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邵氏电影独霸市场近30年,为何如今突然没落
我发现邵氏电影独霸市场近30年,但是如今却突然落寞了,我觉得是有几点原因。
首先邵氏电影属于邵氏集团,可能内部的斗争也影响到了电影的发展。而且邵氏电影很多东西都过于套路化,之前香港并没有出现类似的公司和他竞争。
而且最重要的还是邵逸夫的老去吧,毕竟上市集团是以邵逸夫为主导的,由于邵逸夫年纪越大,可能决断和以前相比也没有那么正确了,可以说这些原因加在一起,导致了邵氏电影的没落,可以说也是时代的悲剧。
『贰』 邵氏是如何由辉煌走向没落的
邵氏电影的创始人是我最敬佩的人之一了
首先,邵氏电影公司是一个成立了几十年的电影大公司。几十年 = 会有很多的 历史 遗留问题,如果处理不好,就可能积重难返;大 =不用心难以顾及到诸多细节,而细节往往决定成败。80年代刚刚开始,邵氏电影的高层就将目光由电影投向电视剧。因为那个时候,邵氏电影的财报是一年不如一年,而恰好公司在经营TVB的时候也赚取了很大利润,所以就渐渐减少对电影的投资了。
其二,邵氏几十年不变的制片制度,早已经难以跟上时代的脚步。这导致邵氏很难再拍出像以前那么受欢迎的电影了。加上不合理的演员选拔,导致很多优秀演员出走邵氏,另立门户。而这些演员后来很多都成了邵氏强有力的对手。比如邹文怀、李小龙和许冠文等。这都是在后来在香港影坛影响力巨大的演员和导演,可是他们都曾被邵氏拒之门外。不过,如果当初他们真的被邵氏接纳了,在邵氏僵硬的制度下,他们也许就难以取得后来的成就了。
加上徐克、黄百鸣、麦嘉等人的崛起,使得香港影坛形成了邵氏、嘉禾、和新艺城三足鼎立的局面。
最致命的是,因为香港本地的票房一蹶不振,邵氏高层将目光投向了投向了国际市场。邵氏电影公司在80年代开始进军好莱坞。公司投资了《地球浩劫》、《银翼杀手》等好莱坞大片,结果票房都不理想,基本都是赔本赚吆喝的局面。这就成为了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如果决策正确滑羡,邵氏电影公司也许可以成为像华纳兄弟这样的百年电影公司。可惜再也没有如果了,错过时代机遇的邵氏电影业只能渐渐被 历史 的尘埃所掩埋了
邵氏的电影曾经是60、70年代中国电影的一个标签,甚至在世界电影史上留下了不可抹面的印记。十三太保、洪拳大师和方世玉与洪熙官等等电影都是邵氏电影的经典。
进入70年代后期,邵氏开始走向没落我认为应该有一下三点:
一是香港影视的发展趋势,50年代到70年代,当时电影很辉煌,大陆及亚洲的很多国家的优秀电影是香港输入进去的,邵氏也在邵逸夫的带领下把邵氏电影推向高潮。那是香港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电影业的迅速发达,但到80年代后梁启随着香港经济的缓慢发展及周边国家优秀电影的出现,香港电影漫步前行。
二是邵氏集团的内部原因,外部在快速发展,而邵氏的内部制片制度故步自封,没有与时俱进,再加上一些优秀的导演和演员自立门户,以及邵氏的精神领袖已经慢慢老去,特别是在80年之代后邵氏把注意力转向电视领域,无暇顾及电影领域,但电视又没有能给邵氏带向辉煌,所以邵氏跟随邵氏电影的没落而慢慢走向没落。
三是当邵氏在走向没落时,错误的海外投资,使已经处于强弩之末的邵氏雪上加霜,起到了摧古拉朽的作用,加速了邵氏的没落。
具有“东方好莱坞”之称的邵氏电影公司从1958年成立,到六七十年代的巅峰期,再到八十年代的衰败,共经历了将近30年。这个影视帝国是中国电影史之最,也是华人电影的骄傲。由于八十年代各大电影公司的崛起,例如嘉禾,以及时代的进步,邵氏的电影风格已经满足不了观众的需求,邵逸夫眼光独到,赶紧将重心向电视事业转移,就是如今的TVB(无线电视),通过转移之后影响力非常大,也收到了很大效益,一部部经典剧集陆续诞生,例如《射雕英雄传》。这是邵逸夫深谋远虑的成果,因为任何行业有兴就有衰,邵氏电影独霸了20多年,也是一个奇迹了,不可能长久不衰,到了八十年代虽然停产,但也不能定论为衰败,只不过是一种转型而已,是时代发展的需要,说明邵逸夫的做法是正确的选择。
1957年,50岁的邵逸夫从南洋北上香港。
当时,邵氏兄弟早已在影视圈声名远扬。早在1925年,兄弟四人就凭借雄厚的家产,在上海成立“天一”影片公司,老大邵醉翁自任总经理兼导演,老二邵邨人任会计兼编剧,老三邵仁枚负责发行,老六邵逸夫一边读书一边给哥哥们帮忙。
