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家庭问题的中国电影
(1964年) 片名:家庭问题
上映:1964年
颜色:黑白
片长:2593米
语言:汉语普通话
类型:剧情片 根据胡万春同名小说改编。
某钢铁厂的工段长杜师傅,有两个儿子:大儿子福新是一个钳工,与杜师傅同在一个车间工作;小儿子福民刚从技术学校毕业回来,即将走上工作岗位。
可是就在当天晚上,杜师傅发现福民对劳动有不正确的看法,追求生活享受。福民看不起工人,说工人的手像锉刀看见爸爸送他的新帽子,嫌太土气,怕压坏了他的飞机头。
杜师傅意识到自己过去对福民在生活上照顾太多,对他的思想教育放松了。恰巧,福民分配到杜师傅领导的车间当见习技术员杜师傅为了帮助儿子克服缺点,把儿子培养成工人阶级的接班人,就和李厂长商量,决定让福民到车间当工人,以便在劳动中锻炼提高。
这一天,福民来到车间,杜师傅叫福新教他敲榔头,练基本功。福民心不在焉,敲疼了手,狠狠地将榔头摔在地上,不干了。杜师傅叫他拾起榔头,责备地说:“你还不害臊!工人丢榔头,就是战士丢武器,你想做逃兵!”福民回到家里,向母亲倾诉了自己的委屈。
福民妈在旧社会生活了半辈子,吃尽了苦头,但她还存在旧思想的残余,听说厂里让儿子去当工人,觉得不像话。于是她请来了老母亲、大姨妈和小姨妈,联合起来“围攻”杜师傅,可是未能如愿。“围攻”失败后,福民情绪低落,赌气把飞机头剃成平头,跟妈妈说厂里呆不下去了,要到外面找工作。
福民妈怕儿子离家出走,硬要杜师傅找李厂长说说,仍然让福民做技术员。杜师傅看到要帮助福民首先要打通福民妈的思想,就写了一张字条叫福民妈去找李厂长。
福民妈来到李厂长家,李厂长说自己的女儿小玲主动要求到农村扎根落户,有人说小玲是我们的独生女,我又是厂长,应该让女儿享享福,要是按照这个想法孩子就会变成懒汉。这时,小玲收到妈妈从外地寄来的“麦种”和信,妈妈在信上嘱咐小玲,要在实际劳动中锻炼成一个有文化的新农民。福民妈看到这一切深受教育,她没有替儿子讲情就尴尬地走了。
福民虽然留在车间劳动,但总觉得英雄无用武之地。这时厂里开展技术革新,车间正研究双层地辊的设计图,福民认为这是大显身手的机会,于是闭门造车,设计了一张不切实际的草图,后经福新帮助,双层地辊的设计终于成功。
在试制中,缺少两个皮带盘,杜师傅叫福新和福民分头到废料堆里去找,而福民竟将转炉车间的两个皮带盘拿来了。杜师傅严厉地批评了他的错误。
福民通过这一系列事情,认识到自己的思想确实不对头。从此以后,福民在劳动中认真地进行锻炼,在大家的帮助下,提高了思想,改正了缺点。 张伐 .... 杜师傅
张良 .... 杜福民
赵联 .... 社福新
谢怡冰 .... 妈妈
宏霞 .... 秀英
张翼 .... 李厂长
张小玲 .... 小玲
宣景琳 .... 外婆
吴茵 .... 大姨妈
苏茵 .... 小姨妈
高笑鸥.... 王主任
于冲 .... 徐师傅
张鸿眉 .... 阿强 导演:傅超武
编剧:胡万春 傅超武
摄影:卢俊福
录音:龚建清
美工:何瑞基
作曲:萧珩
剪辑:张驾珊
化妆:杨龙生
导演助理:张鸿眉
制片:迟习道
演奏:上影乐团
指挥:吕其明
㈡ 龙须沟电影丁四扮演者
由张伐饰演。
