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人物类型 > 观影报告电影儿童

观影报告电影儿童

发布时间:2022-05-26 13:44:31

❶ 功夫侠的观后感100字

虎大自己在微博里提到《功夫侠》的时候,总是用的“儿童电影”这个词。开始觉得是对黑历史的自嘲,但是看完电影之后想起我在钢铁侠三的观影报告里写到一段关于孩子的。“真正认同超级英雄,无关政治威慑作用,无关商业价值,无关其他的,单单崇敬他们的精神,崇敬勇敢和奉献的,总是那些孩子,总是那些有天真单纯心灵的人们。”这个故事从小朋友的角度入手讲述,觉得至少在这一点上着实挺棒的。
而功夫方面的表现力可能就要弱于《太极侠》一些了,或者也不是说弱,外行如我是感觉有点飘,镜头比较碎,觉得看得不太舒服,音效上也有些违和。片子里虎大的脚上功夫展现得更多,对于喜欢看这个的我真是觉得很棒嘿嘿!大都是多打一,少数几场一打一和二打一(打女孩子也是毫不留情啊噗,不过那个姐姐身手漂亮得很> <)都很精彩,竹竿打大刀那段好棒的啊啊!!大个儿一出场我们几个都忍不住喊起来:“大个儿~”场景破坏力真是惊人啊哈……

❷ 观影报告是什么

网页链接

其实一回事 ,就是电影的观后感,只不过叫法不一样罢了

不晓得这么多贺岁档,你打算写哪一篇呢,流浪地球吗

❸ 观看巴黎淘气包观后感350字

观看巴黎淘气包观后感
《淘气包小尼古拉》是近期上映的一部电影,是关于儿童题材的电影,看来这部电影之后,让我有了很多的感受。洛朗·迪哈德也是这么一个具有幽默感和观察力的导演,这份性格,可以从他成名的处女作《谎言与背叛》中看出来。或许在他编剧导演的作品中,结构稍微有些疏散,线索也会随着剧情偏离,但总的主题还是能够把握圆满,人物的性格在幽默的对白中尚可树立起来,这就是完成《小尼古拉》电影版的一个保证了。因为儿童故事本身就没有确定的方向,每一天的校园琐事,看似平常,却都藏着孩子们的机警和狡黠。既要串起一个大致的剧情走向,又不能像成人商业片那样刻意的铺垫推陈,丢失了桑贝和柯西内的一份“闲趣”, 迪哈德要把握住这个度,才能让挑剔的法国观众们会心大笑。
所幸导演做到了这一点,他找来了一班可爱,个性鲜明,自有嗜好的孩子们来扮演小尼古拉的伙伴(就连导演的小儿子维吉,也在片中出演了若奇同学)。每一个小学生都有自己的家庭背景和性格特点:阿桑是个贪吃的大胖,每时每刻都在填肚子;热福家里巨有钱,总能弄来好东西;鲁飞老爸是警察,他也常搞怪出歪点子;科豆是班上最后一名,但很仗义勇敢;第一名的小眼镜阿囊最不招同学们待见,他还老给班主任打小报告…最后别忘了淘气又善良的大主角小尼古拉,他可是整个计划的决策者。这些孩子就像是每一个小学班级里都会有的活宝们,从书中走上银幕,做着大人们看起来无足轻重,孩子们却一本正经的举动,影片仿佛在和记忆中的童年打招呼,勾起无限的感慨。
这真是一部值得观看的影片,小时候我们是不是都是这样的天真无邪呢?

