工作的保护:搪瓷厂给前线部队供应餐具和子弹。
到了1943年,克拉科夫犹太人居住区遭受到的残酷血洗,使辛德勒对纳粹的最后一点幻想破灭了。他早就知道德国人建造的火葬场及煤气室,早就听说,浴室和蒸气室的喷头上流出的不是水,而是毒气。从那时起,辛德勒只有一个想法:尽可能更多地保护犹太人免受奥斯威辛的死亡。他制定了一份声称他的工厂正常运转所"必需"的工人名单,通过贿赂纳粹官员,使这批犹太人得以幸存下来。他越来越受到违反种族法的怀疑,但他每次都很机智地躲过了纳粹的迫害。他仍一如既往地不惜冒生命危险营救犹太人。当运输他的女工的一列火车错开到奥斯威辛--比尔肯利时,他破费了一大笔财产把这些女工又追回了他的工厂。
不久,苏联红军来到了克拉科夫市,向在辛德勒工厂里干活幸存的犹太人宣布:战争结束了。下大雪的一天晚上,辛德勒向工人们告别,获救的1000多名犹太人为他送行,他们把一份自动发起签名的证词交给了他,以证明他并非战犯。同时,他们用敲掉自己的金牙和私藏下来的金首饰,把它打制成一枚金戒指,赠送给辛德勒。戒指上镌刻着一句犹太人的名言:"救人一命等于救全人类"。
辛德勒忍不住流下眼泪。他为自己还有一颗金牙而懊侮,因为这样一颗如果将它卖掉的话至少可以多救出一个人。辛德勒为他的救赎行动已竭尽自己一切所能。他在战争期间积攒的全部钱财,都用来挽救犹太人的生命......
战后,辛德勒在瑞士的一个小镇隐居下来,身无分文,靠他曾经救助过的犹太人的救济生活。过了几年,辛德勒在贫困中死去。按照犹太人的传统,辛德勒被作为"36名正义者"之一安葬在耶路撒冷。
影片结束时,是辛德勒的坟墓,那些在战前曾经获得辛德勒救助,而几十年后已步入暮年的犹太人,以及他们的后裔代表先人走过坟墓,都在墓碑上放一个代表"感恩永远不变"的石块作为敬礼……
背景资料
影片《辛德勒名单》是大导演斯蒂芬·斯皮尔伯格于1993年拍摄的一部轰动世界的宏篇巨制。影片深刻地揭露了德国法西斯屠杀犹太人的恐怖罪行,并以其极高的艺术性成为94年全球最为瞩目的一部影片。其思想的严肃性现非凡的艺术表现力都达到了几乎令人难以超越的深度。影片于1993年12月15日在美国上映,当即引起了轰动,获得了金球奖最佳影片奖和最佳导演奖,并获得了美国导演工会奖。在94年第66届奥斯卡金像奖中,《辛德勒名单》一片毫无争议地夺得了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改编剧本、最佳艺术指导、最佳摄影以及最佳电影剪辑等6项金像奖。 对于影片的成就来说,这是当之无愧的。而斯蒂芬·斯皮尔伯格也以此片第一次夺得了奥斯卡最佳导演奖。对于他的才华来说,这是一份迟到的肯定。
在影片的拍摄过程中,斯蒂芬·斯皮尔伯格投入了巨大的精力和热情,实际上,影片的改编权和制片权早在1982年就已买下。但直到10年后,影片的拍摄计划才真正得以实行。为了拍摄这部影片,斯皮尔伯格首次放弃了惯用的电影特技,也拒绝请好莱坞影星主演,而是收集了大量的相关资料,请来了当年集中营的幸存者作副导演,并请被辛德勒拯救的犹太人作影片的顾问。斯皮尔伯格耗费了2300万美元就完成了这部长达3小时15分钟的影片,并谢绝了片酬而将全部个人赢利捐献给美国大屠杀博物馆。