在兄弟的合力经营下,“天一”一度成为旧上海的三大电影公司之一,又将事业发展到香港、广州,乃至东南亚,成为一家名扬海外的跨国公橡让如司。
上世纪50年代,南下的邵氏兄弟,正逢香港百年难遇的发展机遇,此地汇聚了来自五湖四海的精英。
然而,负责香港业务的二哥邵邨人却未将主要精力放在制片方面,而是将兴建戏院作为重点,很快遭到其竞争对手“国泰”的打压。
雷厉风行的邵逸夫来到香港的第二年,便成立了邵氏兄弟电影公司,随后大兴土木、挥金如土,展现过人的创业气魄。
他斥巨资在清水湾买下一块6万多平方米的地皮,开山填海建影城,并从美国重金购买器材。他一手打造的邵氏影城,全盛时期员工超过一千三百人,被外国媒体誉为“东方好莱坞”。
▲邵氏经典片头。
邵邨人的保守主义很快被邵逸夫和三哥邵仁枚摒弃。
为了彻底夺取老二的制片权,邵仁枚和邵逸夫想出一招“杯酒释兵权”。他们在邵邨人的六十大寿上,当众宣布:“二哥劳苦功高,如今年事已高,还是退休享福为好。”
邵邨人被弟弟逼宫,不甘认怂,尽管让出了制片权,却在邵逸夫大刀阔斧进行建设时从中作祟,他先将旧邵氏片场卖掉,之后收购的新华戏院不放映邵氏电影,而给西片做首映。
直到1961年,邵邨人才正式退出邵氏兄弟公司,邵氏家族企业一分为二。
在邵氏公司盛衰沉浮的风雨历程中,权力的斗争贯穿始终,江湖中的恩怨情仇也成为香港影视圈一个聊不完的话题。
筚路蓝缕,以启山林。成立之初就面临兄弟分家的邵氏公司,内忧外患不断。
邵逸夫身先士卒,兢兢业业,谈起工作,他说:“我做事的态度,便是要把每件事都做好, 即使是最微细的部分,也要彻底做好。一样事情不做到十全十美,我是绝对不放松的。”
出自邵氏门下的导演张彻亲眼见识过邵逸夫的敬业,据他回忆:
“(邵逸夫)数十年如一日。每天9时上班,上班前练两个小时气功,从不间断。上班时交待各主管工作,都写好纸条,每人一张,到厂后第一件工作,先看导演前一天拍好的毛片,站着看,一边看一边做甩手运动。”
邵逸夫曾说,他没有 娱乐 ,看电影是他的工作,也是他的 娱乐 。他自称自己是全世界看电影最多的人,80岁以前,每年要看六七百部电影。
为了保证影片质量,邵逸夫对影片严格把关,他说:“观众看了劣片一定好不开心,看多了,就会对你失去信心,所以做劣片不如烧。”
邵氏成立早期,邵逸夫毙掉的电影数不胜数。“邵氏出品,必属佳片”这句口号绝非空话。
在邵氏艰难发展的同时,邵邨人出走带来的问题很快暴露。
邵邨人有子三人,其中次子邵维瑛才能出众,深受邵逸夫赏识。在邵邨人退出邵氏公司之后,邵维瑛依旧被六叔盛情挽留,担任总经理,成为邵氏早期的骨干,邵逸夫有意将其培养为邵氏电影事业的接班人。
但是,邵邨人因被弟弟们挤走,心有不甘,不愿儿子“给别人打工”,勒令邵维瑛退出邵氏兄弟。邵维瑛不愿忤逆父亲,只好向六叔递上辞职信,远走日本,从此默默无闻。
邵维瑛出走时,接任其总经理职务的是周乃文。邵逸夫不愿将大权托付给外人,周乃文只负责发行领域,公司的大小事务由邵逸夫一手提拔的邹文怀负责。
邹文怀在邵氏多年,为其立下汗马功劳,但职位一直限于宣传主任与制片经理,最高时仅为副总经理。在此期间,总经理几度换人,就算不掌实权,也始终压在邹文怀头上。
邹文怀很郁闷,不管自己怎么努力,都没法独当一面,更成不了股东。邵氏是家族企业,早在创立之初,公司章程上便写着,主要股东只能是邵家的人。
如此安排为日后邹文怀出走邵氏,自立门户埋下伏笔。
当时,邵氏的竞争对手国泰拍了不少叫好又叫座的佳作,让邵氏有些着急。邹文怀为邵逸夫出谋划策,从国泰挖角,出两倍片酬从对方手下请来了香港最红的女星林黛。
▲林黛。
林黛,本名程月如,其父程思远是桂系大佬,曾助李宗仁竞选“副总统”。林黛被导演李翰祥称赞为影坛几十年都找不到的明星,可惜遇人不淑,嫁给了“云南王”龙云的儿子龙五。
1964年,林黛因婚变自杀,年仅30岁。此后很多年,香港人想起红颜薄命的美女,总会提到林黛。
林黛跳槽到邵氏后,于1958年出演电影《貂蝉》。这部影片在第五届亚洲影展获五项大奖,导演是李翰祥。
李翰祥学美术出身,痴迷于戏剧,年少时拿着伪造的高中毕业证去报考大学,被发现后取消学籍。1948年积极参与各种学生运动,却在政权鼎革前夕南下香江,躲过了之后的文化浩劫。
李翰祥是邵逸夫最器重的导演之一,他擅长的黄梅调电影成为邵氏当时的一大招牌。
1963年上映的《梁山伯与祝英台》,由李翰祥自编自导,取得票房佳绩,在台北上映后,创下台北连映六十二日,票房总收入800余万新台币的纪录。