❹ 污力宝宝们,最近想写一篇关于同性题材电影的观影报告,求充满智慧的

我有了解过

看电影《神笔马良》观后感怎么写'

本人比较业余,虽然看过了,但不知道怎么描述,只感觉还行。所以帮你找了几篇影评,望采纳。
《神笔马良》是一个原点,一个蕴藏着无限可能的原点。你可以想象当神笔笔下的一切事物都具有生命时那种唯属于想象力的波澜壮阔感。
这个题材简直是天生为动画准备的。我的脑海中已经浮现出,如果是宫崎骏或者是迪士尼来拍摄这一题材会呈现出怎样的一种想象力盛宴。不可否认,当我们自己的动画人驾驭这种拥有极大拓展空间、极丰富可能性的题材时,还是稍显出一种稚嫩。这种稚嫩就是缺乏对神笔这一题材真正有深度的挖掘。
我们不免要对今天的《神笔马良》电影和当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木偶动画《神笔》做一点对比。
《神笔》显然是一部在马克思主义美学指导下的作品,神笔是为阶级斗争的主题服务的,它具有的更多是一种现实主义的拘谨,即有些东西马良是不能画的。比如这部电影中的猫和鼠等等。他笔下的每一件作品都必须要为工农阶层服务。相比之下,今天的《神笔马良》电影就可以超脱于这种阶级性之外,显现出一种浪漫主义的洒脱。其实这恰恰是更符合马良这个人物的性格特征的。一个孩子,拿到这样一支画笔,他当然首先要“为所欲为”一番的,这不是人之常情嘛?
而神笔的价值就应改体现在主人公从这种为所欲为转化到有所为、有所不为,从一种造物主的新奇转化到造物主的责任感。可惜影片中的马良始终没有这一清晰的认知弧线转变。
我当然不希望新马良像木偶马良那样背负上“为谁而画”(艺术为谁服务)的沉重包袱,但他是否也应该经受从好奇的忘乎所以到失去的迷茫再到重获的感悟的转变呢,是否也应该经历从制造麻烦到制造幸福的转变呢,是否也应该经过从不知道该画什么到终于知道该画什么的转变呢?正所谓美丽的心灵才能画出美好的画。但是影片中的马良显然忘却了这些转变,哪怕从军车上的逃脱,他都想不到要去救自己的拉面兄弟呢。他在变成墨水后与墨仙的一番对白,没有太多令人振奋的点睛发言,而他最终依然要靠别人才能逃脱墨水(而不是靠自身的能力与智慧),让人感到他本应完成的“心智”成人礼自始至终从未完成。
影片结尾的金山及其崩塌,很有仪式感,而马良和小伙伴通过象征友谊的纸飞马成功获救,也让人感到很有味道。但村长最后仍要用天上掉下来的金子请村民吃饭的表态,却让人无法高兴起来,这种金钱观作为结尾难道真的是影片想要宣传的东西吗?比钱更重要的是什么这点,影片从未予以正面回应。
墨仙想要改变世界,采用了选择人类代言人的方式,这很有宗教主义色彩。这里面涉及一个很深刻的话题,就是代言人究竟是在完成墨仙的意愿还是自己的意愿。两者会永远保持一致吗?另一方面,作为造物主的马良,他所创造出的事物被默认为要跟随其左右,这是在道德牵绊的基础上出现的行为准则,但这种牵绊真的牢固吗?马良有没有可能画出代表恶的东西——毕竟神笔是封印了两只凶残的神兽所炼制出的事物,如果画出了怎么办?造物主与被造之物不会和谐,这是影视剧中一个惯例性的主题,就像魔人布欧终究要把魔法师巴菲迪消灭,毕竟影视剧不是和谐社会。
所以你看,从神笔马良文本的原点上,我们其实真的是可以生长出很多有趣的东西来的。

❻ 《X战警天启》观影报告!

当着最得力的手下的面,揍手下的儿子、初恋之类的重要的人这种事,不遭遇叛变都怪了...

看完《X战警:天启》之后,哥深深地体会到了,每一寸在我们身上流逝的时光都是伟大的财富!情商这种东西才是领导力的关键!快银的寻父之路漫长无比!并且!一定!还有!下一部!


- END -



分享转发的人运气总不会太差哟!

剧透,让你更懂电影!