作为一个犹太人,拍摄这样的一部影片也是斯皮尔伯格长期以来的心愿。《辛德勒名单》一片虽然是以黑白摄影为主调,但其制作规模却不亚于任何一部彩色大制作的影片。影片共有126个角色,动用了3万名临时演员参与演出。影片情节感人,气势悲壮,而以黑白摄影为主调的纪录片式的拍摄手法更使影片具有了一种极其真实的效果,感人肺腑,发人深思。影片中电影语言的运用十分出色,在表现犹太人的悲惨遭遇时,有一个镜头中出现了红色,在冲锋队屠杀犹太人的场景中,穿红衣的小女孩与画面形成了极其强烈的对比,产生了极具艺术冲击力的视觉效果,而当小女孩再次出现时,她已经是运尸车上的一具尸体。这一处理手法堪称经典。同时也点明了主人公思想上所受的冲击。对于辛德勒来说,这一小女孩代表了他所有看见的犹太人的不幸,代表了他心理中发生的变化。这一镜头具有的深层内蕴和艺术价值都是足以载入史册的。它的艺术性达到了经典的地位。
当影片进行到犹太人走出集中营,获得自由时,银幕上骤然间大放光明,出现了灿烂的彩色。这一明显的电影语言技巧的运用,起到了极好的效果。由压抑阴沉的黑白两色到丰富的自然色彩,极其形象地尽显了人们解除死亡危险,重获自由后的开朗心情。此时此刻,几乎每个观众都会不由得鼓起掌来。这既是对犹太人获得自由后的欣慰,也是对导演斯皮尔伯格秘作的最高赞赏。影片的结尾同样具有其感人的艺术魅力。它体现出了犹太人对辛德勒的无限敬意,同时也使影片具有了回顾历史、发人沉思的艺术效果,极大地拓展了影片的表现空间。
《辛德勒名单》一片将作为电影史上永恒的光辉而存在,它是电影史上一部经典的作品。斯蒂芬·斯皮尔伯格的名字也将与这部影片联系在一起而永远流传下去。
⑷ 一部关于二战时期电影
绝对绝对是2009年昆汀导演的【无耻混蛋】,我昨天还重温了一遍。
这片子也翻译成【无良杂种】、【恶棍特工】,英文名【Inglourious Basterds】。
故事发生在二战期间,一群犯了罪的美国士兵原本将要被处以死刑,但是非常时期采取非常政策,他们被允许戴罪立功——深入已被纳粹占领的法国去执行一项危险任务,此项任务代号为:基诺行动。
二战中期,欧洲各个战场正进行着如火如荼的大小战役,德国纳粹与盟军连年鏖战,难分难解。在被纳粹占领的法国中部,一个本来很普通的法国女孩索莎娜·德莱弗斯(梅拉尼·罗兰饰),因为战争而改变了一切。索莎娜亲眼目睹了她的家人被德军上校汉斯(克里斯托弗·华尔兹饰)屠杀,而她自己却幸免于难,逃往巴黎。失去了至亲的索莎娜怀着强烈的悲痛,在一个名叫麦思女士的好心人帮助下,索莎娜在巴黎伪造了自己的新身份,作为一家戏院的老板娘安顿下来。索莎娜虽得以苟活于世,但时间并没有洗净她心中因家人惨死而存在的悲痛和对纳粹憎恨。一天傍晚,正在电影院门口干活儿的她,无意间她与一位德国狙击英雄佐拉(丹尼尔·布鲁赫饰)相遇,佐拉想追求索莎娜,但索莎娜对德国人甚至是德国英雄并不感兴趣。无奈佐拉利用他的身份强行把索莎娜请到了德军高官的宴会,在宴会上索莎娜遇到了过去杀害她全家的德军上校汉斯,好在多年过去了,汉斯并没有认出索莎娜,在顶着无穷的压力与惊恐与汉斯交谈过后,索莎娜有了替全家报仇的想法。因为几天之后在她的电影院里将要公映描写佐拉的一部电影,届时很多德军高层都将到场,甚至希特勒都被这部电影所吸引,亲自到场观看。索莎娜想借此机会用一把火把德军官员全部烧死。
同时间,美国陆军中尉奥尔多·雷恩(布拉德·皮特饰)因为严重违反军纪而被押上了军事法庭。本来以为自己彻底玩完的他,却被上级告知,如果戴罪立功,则可以把他过去干的坏事一笔勾消。而交给奥尔多的任务极其特殊:他必须带领一群跟他差不多经历的三教九流杀到德军占领区的腹地,执行一项暗杀任务,而目标则是第三帝国的高级军事将领。而在法国与奥尔多接头的,则是当时风靡德国的电影明星布丽奇特(黛安·克鲁格饰),事实上布丽奇特则是专门负责给盟军提供情报的秘密线人。
率领着号称“混蛋”的杂牌部队,奥尔多与队员成功潜入法国。他们的计划是在德军高级将领在电影院看戏的时候执行暗杀任务,正巧那家电影院就是索莎娜所经营的,而索莎娜也准备在这时候替亲人报仇。两帮素不相识的人,因为同一个目标而走到一起……