反串出演梁山伯的女演员凌波访台时,引得万人空巷,万千市民排队争睹。她因此片获得第2届金马奖的“最佳演员特别奖”,之所以会有这个奖项,是因当时评审不知该颁给她男主角奖还是女主角奖。
《梁祝》让台湾成为“狂人城”,此后30年,台湾电影市场一直唯香港马首是瞻。如台湾演员张艾嘉所说,台湾片商觉得,只要有香港演员出演就是好电影。
正当李翰祥事业蒸蒸日上时,国泰将其策反,支持他到台湾组建国联公司。李翰祥本想干一番事业,在台湾也拍了一些好片,可由于经营不善,没过几年就濒临破产,到1971年只能狼狈重返香港。
听闻李翰祥想回邵氏,邵逸夫本欲拒绝,还是他三哥邵仁枚不计前嫌,劝说道“咱们争财不争气”。李翰祥重回邵氏,风云再起,又开拓了骗术片、风月片、清宫片等新式商业电影。
就是拍情色片,后来的许多导演也比不上这个老司机。
李翰祥的结拜兄弟胡金铨,也成名于邵氏。胡金铨是个理科男,后来首创用弹簧床拍轻功跳跃,正是从学习理工科得到的灵感。
他将华语武侠电影推向世界,拍摄了《大醉侠》、《龙门客栈》等经典影片。《大醉侠》更是被称为新派武侠片的开山之作。
然而,胡金铨与邵氏也屡生龃龉。
1964年,胡金铨为邵氏执导抗日电影《大地儿女》,因当时一些东南亚国家实施反种族法,该片上映前被邵氏大量删除日军暴行场面及中日两军对抗的镜头,特别是有国旗的场面都被剪光。胡金铨对此很不满意。
之后,胡金铨编剧的电影《红胡子》,本来在台湾看好外景,邹文怀也已经与台方签约,却被邵逸夫下令停拍。之后由其他导演在台湾拍摄完,改名为《山贼》,胡金铨为挂名编剧。
不久,胡金铨离开邵氏公司,前往台湾。
与胡金铨共同开创武侠电影江湖的是邵氏另一位干将,张彻。
张彻出生在一个浙江军阀家庭,早年从政,先在上海做“文运会”专员,后来去台湾得到蒋经国提拔。身在官场,张彻总想过过官瘾,可是在权力斗争中频频失利,只好退出政坛,从此纵情声色,和女星李湄传出绯闻,因此阴差阳错当了导演。
初到香港,张彻先在国泰工作一年,之后被邵氏挖走。在邵氏做编剧主任时,张彻每日都会收到邵逸夫的一张小纸条,上面写好交办事项,能够享受这种待遇的人除了邹文怀之外寥寥无几,足见邵逸夫对张彻的期望。
张彻没有让他失望。
上世纪60年代,高瞻远瞩的邵逸夫采纳邹文怀提出的差异化战略,适逢金庸、梁羽生等人的武侠小说风靡香港,遂有意打造“武侠世纪”。这一时期,邵氏终于超过对手国泰,电影事业达到巅峰。
张彻凭借武侠片独挑大梁,其电影中的人物,与胡金铨擅长的女侠、儒侠不同,更像是先秦时便已存在的游侠、刺客,“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
由张彻执导,1967年上映的《独臂刀》,成为第一部票房超过百万的香港电影,一举奠定张彻的江湖地位。
《独臂刀》编剧是“香港四大才子”之一的倪匡。
1957年,倪匡从广州偷渡到澳门,再辗转来到香港,起初只是在染厂里打工,偶然间给《真报》投稿,没想到阴差阳错写出名堂,成了作家。
倪匡也写武侠。1965年,金庸一边经营《明报》,一边创作小说《天龙八部》,有事要出国一个月。如果《天龙八部》暂停连载,读者势必难以接受,可金庸实在分身乏术,只好请倪匡代笔。
走之前,金庸告诉倪匡,千万别把小说里的人物写死了。金庸前脚刚走,倪匡就把小说中的阿紫弄瞎了。等到金庸回来,发现倪匡彻底放飞自我,把剧情改得面目全非。
面对质问,倪匡笑道:“不是我弄瞎的,是丁春秋弄瞎的。”
倪匡在武侠电影剧本方面成就较高,但他写完一部作品,拿钱走就撒手不管,所以内容常被导演大肆修改。他改金庸的小说,别人改他的剧本。
倪匡对此毫不介意,他开玩笑说,《独臂刀》只有“独臂刀倪匡”五字是他写的。在这部电影之后,他与张彻开始长达十多年的合作。
张彻片中的大侠英俊潇洒,朴素的古装扮相尽显阳刚气质,眉宇间常有抑郁之色,上演了一个个悲情豪侠的故事。
李修贤、狄龙、姜大卫等都是张彻的得意弟子。
姜大卫出身演艺世家,和哥哥姜昌年都是童星出道。姜昌年后来取艺名“秦沛”,也是香港有名的演员。他们的母亲在父亲死后改嫁,又生一子,取名尔冬升。
演艺圈的兄弟并不罕见,可像秦沛、姜大卫、尔冬升哥仨姓名完全不同,还是兄弟的,估计让很多人感到意外。
▲张彻御用男主角姜大卫。
张彻因《独臂刀》获得“百万导演”的名号,然而邵氏旗下还有一个导演号称“楚千万”。
此人就是楚原。
楚原自小痴迷上海电影,解放后在广州读大学,研读不少前苏联的电影理论著作,1954年逃往香港。
楚原本来想当演员,无奈个子太矮,只好向编剧、导演发展,或许是放不下对演戏的执著,楚原晚年时不时在影视剧里客串一把,成龙《警察故事》中的大反派正是由楚原出演。