关注剧透社订阅号(Jutou321)

剧透社内容插画皆为原创

其余配图来自网络

欢迎注明来源的转载 盗用者必究责

编辑:末末酱

插画:痂禾

❼ 电影功夫侠观后感500字左右

虽然拍摄在先,但是《功夫侠》既然迟于较为多知的《太极侠》上映,类似的名字和同一个主演,就不可能不被拿出来作比较。只说这个“侠”字,《太极侠》的Man of
TaiChi我感觉是林虎在地下搏击真人秀里面的一个Title,所以一直觉得电影名应该和片中一样翻成“太极之子”会比较顺口而且大气……而《功夫侠》的Kungfu
Man就和我们平时说的钢铁侠蝙蝠侠一个意思。认识我的人应该都知道我是个超级英雄粉儿。各路有超能力有装备有技术的英雄们,出没在人间,用他们的能力帮助需要帮助的人,打败反派,拯救世界。这样的故事百看不厌,当然不仅是因为酷炫的动作场面,而多半是因为他们的内心,所以大都在翻译上使用了“侠”字。查不到最早这个用法是在哪位的身上,但是古语说侠者善德仁勇,终归都是配得上这个字号。(不过超人并没有这么翻……)

虎大自己在微博里提到《功夫侠》的时候,总是用的“儿童电影”这个词。开始觉得是对黑历史的自嘲,但是看完电影之后想起我在钢铁侠三的观影报告里写到一段关于孩子的。“真正认同超级英雄,无关政治威慑作用,无关商业价值,无关其他的,单单崇敬他们的精神,崇敬勇敢和奉献的,总是那些孩子,总是那些有天真单纯心灵的人们。”这个故事从小朋友的角度入手讲述,觉得至少在这一点上着实挺棒的。

陈平说自己的时候,“平是平常的平。”就只是个平常的人,虽然会功夫,但不是超级英雄。他怕高,怕让父亲失望,看店的时候玩儿游戏机,但是虽然普普通通,遇到事儿的时候终究会站出来,该做的事情总是要做;怀着简单坚定的心,虽然没有SuperMan,但我是你的KungfuMan。

开头一气儿说了这么多有点接不下去……干脆直接开始不客观得了。我怎么会觉得这个片“略黑”呢!在粉还是黑上《功夫侠》简直走的是两个极端啊?!镜头萌的能萌翻,黑的能黑得底儿掉。09年没减肥的虎大大,脸上还是有点儿肉的,但是绝对真是刚好啊?!这个形象对小孩子来说更有亲和力不是吗!(对底下看电影的这仨人也更有亲和力啊简直……)(什么)给了好多近景大脸镜头真是……而且福利也杠杠的不是吗……格子衬衫真可爱啊………………(这段掐了别发出来啊喂)而功夫方面的表现力可能就要弱于《太极侠》一些了,或者也不是说弱,外行如我是感觉有点飘,镜头比较碎,觉得看得不太舒服,音效上也有些违和。片子里虎大的脚上功夫展现得更多,对于喜欢看这个的我真是觉得很棒嘿嘿!大都是多打一,少数几场一打一和二打一(打女孩子也是毫不留情啊噗,不过那个姐姐身手漂亮得很>
<)都很精彩,竹竿打大刀那段好棒的啊啊!!大个儿一出场我们几个都忍不住喊起来:“大个儿~”场景破坏力真是惊人啊哈……

虎大没有用原声感到有些可惜,不过终究有其考虑没有办法。片中夹带的《不死鸟》响起来的时候心情也欢快起来,片尾漫画风格的图都点赞!顺便取景基本都是在云南对吧,作为半个云南人看到那些个去过的地方,看到红土地也觉得好开心啊~小Chris非常可爱,脑内的动画化场景也非常可爱!小孩子容易笃信英雄,跟着父亲在海上漂来漂去,没有漂成个1900,天真的心里活着超人那样的英雄。摔倒在地的时候有高大的身影向他伸出手,擦背的时候会小心避开伤口,什么时候都照顾着他,对他来说,就是我起的这个半通不通的标题啦,——