昆汀·塔伦蒂诺新片原声一听就是他一贯的风格,都是些老电影和B级片中的配乐,大概和昆汀在录像带店当店员有关。包括了大师Ennio Morricone的几段经典配乐。在《转轮手枪》的Un Amico,《阿隆桑芳》中的Rabbia E Tarantella都是配乐中的经典。没有听过的可以听听,很经典。
⑸ 茜茜公主的扮演者
《茜茜公主》电影中茜茜的扮演者是罗密·施奈德。
罗密·施奈德(Romy Schneider,1938年9月23日—1982年5月29日),出生于奥地利维也纳,奥地利女演员 。
1953年,罗密·施奈德步入影视圈出演了处女作品《白丁香再度盛开》。1955年,因主演爱情系列影片第一部《茜茜公主》而被观众熟知 ;并在之后2年中分别主演了该系列的第二部《茜茜公主2》 ;以及最后一部《茜茜公主3》。
(5)二战德国电影女演员扩展阅读:
罗密·施奈德其他作品
1、《花月断肠时》是一部由罗密·施奈德和阿兰·德龙等主演的惊悚电影。曾于1958年在西德上映, 原名Christine ,由于翻译方式不同,也有“ 克里斯汀 ”等别名。
2、1982年,拍摄了她29年电影生涯中的最后一部影片《无忧的过客》,影片再现了1933年至1936年间的柏林和巴黎的情况,真实的反映了当时的历史。罗密·施奈德凭借该影片获得了第8届凯撒奖最佳女演员提名
⑹ 德国纳粹时期有个著名的女导演叫什么
Leni Riefenstahl莱尼·里芬斯塔尔
我有段时间还研究过她来的。。。
难得一见的天才人物,就是为纳粹拍摄过纪录片的德国女导演莱尼·里芬斯塔尔(Leni Riefenstahl,1902-2003)。1902年8月22日,里芬斯塔尔出生在德国柏林一个富商之家,少年时曾在柏林一家艺术学校修习油画和芭蕾,因为有习舞的经历,她后来习惯于称自己是运动员。这位自幼喜欢神话的少女迷上了当时流行的“高山电影”,这是一类以英雄为主角的带有原始神话色彩的德国电影,她不仅因为在这类电影中的出色表演而红极一时,而且还成功执导过一部高山电影《蓝光》(1932年),这部电影使得希特勒成为她的崇拜者。 1935年,刚刚篡夺大权的希特勒召见了里芬斯塔尔,委托她拍摄两天后举行的国家社会主义德国工人党的年度大会。里芬斯塔尔来不及多准备就投入了这场拍摄,由于有来自戈培尔的多方阻拦,拍摄过程很不顺心,最后完成了一部叫做《信仰的胜利》的短片,只映了一场就无声无息了。第二年,希特勒又邀请里芬斯塔尔来拍摄纽伦堡的纳粹党代会,里芬斯塔尔起初不太情愿,她推荐《柏林:大都市交响曲》的导演瓦尔特·鲁特曼来执导这部影片,但希特勒一再坚持他的请求,对这位女导演说,“把你的生命给我6天吧,今后你再不会违心替我做事了。”里芬斯塔尔最终答应了他的请求,她提出的条件是以后不再为党拍摄任何电影,事实上,除了1935年拍摄的一部短片《自由之日:我们的军队》外,里芬斯塔尔的确没有再为纳粹党拍片。里芬斯塔尔是一个不太关心政治的艺术家,她在拍摄《意志的胜利》和《奥林匹亚》这两部片子时,甚至一再坚持聘用一个有犹太血统的摄影师,尽管后者曾一再提醒她这样做不太妥当。