现在谈及香港电影,很多人还以为小时候录像厅和电视上看的国语片是内地引进的配音版。其实在上世纪70年代,香港是国语片的天下,李小龙的电影上映时配的是国语,到80年代重映,才改配粤语。
楚原擅长的古龙武侠片在港台上映时也是国语配音,他表示:“古龙的对白,国语念来最有味道。”
但是让粤语片起死回生的,也是楚原。1973年,其执导的粤语片《七十二家房客》一经上映,轰动全港,成为当年的票房冠军。这部电影影响深远,在日后衍生出各种影视剧。
然而,此时香港电影的江湖,已经不是邵氏一家独大。
▲《七十二家房客》剧照。
张彻曾为邹文怀写过一幅字:“知己酒千斗,人情纸半张;世事如棋局,先下手为强。”
在香港影视圈的棋局中,邹文怀毫不犹豫将邵氏一军,他给邵氏打了N年工,虽然备受邵逸夫重用,但也屡受掣肘。
1970年,年过六旬的邵逸夫本来心情大好,喜事接连不断。十几年的老对手国泰终于停止制片业务,远走台湾的“叛将”李翰祥经营艰难,早晚要关门大吉。
之后,邵逸夫又将红颜知己方逸华带到邵氏,执掌采购部。歌星出身的方逸华甘为“妾室”多年,直到62岁才正式嫁给邵逸夫,人称“六婶”,一说将刘德华、张学友、黎明、郭富城称为“四大天王”正是她。
邵氏在小小的香港重新建构大中华文化,他说:“我生产电影是为了满足观众的需要和愿望,核心观众就是中国人。”因为邵氏存在,香港成为当时华人电影的中心。
偏偏在此时,传来坏消息。邵逸夫手下的第一能臣邹文怀带着一班邵氏旧将出走,成立“嘉禾”公司。
邹文怀说:“人在一个地方呆久了,总会有想改变的时候。而且,我跟邵老六其实是同一类的人。一小片天底下有两个我们,实在是太挤了点。”
嘉禾成立之初,并不成气候,邹文怀筹拍的第一部电影是与日本合拍的《盲侠大战独臂刀》,还请来《独臂刀》的主演王羽继续出演,有点儿噱头。
虽说《独臂刀》系列是邹文怀参与制作的,但这不明摆着山寨邵氏嘛。《盲侠大战独臂刀》一上映,邵逸夫就把邹文怀给告了,直指嘉禾侵犯版权。
反目成仇的邵、邹二人为此对簿公堂,还花掉了上百万的律师费,直到影片映期结束,还吵得不可开交。
不过,邹文怀并非有样学样,他和他的嘉禾不久后就找到对付邵氏的武器,还是一个大杀器,他就是李小龙。
1970年,在美国发展的李小龙接受港媒采访,表示只要片酬、剧本合适,将要回香港发展。邵氏率先与其接洽,结果不仅片酬少(2000美金),态度也很傲慢,这让骄傲的李小龙很不满。
邵氏的片酬一直是个坑。
虽说邵氏在成立之初也曾砸重金招揽林黛等已成名的当红明星,但在此后始终坚持家族企业的模式,实行月薪制,签约邵氏的员工经常要忍受长期合约和低工资。
60年代拍粤语片的陈宝珠每年拍几十部戏,有几百万身家,但片酬不超过一万。
那时演员的片酬甚至比武师还低,混过武行的姜大卫就曾对张彻说,自己宁可做替身,也不愿做演员。
李修贤曾经谈到当年邵氏的管理制度,称当时演员都是不能在晚上外出的。
邵氏的老员工谈起老东家,经常会说一句“邵老板养活了很多人”,但很少夸邵氏福利多好。
反观今日,明星片酬居高不下,还有所谓阴阳合同,有人因为逃税,一判就是8个亿。要是让当时的邵氏演员知道,估计还以为是天方夜谭。
▲邹文怀与李小龙。
和邵氏谈崩后,龙哥很生气,后果很严重,转而跟嘉禾谈。
邹文怀看出李小龙的价值,豪爽地给出7500美金作为片酬,并承诺会满足他的其他要求。李小龙很满意,和嘉禾签了两部电影。
1971年,李小龙的《唐山大兄》一上映,就创造了香港的票房纪录。
李小龙火了,嘉禾活了,邹文怀笑得合不拢嘴,邵逸夫只能在家里生闷气。
一向睿智的邵逸夫在此时却一时糊涂,屡屡错过良机。李小龙争霸香江时,为邵氏效力多年的“冷面笑匠”许冠文带着自己的剧本,找邵逸夫谈合作,想要自导自演,甚至还想分红。
分红?门都没有。
许冠文见邵逸夫太抠门,也跑到嘉禾,拍摄喜剧《鬼马双星》,这部电影针对香港人普遍好赌的心理,以本土粤语俚语编织笑料,自然大受欢迎。1974年在香港上映后,票房达到625万,再一次破纪录,正好弥补嘉禾因李小龙去世造成的损失。
至1981年,许冠文先后为嘉禾创作了《天才与白痴》、《半斤八两》、《卖身契》、《摩登保镖》等电影,全部夺得当年的票房冠军,风头一时无人能及。
▲《半斤八两》海报。
有些人错过了,就是一辈子,此时香港电影的市场已不是邵氏所能掌握的,对电影公司来说,市场便是财源,票房才是王道。
香港电影进入黄金时代,新艺城、德宝、中国星、英皇等公司相继崛起,邵氏的电影事业却日薄西山。
1987年,邵氏电影公司宣布正式停产,尽管在90年代曾与TVB合组“大都会”重出江湖,可是并没有赶上香港电影黄金时代的末班车,而是很快归于沉寂。