Su不super,都是好man啊。

❽ 急!!!!!!!!<<长江七号>>观后感

========数百片原创长江七号观后感都在这里=========
http://tieba..com/f?ct=318767104&tn=KeywordSearch&sc=270&pn=0&rn=50&lm=4&rs4=1&rs3=5&word=%D6%DC%D0%C7%B3%DB
《长江七号》周生又一座高峰 作者: 四眼崽
任何一部电影都会有负面的评价,而且周星驰先生应该非常喜欢倾听这些负面的评价。我觉得有反面的声音很好,甚至我一直也在的“周星驰贴吧”里面转一些负面报道。“星迷”也非常大度,容纳除了谩骂之外的任何声音。甚至有人鼓励继续把反面的评价拿过来一起研究一下。但是,看了一些评论之后,我只用“失望”这个词形容发表评论的人,尤其是对那些号称“资深影迷”的评论者。于是心里面一直盘算着写一篇文章,算是作为一个所谓“资深”影迷对这些反对声音的一个答复,同时也把我们绝大多一直在真正关心、敬仰周星驰先生的新作《长江七号》观后的一些浅显感受与大家一同分享一下,或许大家也有兴趣看看我们内心既与褒奖不同又与贬低不同的声音。构思了一阵子,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再回去找那些负面的评价作为参考的时候,那些帖子却不知道沉到哪儿去了。
下面我从电影的主要元素几个方面逐一做一点点评价,算是一点浅显的总结,当然这其中不都是我一个人的感受,可能更加代表了很多看过多次《长江七号》影迷的内心独白。