里芬斯塔尔是一个非常敬业的导演,在接受希特勒的片约后,她立即着手组建了一支120人的摄制队伍,其中包括16位主摄影师,他们的助手以及相关的技术人员。里芬斯塔尔手里掌握着30台摄像机,4条声轨,以及22辆配有警察的汽车。会议召开前夕,里芬斯塔尔排除种种意想不到的困难为这120个人安排好食宿,然后立即率领技术人员在纽伦堡市安排拍摄点,位于Luipoldhain的120英尺高的旗杆被安上了电梯,以便摄影师在数秒之内升至旗杆顶端进行俯拍;一个两层楼高的坡道在希特勒广场修建起来,以便摄影车能够平行拍摄行进中的队列;一辆消防卡车进入待命状态,它的活动天梯有90英尺那么高,可以随时把摄影师送上天空,扫拍纽伦堡市的屋脊、纪念碑、游行队伍以及高举的标语和旗帜;党代会的主会场甚至也是按照拍摄的需要而搭建和布置起来的。当这一切准备停当以后,里芬斯塔尔率领她庞大的队伍投入了为期一周的紧张拍摄工作,从1934年9月4日到9 月10日,里芬斯塔尔就像指挥一场战争一样指挥着摄影师以及各种相关人员,为德意志民族乃至全世界人民的一个紧要历史关头留下闷孝了充足的影像证据。经过数月的剪辑,这部名为《意志的胜利》的纪录片于1935年的3月首映,当即被德国人欢呼为是一部杰作,此后,它还获得了威尼斯金奖(1935年)和巴黎世界博览会金奖(1937年)。
很多年以后,当美国人决定参加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时,被邀请前来为战争摇旗呐喊的好莱坞导演弗兰克·卡普拉(Frank Capra)就是看了这部片子后,才找到了拍摄《为何而战》这部系列片的思路。据说,当他看完这部令人不寒而栗的“敌片”后,第一个念头就是,假如能够让美国士兵看到这部片子,他们就一定会知道他们为何而战了。这从一个侧面说明,里芬斯塔尔这个天才的电影眼睛是如何善于捕捉历史事件中本质性的要素,哪怕是邪恶的要素。里芬斯塔尔并没有为摄影镜头制造现场,她只是本着一个纪录人的天职,把现场一切活跃的因素都反映到电影银幕上。这部纪录片没有采用画外解说,而是让画面自身和从现场采集来的讲话、声音来说明问题。当然,这部片子把希特勒神化为一个齐格弗里德式的民族英雄,这肯定是有编排上的主观成份在起作用的,但是,这样一种虚假的历史意识蚂带稿,在当时却是一股真实的历史力量,它不仅代表了纳粹党人的意识形态,也代表了德国大部分民众的心态。《意志的胜利》行孙所采用的小标题,不折不扣是这一时期德国民众“历史意识”的体现:
1934年9月5日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的第20年
德意志人苦难生涯开始后的第16年
德意志取得新生后的第19个月
阿道夫·希特勒再次飞临纽伦堡
去检阅他忠实的追随者们
如果说纪录纽伦堡大会还有点勉强的话,那么拍摄1936年的柏林奥运会就完全是出于自愿了。这部片子应该说和纳粹政府没有太多关系,希特勒本人虽然对里芬斯塔尔保持着一贯的支持态度,但里芬斯塔尔却不想有官方因素介入进来,她绕开元首直接和国际奥委会联系,并最终获得了国际奥委会的授权和支持,1939年,国际奥委会还特地授予里芬斯塔尔一枚“奥林匹克金章”,以表彰她为拍摄这部纪录片所付出的艰辛努力。实际上,戈培尔领导的宣传部当时也在拍摄一部奥运会电影,他们对里芬斯塔尔的摄制组采取了一种排斥和不友好的态度,甚至对里芬斯塔尔的成片也横加干涉,如命令她删除有关黑人运动员夺冠的镜头等,但里芬斯塔尔巧妙地绕过了宣传部的审查,在1938年的首映式上拿出了《奥林匹亚》未经审查的完整版本。里芬斯塔尔是这部片子的总导演和集资人,她成立了一个由自己担任股东的“奥林匹亚有限公司”,在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始前的几个月里,这个公司和托比斯(Tobis)电影公司签订了一份75万帝国马克的合同。加上向海外推广时的翻译和制作费,12部有关运动的科教和纪录电影,以及大量的运动电影文献,《奥林匹亚》的全部项目经费是220万帝国马克(在1938年约等于523810美元),据德国《明镜》周刊1952年5月的一次访谈记载,《奥林匹亚》放映后的收入在700万到800万帝国马克之间,这还不包括战后它在德国之外放映时的收入。也就是说,《奥林匹亚》是一个在经济上自负盈亏的项目,而不是 “拿了纳粹党数不清的钱”。