邵逸夫并未就此退隐江湖,而是将垄断电视业作为主要方向。
1967 年,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TVB)成立,邵逸夫是 TVB 的重要股东。
从上世纪 80 年代起,邵逸夫在电影市场逐渐力不从心,其精心打造的TVB 却进入制度化时代,在收视竞争中高奏凯歌,在电视剧、音乐、综艺各方面极具开创性。
TVB制作的《射雕英雄传》、《上海滩》等经典电视剧在改革开放之初传入内地,引发收视狂潮,从此以后,每一个中国观众的记忆中都会有几部印象深刻的TVB电视剧。
▲《上海滩》剧照。
TVB于1972年开办的无线电视艺员训练班,更是为华语影坛源源不断地输送了大批人才。
周润发、吴孟达、任达华、林岭东、杜琪峰、陈玉莲、吕良伟、黄日华、刘德华、梁家辉、吴镇宇、刘青云、吴君如等等,都是从TVB的艺员训练班走出。
1982年,两个年当弱冠的年轻人同时报考无线艺员训练班。
他们是好朋友,其中一个从小立志当演员,另一个只是被他拉来陪考。结果那个一门心思想做演员的小伙子不幸落选,陪考的那个反而因为相貌帅气,被意外录取为第11期学员。
落选的是周星驰,录取的是梁朝伟。
不服输的周星驰经过不懈努力还是挤进了TVB,常年在电视剧跑龙套,和成为“无线五虎将”之一的梁朝伟(其余四人为黄日华、刘德华、苗侨伟、汤镇业)不可同日而语。直到被李修贤发掘,周星驰的事业才步入正轨,成为我们熟知的 “喜剧之王”。
除此之外, TVB从1973年开始评选“香港小姐”。香港电影中那么多绝代佳人,这一选美节目几乎囊括了半壁江山。赵雅芝、张曼玉、邱淑贞、钟楚红、李嘉欣、周海媚、蔡少芬、袁咏仪等,都参加过港姐评选。
无论是训练班学员,还是港姐,这些人一出道就带着邵氏的印记,有人从跑龙套开始,吃苦耐劳,熬了许多年,有人事业顺风顺水,平步青云,他们后来都成为香港影视界的中坚力量。
邵氏的传奇不仅在于影视,还包括邵逸夫的慈善事业。在一个世纪的人生中,邵逸夫的善举值得所有中国企业家学习。
从1985年起,邵逸夫将目光投向祖国内地,他说:“中国要强大,关键在于教育及培养人才,将赚到的钱捐献在教育事业上,做一些实际的事,是我最大的心愿。”
▲邵逸夫。
香港一个邵逸夫,大陆多少逸夫楼?这是邵逸夫去世时,一些网友发出的疑问。
一名网友在微博贴出图片显示,他通过在线地图搜索逸夫楼,得出结果近3万座,几乎遍布中国。来自不同地区的孩子,几乎都可以在他们当地的学校中找到一座逸夫楼。
据统计,自上世纪80年代,邵逸夫在二十多年的时间里一共向内地捐助了40亿港币,在内地兴建了六千多个教育和医疗项目,遍布31个省、市及自治区。
这个开创了一个影视江湖的百岁老人,直到晚年仍然行动自如,谈起 养生 秘诀,他说,一要勤奋工作,二是笑口常开,三是每天练功。
当邵逸夫归隐山林,颐养天年时,香港电影正在走向衰败。
90年代,台资大量进入香港电影市场,一些电影人打定主意要在九七之前捞一笔,于是从台湾片商手中争取大量投资,粗制滥造。1993年,台湾八大片商与香港电影从业协会就压低演员片酬协商,提到“共有250多部台资港片未如期交货”。“烂尾”投资多不胜数,港片最终失去了台商的信任,失去台湾市场。
1997年前后,曾在香港影视发挥重要作用的黑帮资本也接连撤出,香港电影又失去一大依靠。香港电影人纷纷北上捞金,本土市场日渐凋敝,似乎早已无力回天。
2014年1月7日,邵逸夫逝世,享年107岁。
那时,邵氏电影的辉煌已成为 历史 ,香港电影的黄金时代也早已一去不复返。
参考文献:
魏君子:《香港电影史记》,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张彻:《回顾香港电影三十年》,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1989年版
赵卫防:《百年逸夫的 历史 贡献》,《当代电影》2014年05期
傅葆石、刘辉:《在香港建构“中国”:邵氏电影的大中华视野》,《当代电影》2014年05期
刘琦:《论香港武侠片在六七十年代的成熟、衍变及其意义》,上海戏剧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09年
盾牌上两个字母坏了风水,不怕生错像,就怕起错名。
主要是邵逸夫先生逝世了,TVB也没了往日的辉煌
不叫没落,而是中流勇退。他培养了无数香港明星,难道不是星妈吗?