(一)真正有诚意儿童商业电影
(1)谁是未来的希望?
我想如果我从小都没看过一部让我记忆深刻的电影,或者说让我精神振奋同时又能感动的电影,或许我这辈子都只能在童真泯灭之后不断通过追忆来怀恋童年。我们这个时代不缺乏像《哈利·波特》这样惊险刺激的奇幻儿童大片,也不缺乏像《变形金刚》这样的充满工业气息的狂想科幻电影。但是,他们都那么适合儿童么?很多暴力和惊悚成分,加之还未成形的电影分级制度,我们的儿童他们在看什么样的影片?或许是我的理解有问题,或许他们根本就还没有认真正有诚意创作一部适合儿童观看的电影。当我们的孩子在家里对着电视看《家有儿女》的时候,我们电影工作者也不知道作何感想,或许也在羡慕情景喜剧的魅力吧。
孩子们从小就没有电影梦,孩子们从小就只有暴力打斗的电影熏陶,那未来的电影谁来做,还能做好么?我斗胆猜测,周星驰9岁在电影院因为李小龙的电影激动不已,而今天,他也需要电影院的黑暗中有几颗如同当年自己一样激荡的幼小心灵。这似乎正是他拍摄“儿童商业电影”所要达到的真正目的。他知道李小龙的电影其实并不适合儿童观看,而且从上一部《功夫》当中,这个受李小龙启发的成功导演已经完全超越了李小龙的境界。《功夫》体现了人性挣扎的真正意义在于,你是否能正视自己。人,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周星驰在不停的挣扎后,在蓝天白云之间畅游,悟到了“人”的渺小与真谛,终于战胜了自己,以无限的胸怀化解了火云邪神的暴虐,这比打得他无力还击更厉害,因为星驰彻底瓦解了他的恶,那两掌极具摧毁性的如来神掌,没有打在他身体上,而是将如来神掌外在的有限力量转化为内在的无限宽容:“想学啊?我教你啊!” 在功夫的勇气和不息精神中已经融入李小龙年轻生命里不具有的宽容情怀。李小龙,得此弟子,夫复何求啊?
(2)谁在填补这个缺口?
周星驰在自己的巅峰时刻,有勇气做出各种题材上的探索,放弃过去自己所熟悉的和擅长驾驭的题材,不是因为他觉得这样的片子多么有商业价值。而是他觉得,在华语电影圈,好像没有人有勇气拍摄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儿童商业电影”。他说:你们都觉得麻烦不愿意碰的题材,我来。过去的几年里面华语电影圈真正站到儿童视角的作品微乎其微,无论是题材、角度、制作水准、包装能力……无一令人满意之作。幸好还有《长江七号》,但是的确是发行公司出于营销的考虑,定位成了“科幻+温情+喜剧”的电影。其实这是一部十足的儿童商业电影,周星驰的主力影迷并不是儿童,而且营销的重点也不是儿童,因此可能会令许多孩子错过这部优秀的商业电影,另一方面反而招致了很多还没有成家有孩子年轻影迷的讨伐之声。对于一个成年的影迷来说《长江七号》只能说是意犹未尽,充满期待的3年等待,等来的却一部周星驰式的儿童电影。世间只有一个周星驰,我们已经“霸占”他这么多年,暂且把他让给我们的孩子,那些未来能够承载电影梦想的人?况且,《长江7号》能提醒更多电影人,原来儿童片可以这么拍滴。
《长江七号》的纯净电影,放弃了哪怕是花哨的暴力镜头,放弃了哪怕是生活化的脏话,放弃了哪怕一点点血腥的死亡……孩子们的打斗和嘲笑,说到底不如说是游戏,而且在面对大人的时候一切都化解了;唯一一句“你大爷的”,也巧妙的省去了一个关键的动词,变得妙趣横生;周铁的死也只用一个象征性的下坠动作和一群蜂拥而至的工友以及在医院隔着玻璃门听不清对白的话语表达了所谓的死亡,“七仔”的死亡也是通过了变成公仔的方式宣告出来,最后又都死而复生。他们的所谓“死亡”,更像是一场归期难料的离别。它让孩子经历生命里最初的忧伤,又能对奇迹发生充满着期待。精炼出来的“不要偷、不要抢、不说脏话、不吹牛、不打架、有骨气……”这些是每一个孩子需要保持一生的最初道德。可爱的七仔、贫穷善良的父亲、美丽温柔的女老师、与小伙伴们握手言和……这是一个孩子能拥有的最美好的梦。20年前我们都很穷,那其实就是我们的童年,《长江七号》可以窥见每个穷苦孩子的童年。
从他和记者的访谈中我们可以看出,拍摄别人不选择的题材需要莫大的勇气,因为需要对投资人的资金负责,但是每一次他都做好判断失败的准备。在这个心态上制作电影,这样的诚意,谁人与之比肩。尽管这部《长江七号》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完美,也许在未来的几年里就会有超过这部电影制作水准的儿童电影。但是我相信就目前的这票人,想弄出一个《长江七号》来,我看没有个5年还真有点难为他们。周星驰说:“不代表题材好就一定反响好。做不好,一样会失败。我每一次都做好失败的准备。”我相信,他所做好的失败准备,只留给了“判断失误”而不是“做不好”。
(二)简单的情节能不能制胜?