个人资料:张伐,黑龙江哈尔滨人,原名张大民,1919年出生 ,2001年逝世。1942年出演处女作《乱世风光》。代表作有《母与子》、《太太万岁》、《夜店》、《街头巷尾》等。
作品全景
作为演员,曾经拍摄过的电影:
T省的八四、八五年(1986) .... 第一书记
女局长的男朋友(1986) .... 周父
最后的太阳 (1986) .... 袁圣礼
滴水观音(1984) .... 公安局长
二十年后再相会(1984) ....袁达
最后的选择 (1983) .... 冯慕白
大小伙子 (1983) .... 老队长
鼓乡春晓 (1983) ....省委书记
浪花细沙 (1983) .... 爷爷
邻居(1982)...局长(上影厂)
海望(1981) ....曾志远
子夜 (1981) .... 吴老太爷
复仇者的忏悔(1981)
我们有亲人 (1979) .... 唐书记
蓝光闪过之后(1979) ....唐辉
平鹰坟(1978) .... 吕镇山
江水滔滔 (1976) .... 纪宝泉
征途(1976) ....李德江
家庭问题 (1964) .... 杜师傅
红日(1963) ....沈振新
金沙江畔 (1963) .... 桑格土司
风流人物数今朝(1960) .... 宋师傅
不老松 (1959) .... 周老头
黄浦江的故事(1959) .... 常桂山
前方来信 (1958) ....王辉
幸福 (1957) .... 胡师傅
闽江桔子红 (1955) .... 杨才发
伟大的起点 (1954) .... 陆忠奎
斩断魔爪 (1954) .... 张处长
龙须沟(1952) ....丁四
翠岗红旗 (1951) .... 江猛子
农家乐(1950) ....张老五
喜迎春 (1949)
鸡鸣早看天 (1948)
街头巷尾 (1948)
肠断天涯 (1948)
平步青云 (1948)
人尽可夫 (1948)
悬崖勒马 (1948)
夜店 (1948)
母与子(1947)
太太万岁(1947)
乱世风光(1941)
剧情简介:日本投降,北平一片欢腾,百姓们奔走相告,笑逐颜开,觉得好日子就要到来了。南城龙须沟边的一个小院里,鼓书艺人程疯子更是欣喜非常,想当年,他是个小有名气的单弦艺人,因为不肯为日本鬼子、汉奸歌功颂德,被恶霸汉奸黑旋风痛打一顿,并警告他永远不许再登台。不让登台,等于断了他的活路,一口气没顺过来,程疯子落了个时好时闹的病根儿。街坊们从此忘了他的真名程宝庆,都叫他程疯子。其实他内心并不疯,他就盼望着日本鬼子赶紧滚出中国,汉奸们都得到法办。
㈢ 50年代电影翠岗红旗的主演是谁
谭云饰江三娘
㈣ 朱明国 兄弟姐妹
1、《松花江上》金山与张瑞芳正处在热恋之中的一部“私报于公”的作品,也是两个人唯一一次的银幕合作。
2、《渔光曲》第一部获得国际电影节荣誉大奖的中国早期电影,最为突出的亮点是那首由蔡楚生作词、任光作曲的哀婉绵长、旋律优美的主题曲。
3、《壮志凌云》金焰、田方、王人美主演,最动人的是银幕之外的于蓝通过观看这部电影而悄悄喜爱上银幕上的田方,而当时享有中国第一位“电影皇帝”之称的金焰,通过这部电影,与“美牙美人”王人美一见钟情,喜结之好。
4、《八千里路云和月》白杨和陶金的“银幕搭档”的开门之作。