偏安一隅 不衰都难
『叁』 香港有哪些著名的电影公司
我个人总结了一下, 香港大概有以下23家比较知名的电影公司:
1、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 ——成立于1958年,代表人物:邵逸夫。截止目前已生产超过1000部电影。(嘉禾电影三位创始人都是从邵氏出走的)
代表电影——《独臂刀》、《梁山伯与祝英台》、《大醉侠》、《新72家房客》、《刺马》、《天涯明月刀》、《少林寺》、《倾城之恋》、《大刀王五》、《马永贞》、《少林三十六房》、《江山美人》、《表错七日情》、《五郎八卦棍》、《流星蝴蝶剑》、《七小福》、《破坏之王》、《天蚕变》、《人皮灯笼》、《杨贵妃》、《武则天》等。
2、嘉禾 娱乐 事业有限公司 ——成立于1970年,代表人物:邹文怀、梁风和何冠昌。截止2007年总计融资、制作和发行超过600部电影。2007年,创始人邹文怀先生决定隐退,于是将嘉禾转手给了橙天 娱乐 ,就此更名为橙天嘉禾。
代表电影——《唐山大兄》、《精武门》、《猛龙过江》、《败家仔》、《A计划》、《宋家王朝》、《警察故事》、《黄飞鸿》系列、《半斤八两》、《五福星》系列、《不脱袜的人》、《炮弹飞车》、《城市猎人》、《飞鹰计划》、《醉拳Ⅱ》、《阮玲玉》、《奇迹》、《摩登保镖》、《鬼打鬼》、《特务迷城》、《风云雄霸天下》、《星愿》、《红番区》、《我是谁》、《一个好人》、《九龙冰室》、《古惑仔之胜者为王》、《枪王》、《死亡 游戏 》、《甜蜜蜜》、《胭脂扣》、《门徒》、《宝贝计划》、《头文字D》、《无间道Ⅲ》等。
3、新艺城影业有限公司 ——成立于1980年,代表人物:黄百鸣、石天和麦嘉。1990年公司解体。
代表电影——《英雄本色》、《龙虎风云》、《大三元》、《最佳拍档》系列、《开心鬼》系列、《何必有我》、《监狱风云》、《八星报喜》、《阿郎的故事》、《搭错车》、《倩女幽魂》、《非常突然》、《刀马旦》、《鬼马智多星》、《我爱夜来香》等。
4、寰亚综艺集团 ——成立于1994年,代表人物:庄澄和林建岳。
代表电影——《我和春天有个约会》、《紫雨风暴》、《心动》、《无间道》系列、《倩女幽魂》系列、《天下无贼》、《头文字D》、《大事件》、《神话》、《特警新人类》、《飞鹰女侠》、《老鼠爱上猫》、《大话西游》系列、《天脉传奇》、《救火英雄》等。
5、永盛电影制作有限公司 ——成立于1987年,代表人物:向华强和向华胜。
代表电影——《新上海滩》、《唐伯虎点秋香》、《笑傲江湖之东方不败》、《倚天屠龙记之磨教教主》、《武状元苏乞儿》、《九品芝麻官》、《鹿鼎记》、《赌神》、《逃学威龙》、《江湖情》、《整蛊专家》、《赌侠》、《至尊无上》、《英雄好汉》、《国产凌凌漆》、《给爸爸的信》、《百变星君》、《魔翡翠》、《烈火战车》、《雷洛传》、《龙在江湖》、《天若有情Ⅲ》、《黄飞鸿之铁鸡斗蜈蚣》、《暗战》等。
6、中国星集团有限公司 ——成立于1992年,同年在香港上市。代表人物:向华强、向华胜。前身是永盛电影制作有限公司。
代表电影——《瘦身男女》、《大块头有大智慧》、《江湖告急》、《忘不了》、《河东狮吼》、《新蜀山传》、《江湖》、《暗战》、《黑白森林》、《恋上你的床》、《黑 社会 》、《浪漫樱花》、《暗战Ⅱ》、《孤男寡女》、《黑金》、《龙在江湖》、《废柴同盟》、《黑马王子》、《赌侠1999》、《柔道龙虎榜》、《夺帅》、《钟无艳》、《神探》等。
7、英皇电影 ——成立于2000年,代表人物:杨受成。
代表电影——《飞龙再生》、《千机变》、《杀手阿一》、《海南鸡饭》、《精武家庭》、《神话》、《新警察故事》、《情癫大圣》、《证人》、《红海行动》、《一个人的武林》、《无双》、《无名之辈》、《破风》、《一步之遥》、《十二生肖》等。
8、银河映像控股集团 ——成立于1996年(后并入中国星)代表人物:罗守耀、杜琪峰。
代表电影——《暗花》、《暗战》、《枪火》、《再见阿郎》、《一个字头的诞生》、《两个只能活一个》、《PTU机动部队》、《黑 社会 》、《我的左眼见到鬼》、《全职杀手》、《百年好合》、《非常突然》、《放逐》、《意外》、《夺命金》、《向左走,向右走》、《真心英雄》、《辣手回春》等。
9、美亚 娱乐 资讯集团 ——成立于1984年,代表人物:李国兴和唐庆枝。