(1)非同一般的简单
绝大部分反对声音都在诟病这部电影的情节简单,仓促,铺垫不足。这些声音和《功夫》上映之后几乎是一样的。其实,电影表现主题的方式非常多,有通过丰富复杂的情节表现的、有通过完美的画面表现的、有通过交叉的线索表现的。电影界唯独缺乏依靠简单制胜的案例。要说有也只有之前的《功夫》和《少林足球》。说道情节的铺陈和设计,大家可能忽略了周星驰的电影史。在周星驰自己作者化的作品里面(《国产零零漆》、《破坏王》、《食神》、《喜剧之王》、《少林足球》、《功夫》等)我们发现了一个规律,那就是他只中意简单的东西,他玩深沉么,玩概念么,玩花活么?而好莱坞电影工业也昭示着超级商业片的成功模式与周星驰的电影主张殊途同归。在台湾,周星驰接收访问的时候曾经说过:“《长江7号》比以往的电影困难许多,因为想要搞笑却又不能教坏小朋友,要让他们看得懂又要好笑,还得兼顾到大人,不能让大人觉得太过幼稚却也要觉得好笑。给小朋友看的,看起来好像很简单,一直想拍简单的电影。可能是年纪大了,往往是最简单的电影,越觉得好看。其实,越简单的剧本越难拍。”我把这个称之为“简单主义”,而且相信简单主义才是一个电影创作人认真研究的事情。
早在三年前我写过一篇文章《周星驰电影和京剧艺术》,其中有一段文字应该较好的阐述了“简单主义”为什么胜出的原因:“戏剧表演的最高境界就是在常见和熟知的桥段下表现不寻常的多样的角色经历。也就是说受众对情节和人物背景烂熟于胸,他们期待的不是故事而是演员的演绎过程,这样的表演才是表演艺术的最高境界。也就是说大家明明知道这是个梦,但是都非常投入地和这个造梦人一起分享这个梦想。这就是娱乐,也是我们需要艺术的最大理由。任何一个剧种的核心魅力不是剧情、技术而是演员的表演。他们不同的人对相同的桥段进行无数次的演绎,不同演员的表演都有不同的视听感受和艺术效果,这就是我们很多戏剧爱好者为什么喜欢反复揣摩同一出戏的缘故。也是世界上任何一种戏剧形式吸引受众的根本原因。”
长期以来周星驰的表演已经绝对凌驾于电影本身之上,因为周星驰电影其实一直在重复相同或者相似的桥段,但是每一次他的表演都让人过目不忘,都能引起每一个市井小民的共鸣。受众对周星驰的期待已经绝对超越的电影本身,大家都在等待他以同一种姿态出现让自己找到自我解嘲的理由和实现梦想的期待。所以他的电影我们反复观摩,但却每次都能乐在其中、屡试不爽、高潮迭起、念念不忘。但是,最近几年周星驰的作品中,他把自己进行了分解,把一切交给了其他角色(这在《看电影》的一篇专题里面可以得到明显的验证),来表现大家喜欢的那个“周星驰”。因此,大家纷纷抱怨星爷表演无突破,没劲极了。其实,真正研究周星驰的人应该发现,这个人的表演基本上已经羽化成仙了,相信学表演的人应该深有体会,这一点我下面的段落再和大家慢慢分享。
我们再说回“情节简单”上来,简单意味着通俗,在通俗的题材上做文章,可能是目前大部分电影创作人所回避的,我们可以回望这些年的“商业大片”无一不是冠以“情仇生死”等等大的不能再大,复杂到不能在复杂的主题,而结果是什么,他们给华语电影工业的发展贡献了什么,高票房并不是治愈百姓审美疲劳的良药。有人评价《集结号》是一部有“人味”的电影,后来我才发现,原来只有“喜剧导演”才能真正静下心来关心人。大片导演把“人味”都消灭掉了,剩下了一堆暴力、情色以及无聊的阴谋斗争。说到底一部电影的魅力根本是来自对那个核心“人”的关心,有这一点铺底的作品才有资格称之为好作品。著名学者魏明伦说:“周星驰的戏自成体系、简约精辟、一针见血,他一定能把更多电影人带进更为高尚的人文境界。”我想这三个词基本上点明了两个奇才内心默默相通的部分。那么我想看过《长江七号》的观众应该明白了,简单是从哪儿来的,为什么要简单。这部糅合了励志、儿童、科幻、温情的作品,让那么多成年人失望,让那么多期待复杂搞笑情节和人失望,让那么多期待展现全新世界观、宇宙观的科幻迷失望,其实、科幻特效和搞笑情节只是一个造梦的载体,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部作品充满了对“人”的关怀,它饱含悲悯之心,有了这些加上周星驰这些年的积淀,一定会让你在简单之外领略到《长江七号》可以照进很多人的梦想与人生的力量。
(2)与部分影评人商榷