《奥林匹亚》由两部具有正片长度的纪录片构成,它的主题是非政治的。1958年,里芬斯塔尔在《奥林匹亚拍摄手记》中回忆说,当时她为这部片子确立的主题是:运动竞赛,运动的美,奥林匹克精神。里芬斯塔尔说,她的影片要表现紧张激烈的竞赛过程,要表现运动员健美的体魄、敏捷的身姿以及他们在运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力量,还要体现出一种奥林匹克精神:国家之间、全世界的青年之间和平竞赛的精神,并追溯这一精神的发生发展以及它对全世界所具有的影响 。
这又是一次史无前例的拍摄,里芬斯塔尔这次募集了80名摄影师及摄影助理,在驻地还安排了30 名补给人员,另有两支小分队,一支小分队开赴希腊,从那里尾随火炬运动员穿越七个国家,另一支驻扎在德国基尔的划艇赛场。早在赛前几个月,里芬斯塔尔就率领了一支由摄影师和技术人员组成的工作小组前往赛场进行勘查,寻找合适的拍摄点,实验各种可能的拍摄角度,提前确定胶片和光圈的系数,考虑各种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这是一次难度非常大的拍摄,因为它要追踪在几秒钟之内发生的高速运动,而且还要应付包括天气和光线在内的各种不测。里芬斯塔尔为这部片子定下的基调是:“这部电影必须是一部纪录片。任何东西都不能遗漏”,可是奥运会组委会的底线是绝不能干扰比赛。里芬斯塔尔的拍摄重点是田赛和径赛,这需要有摄影师进入赛场的核心部分,而这在历届奥运会上一向是受到严格限制的。里芬斯塔尔感到困难重重,但她毫不气馁,一次又一次地和组委会讨价还价,最终争取到了她所需要的最低拍摄条件 :
1、跳高架边可以挖两条摄影壕沟,百米赛起跑线后5米处可以挖一条摄影壕沟,终点上可以挖一条摄影壕沟,跳远跑道边可以挖一条电影壕沟;
2、径赛时可在赛场中央搭建三个摄影塔,百米赛起跑线后可搭建一个摄影塔,链球比赛的护网后可以搭建一条摄影轨道,这些设施用后必须立即拆除;
3、最多六个摄影师可以进入赛场中央,不许使用在轨道上自动运行的摄影机(这条禁令后来被打破了)。
除此之外,里芬斯塔尔还在体育馆上空安排了飞机和气球,在船上和马背上安装了固定摄影机,在跑道边安装了摄影机跑轨。1936年7月20日,奥运圣火在希腊点燃,从这一天起,摄制组在里芬斯塔尔的指挥下,投入了一场紧张的战斗,几乎没有一分钟的松懈。在为期16天的比赛中,摄制组共拍摄了120万英尺的素材,余下的18个月,里芬斯塔尔把自己关在剪辑室里,在没有助理导演和艺术指导的情况下,独自剪完了120万英尺的胶片,这不仅严重损坏了她的健康,而且还遭来了人们的嘲笑,很少有人相信这会是一部成功的作品。
但长达三个半小时的《奥林匹亚》毕竟成功了,它获得了很多奖项和好评。在这之后,里芬斯塔尔本想拍摄一部叫做“Penthesilea”的故事片,由她出演希腊神话中好战的亚马逊女王,但突然爆发的战争把她的拍摄计划打断了,一直到临死她也没有把这部片子拍出来。二战结束后,里芬斯塔尔因为涉嫌与纳粹牵连,被投入了监狱,1952年,西柏林法庭做出终审判决:“里芬斯塔尔……没有从事过应受惩处的支持纳粹统治的政治活动……没有致力于建立与自己艺术事业无关的联系……她与希特勒之间不存在暧昧关系。” 重新获得自由后,里芬斯塔尔试图恢复自己作为电影人的地位,但是无形的猜忌和谴责还是经常落到她的身上。