5、《家》、《春》著名大文豪巴金的“激流三部曲”之2,可惜缺少之3的《秋》与之相配套,想当年,大陆的上海和香港都曾经拍摄过这部名闻遐迩的代表作品。
6、《马路天使》几乎家喻户晓的一部由明星组合的佳作,赵丹与周璇个人情感的最佳“交叉点”。
7、《南国之春》在影圈有“南国乳燕”之称的陈燕燕的早期默片。
8、《青年进行曲》大剧作家田汉的忧国忧民的应时之作。
9、《太太万岁》张爱玲的“小资情调”代表作,点不是女主角的“太太”,而是喧宾夺主的大有“观众缘”的上官云珠。
10、《桃李劫》袁牧之和陈波儿的珠联璧合。
11、《啼笑因缘》“言情大圣”张恨水加上“电影皇后”胡蝶,精心演绎一出青年男女的爱情悲喜剧。胡蝶一人饰两角,对当时的观众来说是倍感好奇。
12、《万众一心》民族电影加抗战题材的双相结合。
13、《西厢记》“银幕慈母”林楚楚的古装扮相,中国最早把王实甫的古典名著改编拍成的电影。
14、《塞上风云》当时话剧界的明星,如陈天国、舒绣文和黎莉莉等联合主演的一部少数民族题材的应景之作。
15、《夜半声》年拍摄、被誉为早期电影名片的称“中国第一部恐怖片”。
16、《游击进行曲》《青年进行曲》的姊妹篇。
17、《大路》一部男性电影,充满阳刚之气,金焰的代表作,聂耳的(开路先锋),陈燕燕、黎莉莉的花枝点缀。
18、《铁扇公主》中国动画片鼻祖“万氏兄弟”的第一部动画长片。
19、《摩登女性》著名影星欧阳莎菲的个人电影代表作,一部维护女权的新潮电影。
20、《清宫秘史》周璇与舒适主演。当年宏大的电影巨制,后来被主席点名批判、并与主席“关于爱国主义还是主义?”的千古奇冤相牵连、还由此气死该片的导演朱石麟。
21、《渔家女》“金嗓子”周璇与“袖珍小生”顾也鲁联合演绎出一出富家少爷爱上可爱的渔家姑娘的爱情故事。著名的曲(疯狂的世界)便是源于此片。
22、《脂粉场》又一部由“电影皇后”胡蝶主演的电影。
23、《不了情》张爱玲的言情故事,刘琼、陈燕燕的男女情事,当年大上海典型的“小资情调”,剧情缠绵悱测,堪称文艺类型片的代表作品。后来,还又发展到香港的同类片名和不同内容的一种无限延续。
24、《长相思》周璇和舒适的又一部时装电影,著名曲《夜上海》就出自此片。
25、《船家女》“标准美人”徐来和当年的当红小生高占非主演。
26、《慈母曲》顾名思义,“银幕慈母”林楚楚的电影代表作。
27、《恶邻》一部题材狭小的无声电影小品。
28、《儿子英雄》没有任何名气,但很有广泛的社会意义。
29、《二百五小传》田汉编剧,另名《梨园英烈》,把传统的故事和戏曲演员的悲欢离合结合一起,增强故事的戏剧性。
30、《风雨江南》另名《结亲》,用讽刺的手法表现一幕“结亲”的闹剧,后来的《抓壮丁》的风格与之有异曲同工之效。著名小生冯喆一扫“英俊小生”的模样,扮演了一个迂腐的老地主,令人叫绝。
31、《风云儿女》该片的出名,主要来自于片中结尾处的《义勇军进行曲》,也就是后来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令人浩气回肠的国。
32、《腐蚀》从严格意义上来讲,此片并非列入中国早期影片当中,因为它是在年由上海的文华拍摄的。电影是根据著名作家茅盾的长篇小说改编,电影较好的体现了小说中主题的精髓。
33、《孤城烈女》陈燕燕的形象一反常态,所以,“四大名旦”的头衔当之无愧。