昨天,我就在期待一份属于《新京报》自己形式独特的观影报告,在北京的各大报纸当中,《新京报》评论的水准是众多报纸中最令人欣赏的。但是,早晨我打开报箱看到的却是几篇令人失望的评论,譬如《胜在导演,败在编剧》。所幸的这几篇文章并不是出自我一向敬仰的星迷师兄“谷峪”之手。原来一直以为只有他们还不会让我觉得孤单,现在我只能扼腕,痛失“良师益友”了。文中列出了两座高峰:李安和杜琪峰,并且指出周星驰不能和他们并列。我斗胆从这“李杜”二人对周星驰的评价当中猜测一点线索,那就是在他们心目中周星驰的能力都高过了自己,虽然有一点点谦虚的成分,但至少应该并不是这篇文章中周星驰低人几等的结论吧。
另外,一个在编剧上毫无造诣的人,在这里评价编剧。不是我对你有偏见,也不是说我就做过编剧。我记得“周家班”成员林子聪写过一篇文章里面说道:“作为一个观众或者影评人,你要评论的就是好不好看的问题,而不是导演功力和编剧的问题,你一天都没干过,有什么水准保证你发言的客观性?”的确,不了解或者研究不够的情况发言很容易影响你的判断。下面我谈谈关于“剧情张力,情感紧张度”的一点自己个人的看法,与大家一起探讨一下。
我非常惊叹周星驰怎么又能想出这样一个剧情模式,在超现实主义题材的基础上附着了太多想象力的东西。超现实主义需要精炼简约,需要深入生活而又高于生活;想象力除了那只“太空垃圾狗”之外,最主要的还是人,就是一群孩子,每个孩子身上都有着各自的精神属性。如果没有想象力的灵魂,特技做得再入微、再细腻也只是技术,做出来的外星生物也同样没有生命,没有感情,没有爱,而周星驰赋予了这个外星生物完整的感情、性格和灵魂。在这部电影里面有太多反差,幻想与现实的反差,男孩和女孩的反差,快乐和忧伤的反差,穷和富的反差,美与丑的反差,得意与落魄的反差,善良与恶毒的反差,周星驰把每一个地方的反差用到极致,这就是戏剧性,又是超现实主义,整部戏的所有的剧情转折衔接、情感张力都是在一个个反差中精准的表现出来。
我们再来回顾一下电影里面令人心碎的场景和情节:建筑工地工头在时下造城运动中所表现的老乡式对白与肢体语言是最典型的“建设者嘴脸”和底层草根沉寂善良的反差对比;新闻媒体对所谓飞碟事件目击者采访时所表现出来的急切表情和那个“无厘头”大叔的漫不经心的反差对比;富家同学那种“暴发户”子女在校园种种飞扬跋扈的表现和诚实本分富有爱心的“穷孩子”的反差对比;“精英知识阶层”善恶的反差对比;周铁的住所是一座已拆但并未拆完却又随时可能被拆掉的贫民窟与远处高楼大厦的对比;周小狄所表现出“小强”式的对白与时下儿童那成人般的心境的反差对比;一个“太空超人狗”和“太空垃圾狗”的反差对比,一段欢快的音乐与一个充满悲情的画面的反差对比……都是时下这个时代的多棱镜,似万花筒般地在片中展现开来,我想,如果你看不到周星驰的心,你就等于没有看过《长江七号》。这部电影用父子情感线、小人物内心渴望实现被时代社会所尊重以及那种心怀传递梦想的愿望,将一切反差对比串接起来,使整部片子尽显出小人物在时代背景下命运的无根与飘泊,狠狠地楔入了影迷那颗善良的心,实现了星爷在片中所宣扬的人间温情与奋发图强的文化主题。
很多评论者喜欢将自己不喜欢的故事归结为“编剧有问题”,因为故事不是他所想看到的,然而这并不能说明编剧是有问题的,除非绝大多数人都这么看。但即便绝大多数人都这么看,也要看是从什么角度出发的,因此没有可能只言片语就可以否定掉一个编剧的能力的。其实只有故事的整体才是编剧的表现,而看到的电影始终不是编剧一个人打造出来的。那么有人要说导演这个角色的不是了,你导演了一部我不爱看的片子,就是你的不是,这种说法很主观,完全是萝卜青菜的问题,丝毫没有可探讨性的。而对于《长江七号》的故事,编剧做到了让故事顺利发展,笑泪参合又完整动人,有亮点也不乏新意。情节简单,当然不能跟那种有着离奇曲折的线索的影片相比,因为这是一个反映底层劳动人民的故事,他们没有那许多夸张的经历,没有受过特殊的教育,没有显赫的背景更没有过多值得炫耀和夸张的地方。然而周星驰能从这个“小”处切入,挖掘深层的含义,小中见大,告诉我们做人的基本。或许以他一个亿万富翁的角度去理解这个现状,有人始终觉得会有出入,但他之所以受到大众追捧那么多年,就是因为他这种关注小人物的精神。所以简单中看出不简单,平凡中见证非凡,他做到了。
周星驰的高明就是他避开了那些依靠奇幻或者近乎常理的度桥手法,找到了在这部电影里面既能推动情节发展又不至于落入思维俗套的编剧手法。或许评论者也并不知道周星驰在编剧上付出了什么,他们的工作方法又是怎样?因此斗胆判断,“王惠玲、詹姆斯·夏木斯以及游乃海、韦家辉”的水准高过了“周家班”团队。很显然在华语商业片领域,“周家班”的商业号召力要远远高过以上两位,当然,这个团队不是没有不足。只是我想,编剧导演这些我们都不熟悉的领域,我们还是不要批评为妙。周星驰说:你想?什么时候轮到我想啊?
(三)高屋建瓴的导演功力