电影代表——《朱丽叶与梁山伯》、《高度戒备》、《目露凶光》、《爆裂刑警》、《猛龙》、《心动》、《新扎师妹》、《PTU机动部队》、《天龙八部之天山童姥》、《赤壁》、《狱中龙》、《一代宗师》、《迷城》、《踏雪寻梅》、《叶问前传》、《鸿门宴》、《孤岛惊魂》、《江山美人》、《星月童话》、《岁月神偷》、《幸运一条龙》、《算死草》、《听风者》等。
10、银都机构有限公司 ——成立于1982年,由长城电影制片有限公司、凤凰影业公司、新联影业公司合并而成。代表人物:窦守芳、林炳坤。
电影代表——《头文字D》、《英雄》、《少林寺》、《童梦奇缘》、《早熟》、《忘不了》、《少年阿虎》、《双雄》、《庙街皇后》、《笼民》、《秋菊打官司》、《无极》、《天堂口》、《证人》、《线人》、《窃听风云》、《色戒》、《不能说的秘密》、《杀破狼》等。
11、最佳拍档电影有限公司 ——成立于1995年。代表人物:王晶、文隽和刘伟强。
电影代表——《古惑仔》系列、《风云雄霸天下》、《百分百感觉》系列、《千王之王2000》、《中华英雄》、《黑马王子》、《龙在江湖》等。
12、星辉海外有限公司 ——周星驰创办。
电影代表有——《功夫》、《少林足球》、《食神》、《喜剧之王》、《长江七号》等。
13、泽东电影有限公司 ——王家卫于1992年创办。
电影代表有《东邪西毒》、《东成西就》、《重庆森林》、《花样年华》、《春光乍泄》、《坠落天使》等。
14、东方电影出品有限公司 ——1992年黄百鸣创办。
电影代表作有《家有喜事》、《半生缘》、《七剑》、《白发魔女传》、《龙虎门》等。
15、大都会电影制作有限公司 ——1988年方逸华和邵氏兄弟创办。
电影代表有《赌城大亨》、《审死官》、《济公》、《回魂夜》、《十万火急》等。
16、德宝电影公司 ——1984年洪金宝、潘迪生等创立。
电影代表作有《富贵逼人》、《秋天的童话》等。
17、天幕电影有限公司 ——刘德华于1990年创立。
电影代表作有《阿虎》、《战神传说》、《香港制造》、《大块头有大智慧》、《全职杀手》等。
18、一百年电影有限公司 ——杜琪峰和徐克于1999年创立。
电影代表作有《忘不了》、《孤男寡女》、《瘦身男女》、《黑 社会 》、《钟无艳》、《我的左眼见到鬼》等。
19、无限映画电影制作有限公司 ——尔冬升于1992年创立。
电影代表作有《新不了情》、《色情男女》、《癫佬正传》、《男人四十》、《烈火战车》、《人民英雄》、《枪王》等。
20、思远影业公司 ——吴思远于1973年创立。
电影代表作有《醉拳》、《蛇形刁手》、《新龙门客栈》、《青蛇》等。
21、星皓 娱乐 有限公司 ——王海峰创立。
电影代表作有《异度空间》、《男人四十》、《阿嫂传奇》等。
22、正东电影制作有限公司 ——李连杰和元奎于1993年创立。
电影代表作有《方世玉》、《太极张三丰》、《精武英雄》、《中南海保镖》等。
23、金公主电影制作有限公司 ——雷觉坤创立。
电影代表作有《喋血双雄》、《纵横四海》、《辣手神探》、《侠盗高飞》、《笑傲江湖之东方不败》、《庙街十二少》等。
其余电影公司还有:
麦当雄制作有限公司 ——麦当雄创立,电影代表作:《跛豪》
影之杰制作有限公司 ——邓光荣创立,电影代表作《旺角卡门》、《阿飞正传》
UFO电影公司 ——陈可辛,曾志伟创立。电影代表作《甜蜜蜜》
大路电影制作有限公司 ——蔡澜和杨乃才创立。电影代表作《力王》
永佳影业有限公司 ——陈勋奇创立,电影代表作《龙凤智多星》
另外还包括“高志森影业有限公司”、“ 电影工作室有限公司 ”、“春天电影制作有限公司”、“天下电影制作有限公司”、“电影人制作有限公司”和“ 成龙英皇影业有限公司 ”。
香港有哪些著名的电影公司?
鹏鹏盘点一下:
英皇电影、寰亚电影、耳东影业、寰宇电影、天下一电影、东方影业、造梦者、美亚、邵氏兄弟、星王朝。
其实早年间, 嘉禾、邵氏、星辉、永盛这四家是最具有代表性的。
但是2009年,嘉禾电影正式被收购 ,公司也更名为橙天嘉禾 娱乐 (集团)有限公司,目前主营影城业务,已经不再拍电影了。
而 邵氏在2003年就停产了 ,天映 娱乐 收购了760部电影版权,花费了2亿进行了数位修复。
星辉海外有限公司是周星驰在1996年成立的电影公司, 作品基本以星爷为主,现在也运营的很好。
而 永盛电影公司依然是香港最活跃的电影公司, 向华强一家人也是非常高调,大家也应该经常看到。
以上就是《 香港有哪些著名的电影公司? 》全部回答了。
我是鹏城说,热爱明星八卦电视剧电影,励志做一个有态度的吃瓜人~
推荐阅读:冠军港姐(1973-2020)盘点,谁是你心目中的女神?