34、《关不住的春光》赵丹、徐韬、王为一作为“新疆难友”加多年知己好友,在银幕前后唯一一次的友情合作。女主角是与金焰离婚之后的王人美。
35、《秋海棠》秦瘦鸥的小说,马徐维邦的导演,李丽华的主演,一出旧中国戏曲演员催人泪下的爱情绝唱。
36、《红楼梦》曹雪芹的传世名著,在百年来的影坛上不知演绎了多少回。此番由当年的“四大名旦”之一的袁美云反串“公子哥”贾宝玉,周璇扮演林黛玉,凤扮演薛宝钗,清一色的漂亮女明星,令人眼花缭乱,美不胜收。
37、《联华交响曲》由几部短片共同组成,贴近现实的写实作品。
38、《还乡日记》张骏祥与白杨短暂恋情的银幕合作,另一部是张骏祥导演、白杨与金焰主演的《乘龙快婿》。
39、《混江龙李俊》早期的武打功夫片,取材于“四大古典名著”之一《水浒传》章节。
40、《浪淘沙》吴永刚的“另类”导演作品,是中国影坛最早的探索影片,全片仅有2个人物,金焰和章志直把“逃犯”和“警长”这两个剧中人的鲜明性格,表演得很有层次。
41、《恋爱之道》冯喆和舒绣文继《裙带风》的再次银幕合作。此片在香港上映时引起广泛影响。
42、《明末遗恨》著名小生梅熹和“四大名旦”之一顾兰君的古装演出,该电影是在当时话剧演出轰动后开拍此片。
43、《母与子》卢碧云与张伐的主演,家庭生活和夫妻、母子亲情表露得真切感人。
44、《女儿经》女儿家的私事、烦恼事,这类题材在今后多年常演不衰。
45、《前台与后台》著名电影费穆的“实验性”电影作品。
46、《青春之》与年北影厂的建国十周年的献礼片同名但内容却与之截然不同。前者是又名《青春颂》的充满“小资情调”的文艺生活片,而后者则是革命题材的典范杰作。
47、《的巨掌》“左翼”昆仑在解放之时的顺应新形势的过眼云烟之作。
48、《桃花泣血记》“电影皇帝”金焰与一代“无冕影后”阮玲玉的美丽与哀愁。
49、《天伦》传统的故事,传统的情节,传统的题材。
50、《体育皇后》黎莉莉的健美与风韵,早期明星的造星声势。
51、《天明》不错的题材,陌生的电影,深邃的立意,却距离太遥远。
52、《天堂春梦》路明、石羽、蓝马、上官云珠,四大影星,他/她们都是当时红透半边天的影星,该片也在中国影坛上享有一定的声誉。
53、《武则天》同类题材在不同年代反复上演,百演不厌,这是当年“四大名旦”之一的“顾兰君版”的大型宫庭巨制。
54、《希望在人间》上官云珠和蓝马继《天堂春梦》、《万家灯火》后再度联手,由银幕上的“夫妻”演变成真实生活中短暂的“情人”。
55、《相思债》一部模仿好莱坞的充满悬念的文艺类型片,在同时期不多见,很好看,戏中的插曲也很有味道。
56、《如此繁华》如此酸甜苦辣,如此悲喜交加。
57、《都风光》看尽大人物和小人物的前前后后,里里外外。
58、《少奶奶的扇子》根据外国作家王尔德的著名小说改编,此剧曾多次被中国影人搬上银幕,这部影片是由“四大名旦”之一的袁美云和英俊小生梅熹主演。
59、《生死恨》著名京剧表演梅兰芳主演的中国第一部人工上彩的京剧戏曲艺术片。
60、《新旧上海》狭义上的“新”与“旧”之间的老上海之比。舒绣文主演。
61、《新女性》一代影星艾霞自杀后复活于银幕,阮玲玉精心倾情的电影代表作。
62、《野玫瑰》王人美的美丽与粗野,金焰的率真与纯情,两个鼎盛时期的红粉佳人和英俊小生的“最佳银幕伴侣”与“最佳生活爱人”的影坛结晶。