1956年,里芬斯塔尔开始了她的非洲之旅,在那里,她不仅“重新获得了生命”,而且还开始拍摄一部叫做“黑奴船”的半虚构的纪录片,以表达她对现代奴隶买卖的义愤。可是因为资金、战争、车祸、天气等原因,这部片子被拖延了下来。从1962年开始,里芬斯塔尔数次前往苏丹努巴山区的原始部落,去进行研究和拍摄工作。尽管她不是第一个拍摄他们的人,但她是第一个被皮肤黝黑的努巴人接受的外人,她被允许去拍摄努巴人神圣的仪式。从1965年开始,受努巴人金属般优雅的体态和富于美感的生活方式的吸引,这位 62岁的老人开始拍摄一部关于努巴人的彩色纪录片,以记录这一正处于崩溃瓦解之中的原始文明。与此同时,里芬斯塔尔出版和展出了一些关于东非和努巴原始部族的照片集,如《努巴人》,《考的努巴人》等,这些光彩夺目的照片使她再次成为世人瞩目的对象。里芬斯塔尔说,她只拍好看的人和好看的东西,这不是因为她个人不喜欢有病的人,而是因为拍好看的人能给观者带来愉悦。
71岁那年,里芬斯塔尔参加了潜水训练,她要实现自己的一个宿愿:拍摄水底世界。不久,她果真成了一个出色的水底摄影师,并出版了两本插图著作,《珊瑚花园》和《水下的奇观》。从此以后,里芬斯塔尔反复前往最优美的潜水区,去拍摄她的水下纪录片,直到94岁的时候,里芬斯塔尔还戴着潜水镜,到可可岛附近的水域去拍摄鲨鱼。97岁那年,里芬斯塔尔竟决定再次前往苏丹,去看望和帮助被战争隔绝的努巴人。里芬斯塔尔已经23年没能见到她的努巴朋友们了,为了这次旅行,她与苏丹政府进行了反复磋商,甚至和叛军首领取得了联系。2000年2月,里芬斯塔尔率领一个小型摄影队飞抵苏丹首都喀土木,在那里,经过漫长的等待和艰难的谈判,当局终于同意他们前往努巴山区。成千上万的努巴人翘首期盼她的到来,在那里,她发现很多要好的朋友都成了内战的牺牲品,正当里芬斯塔尔准备继续对那些还活着的努巴朋友进行纪录时,新的战争爆发了,她只好立即和摄影队乘直升飞机离开努巴山区。另一场灾难降临在他们头上,直升机坠毁了,所幸没有人员死亡。一架救援飞机把里芬斯塔尔运往一家德国医院,在那里,人们发现这位九旬老人肋骨多处断裂并伤及肺部。尽管发生了这场可怕的事件,这位精力旺盛的老人还是没有放弃她再次前往苏丹的计划。
2003年9月9日,这位充满了坎坷与传奇的世纪老人,在慕尼黑附近的家中安然辞别了人世。里芬斯塔尔对纪实镜头的迷恋以及她富于激情的工作方式,使得我们不得不承认她是一个维尔托夫意义上的电影眼睛人,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我们又只能说她是一个不纯粹的电影眼睛人。与维尔托夫的平民电影相比,她的电影带有更多的贵族气息,她醉心于生活的“美”,却并不关心生活的全部,她擅长拍摄纪录片,但工作起来更像是一个故事片导演,她拒绝承认《意志的胜利》是一部宣传电影,但恰好因为它是“艺术”的,所以才有煽动性,她从不关心政治,所以才会被政治利用。里芬斯塔尔与维尔托夫这两个伟大的电影眼睛人,各自代表了本雅明所指出的两条对立的艺术路线:政治的审美化(法西斯主义)与艺术的政治化(共产主义) 。在这里,“艺术政治化”中的政治,不应理解为钦定的政治,而应理解为关涉到我们每一个人权利的政治。维尔托夫的“电影真理报”曾用电影的形式为这种政治确立了一种典范:一种“自下而上”的、不是从上级命令出发的政治。维尔托夫的电影实践告诉我们,人民有权通过电影眼睛来记录和观察自己的生活。这一号召在今天仍然具有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