亚洲小姐(1985-2019)冠军大盘点,哪一位是你心目中的女神?
娱乐 圈公认真恩爱的11对明星夫妻,黄磊孙莉上榜,你最羡慕哪对?
邵氏、嘉禾这些大公司就不说了!说点几乎大家不知道的电影公司,基本都有黑帮背景的哦!而且他们出品的电影,其中还有不少经典港片。
浚升影业公司
当年周星驰和吴君如主演的《望夫成龙》,取得过千万票房。浚升公司老板“黄展亿”,14K元老一眼看中周星驰,立即从李修贤手上买下周星驰的2部电影合约。90年代初,周星驰主演的《一本漫画闯天涯》、《新精武门》票房分别是1200万港币、2200万港。这家公司现在又叫“拍板影视”。
江湖人电影公司
这是慈云山十三太保陈慎芝、李兆基与和合图社团的吴志雄一起搞的电影公司,只制作了任达华主演的《 惊天大贼王 》和古天乐、谢天华、黎姿主演的《 龙虎钵兰街 》。
陈慎芝化名“ 陈华 ”,大家都知道他的花名叫“ 茅趸华 ”,他大概在70年代中期就投身电影圈了。
谢氏兄弟电影公司
该公司老板就是谢霆锋的父亲“谢贤”,制作过几部电影,其中一部名为《盲女奇缘》的电影,是由向华强主演的。
东山电影创作社
这个就不知道算不算公司,还是工作室了,是樊少皇父亲“樊梅生”创办的。樊梅生在香港的江湖地位很高,他是14K代理龙头“盘达生”的门生。盘达生与陈青华都是“葛肇煌”的门生。
永胜影业公司
可以说是“永盛影业”的前身,是向华胜在1978年创办的,然而该公司仅为向华强拍了2部票房很差的电影《扎马》和《梁山怪招》,之后就消失了!
富艺术电影制作有限公司
这公司就是李连杰的经纪人“蔡子明”和兄弟“蔡子健”创办的,其中14K毅字堆话事人“胡须勇”占有10%的干股,其中《轰天龙虎会》是该公司的作品。
香港电影的辉煌自不必提,在繁荣时期,电影公司也是遍地开花。以下十大电影公司,或许你听过,或许你看过他们出品的电影,谨以此纪念香港电影最繁华的岁月。
1、嘉禾
嘉禾公司于1970年由邹文怀、何冠昌和梁风共同创建而成,并于1994 年成为香港的上市公司,是香港电影盛世时期最具影响力的电影发行公司之一,一手栽培出李小龙、成龙、张曼玉等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电影巨星。
2、邵氏
公司口号:邵氏出品 必属佳品
1958年,邵逸夫与邵仁枚成立“邵氏电影公司”,在香港制作电影,邵逸夫任总裁。1961年,位于九龙清水湾的邵氏影城于12月6日正式启用,由邵逸夫担任总裁,邵氏已生产超过一千部电影。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的影片以古装武侠片、功夫片、宫闱片居多。而70 年代,邵氏公司的《72 家房客》和许冠文编导的《鬼马双星》、《半斤八两》等片则进一步掀起了“小市民喜剧”的热潮。
3、新艺城
新艺城影业有限公司(Cinema City Co.Ltd.)香港制片机构﹐由麦嘉、黄百鸣、石天创办于1980年9月。
4、凤凰影业
凤凰影业公司(Feng Huang Motion Picture Co.)是香港电影机构。成立于1952年。1953年11月完成第一部影片《中秋月》。
5、电懋
香港电影制片机构,1965年 9月改组为国泰机构(香港)有限公司。国际电影懋业有限公司1962年以前由钟敬文主持,后期由陆运涛主持。1964年董事长陆运涛因飞机坠毁而遇难、总经理俞普庆病逝,公司关闭。
6、银河映像
公司的创作主力是杜琪峰、韦家辉和游达志。《一个字头的诞生》被很多影迷看作是银河映像的第一风格之作,这部影片的问世,宣告香港影坛从此又多了一个王牌的创作团队。其后的《暗花》《枪火》《PTU》《神探》等影片更是凸显了这个“铁三角”组合的创作力。
7、永盛
永盛电影公司成立于1987年,创始人为向华强和弟弟向华胜。原为一般规模之制片公司,因制作《赌神》、《逃学威龙》、《鹿鼎记》等高卖座电影而成为90年代初期最具影响力的电影公司。
8、德宝电影公司
德宝电影公司(D & B Films Co. Ltd.,1984年—1992年)是香港1980年代至1990年代初期一家重要的电影公司,1984年由洪金宝和岑建勋创立,后由潘迪生收购。1985年接手邵氏兄弟(香港)院线后,迅速壮大,和嘉禾、新艺城并列香港1980年代三大电影公司,1992年结业。
9、思远影业公司
该公司由吴思远创办与1973年。吴思远捧红了两位天皇巨星:成龙、周星驰。电影上挖掘了一位世纪导演:徐克。所以他对香港电影的辉煌功不可没。 成龙的《蛇形刁手》《醉拳》也都是由思远影业出品。
10、电影工作室(金公主的子公司)
由徐克和施南生于1984年创办的电影工作室,曾出品了一批诸如《打工皇帝》《英雄本色》《刀马旦》《倩女幽魂》的脍炙人口的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