63、《雪中孤雏》一部煽情的悲情故事。
、《压岁钱》并非儿童题材,而是成人的事情。
65、《遥远的爱》秦怡和赵丹扮演的一对志不同、道不合的挂名夫妻,明星效应是这部影片的突出光彩。
66、《夜店》该片来自于大作家高尔基的小说《在底层》,众明星捧场。
67、《一串珍珠》观看默片时期的无声形体,好似恍然隔世之感。
68、《银汉双星》又一部张恨水的“才子佳人”、“鸳鸯蝴蝶”,金焰是演出此片的“情场高手”。
69、《表》类似《三毛流浪记》,旧社会儿童的悲惨遭遇。
70、《姊妹花》“电影皇后”胡蝶闻名海内外的佳作,她一人扮演大宝、小宝两个贫富悬殊的姊妹,面貌相同性格各异,只可惜该片的姊妹片《再生花》现在不复存在。
71、《小城之春》年开拍,距离50年之后神奇地被世界权威电影机构评为中国唯一一部的世界十大经典名片。影片给人最大的感受是那浓浓的挥抹不去的乡思情愁。
72、《万家灯火》上官云珠和蓝马继《天堂春梦》、《希望在人间》后再度银幕结缘。
73、《一江春水向东流》距今为止,上座率最高、放映周期最长、观众观看人数最多的一部不可多得的经典电影佳作。
74、《十字街头》含泪的喜剧,带笑的悲楚,冷酷的现实,还有白杨和赵丹的风华正茂。
75、《三毛流浪记》雅俗共赏、老少皆益的儿童经典形象和儿童经典故事,同类题材时隔多年至今无可与之比肩。
76、《乌鸦与麻雀》看完此片,你才会懂得什么叫做“中国早期电影的典范”。
77、《神女》全片仅有三个人物出场,两段连贯的情节发展,一个形象鲜明的伟大女性—那就是阮玲玉。
77、《丽人行》上官云珠的转型,黄宗英的成熟演技,还有曾经风靡影坛“沙莉年”的沙莉,三个女性一台好戏。
78、《春蚕》大文豪茅盾早期的小说搬上同样是早期的中国银幕。
79 《孤岛天堂》电影蔡楚生的代表作,黎莉莉的风情万种,在银幕上尽现。
80、《劳工之爱情》又名《掷果缘》,最早银幕上的工人阶级、劳动的谈情说爱,只可惜是默默无闻的默片。
81、《情海重吻》比《劳工之爱情》进一步,但美中不足的仍是难听明白。
82、《方珍珠》老舍的原著,陶金的“破风筝”,戏曲演员的一出爱与悲。
83、《狼山喋血记》电影费穆的“实验作品”,比这出寓言故事更为称奇的是银幕之外的惊天秘密。
84、《宁武关》戏曲的原汁原味,与中国第一部电影的问世之作《定军山》一脉相承。
85、《忆江南》田汉的名剧,周璇和冯喆的主演,其中,冯喆的英俊潇洒,周璇的一人分饰两角,都显示出大明星的风采和无法抵挡的超人魅力。
86、《三个摩登女性》阮玲玉、陈燕燕、黎灼灼和金焰,三女一男组合成一幅三十年代青年男女的“浮世绘”。
87、《蝴蝶夫人》模仿外国名剧,迎合流行潮流,不是正宗,但很有味道。
88、《春残梦断》大明星刘琼和李丽华的文艺片典范。
89、《母亲》范雪朋、顾兰君等明星都演过同名的“母亲”,此次由秦怡主演的母亲,别有一番感觉,因为当时才二十几岁在影片中要将母亲从24岁一直演到74岁,是锤炼一个杰出演员最佳的良机。
90、《青青河边草》大明星凤和严俊再次演绎中国版的《魂断蓝桥》,故事情节感人至深,结局把原片的悲剧收场,改为更符合中国百姓容易接受的“大团圆”。
91、《夜来风雨声》凤与另一小生的爱情悲情,女主人公的不幸遭遇,不知让多少观众留下同情的泪水。