(1)导演视角的宽广和深入
《长江七号》的拍摄背景不再局限于香港,其实自从《少林足球》开始,周星驰就已经逐渐淡化港片色彩了,他不仅仅是站到了华语片的视角和立场,而且影片更多的深入到作为一切核心的“人”的关怀当中。因此,影片的港片气质也几乎在一夕之间荡然无存,这一点对于注重周星驰作品香港地域特色的观众来说也许难以接受,但是从影片的效果来看,周星驰在“模糊化人物背景”这一点上表现得既不生硬,也不造作。他所要抓住的只是那些极具代表性的符号。劳作的手、盛饭的铝饭盒、奔驰的蟑螂、饭后的水果、破旧的鞋子、苍劲有力的背影、成绩单、玩具、宠物狗、贵族学校、美丽女老师、单亲家庭、重复的教诲、美好的幻想……这些元素完全谈不上任何地域背景的表现,与以往以香港为拍摄地时注重的生活化细节截然不同,但是《长江7号》胜在以情动人,父子之间感情脉络的扎实描写弥补了整体生活背景的缺乏。《长江7号》也许表现出一个讯息,那就是周星驰在有意识地减少港式特色的电影语言,而谋求更大众化、更世界化、更加人本化的表现方式。这也许能解释《长江7号》的故事是何等简单,它就是一个童话,加上了周星驰一贯的小人物信念,是一部倾注了周星驰堪称大师心血的作品。周星驰作品的终极价值观显示出他多年如一日的这种悲悯和济世的情怀,难道没有人为此感动。

❾ 抖音上穷小伙路边收留一个小女孩洗洗成了小萝莉是什么电影

抖音上穷小伙六收留一个女孩形象小萝莉电

阅读全文

与观影报告电影儿童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老电影西子姑娘演员表 浏览:637
乡镇电影院如何加盟 浏览:710
英雄无泪电影1986国语 浏览:524
宿州放电影的全国知名人物 浏览:870
电影罗生门人物关系 浏览:398
怎么把电影里的话改成自己想说的 浏览:438
2013搞笑电影排行榜 浏览:589
中国电影视频 浏览:979
十分以上经典电影推荐 浏览:168
国外10大搞笑电影 浏览:367
春之凋零电影中文 浏览:322
玄幻电影歌曲 浏览:727
人面鱼3d电影林志成结局 浏览:879
电影木乃伊高清下载 浏览:28
蓝光播放器如何播放其他房间电脑里的电影 浏览:195
老电影血丁 浏览:500
看电影的资源 浏览:775
解剖电影有哪些 浏览:42
儿童著名电影海报 浏览:956
大格局电影高清 浏览: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