92、《新渔光曲》著名的《渔光曲》之后,再并非“狗尾续貂”的成功演绎。
93、《西厢记》这回是周璇的红娘,慕容婉儿饰崔莺莺,白云演张生,片中的《花好月圆》由周璇演唱,好听又流行。
94、《失去的爱情》秦怡与金焰结合后唯一一次的银幕合作,电影中两人演的是悲剧,而现实生活中两人却是新婚的喜剧开篇。
95、《幸福狂想曲》赵丹与黄宗英银幕上的首演伴侣,而银幕下的两人也由此片喜结良缘。
96、《假凤虚凰》石挥与李丽华的讽刺喜剧,由此还引发出当年上海界理发行业的集体大。
97、《裙带风》冯喆与舒绣文的时事讽刺剧,话剧先红,电影后续。
98、《龙凤花烛》英俊小生冯喆一人扮演两兄弟,与小鸟依人的陈燕燕两情相依。
99、《鸾凤怨》青年男女的恩怨情天,爱恨情愁。凤与冯喆一对“金童玉女”的最佳银幕搭档,到了16年之后又在银幕上联合演出了另一出“才子佳人”的《桃花扇》。
、《共赴国难》第一部以反对日本侵略为内容的故事片,它让电影呐喊出民族革命的呼声,点燃起大众救亡的火焰,当时的观众赞誉它为一部不可多得的佳作。
㈤ 电影《金沙江畔》简介
导 演
傅超武
编 剧
陈清、黎白、傅超武、穆宏
主 演
冯喆 张伐
类 型: 故事片
地 区: 中国大陆
色 彩: 黑白
制作公司: 天马电影制片厂
演职员表:
演员:
冯嚣(金明)
穆宏(谭文苏)
张伐(桑格土司)
齐衡(金万德)
曹雷(珠玛)
崔超明(仇万里)
卫禹平(特派员)
赵抒音(金秀)
中叔皇(师长)
于冲(捷仁叶巴)
董霖(仇九)
王琪(罗长林)
孙永平(唐小苗)
李康尔(刘大庆)
史原(仇三)
高运昌(喇嘛)
张云立(警卫员)
向梅(护士)
导演助理:邓逸民、张鸿眉
摄影: 查祥康
特技摄影:梅云熹
制片主任:迟习道
录音: 黄东萍
剪辑: 诸锦顺
美工: 葛师承
作曲: 寄明
演奏: 上影乐团
指挥: 陈传熙
化装: 倪亦非
特技设计:曹有光、张殿云
顾问: 肖庆云
内容简介:
川北高原,群山重叠,风云变幻。1936年,红军为了北上抗日,沿着崎岖栈道,攀越断崖绝壁,来到金沙江畔。蒋介石反动派企图阻挠红军渡江,派遣特派员到黑河城与大土豪仇万里秘密勾结。仇万里调动地方反动武装阻击,又使出一个恶毒的离间计:命令手下爪仇九乔装红军,过江抢劫藏族大土司桑格的独养女儿珠玛,挑起大土司对红军的仇恨。珠玛生命危险,幸被红军前卫部队抢救下来。仇万里阻击红军失败,纵火焚烧黑河城里的粮仓,给红军留下一座烟火弥漫的空城。红军解放了黑河城,粮食得不到补充,同时,金沙江是天险江河,激流难渡,前有埋伏,后有追兵,处境十分困难。但是,红军前卫部队终于在敌人猛烈的炮火袭击中,神速强渡了金沙江,又继续飞跨那气势险恶连绵不断的高山峻岭,攀登那空气稀薄怒风卷雪的陡峭冰峰,越过那风沙蔽日荒无人烟的茫茫草地,到达藏区边沿。仇万里抢先潜入藏区,伪称珠玛已被红军杀死,并提供弹药武器,挑拨土司攻打红军;他又破坏了水槽,断了红军的水源给养。在这严重关头,前卫部队团政委派指导员金明带领一个班送
珠玛上山,向土司说明党的民族政策。仇九发现珠玛,想乱枪将珠玛打死,金明识穿敌人诡计,急忙以身掩护珠玛,另派战士唐小苗上山去给土司送信。土司看信知珠玛尚在人间,面质仇九。仇万里惟恐阴谋暴露,当场将仇九打死,又暗将唐小苗杀害,而后假惺惺地要离开藏区,对土司进行诈骗要挟。红军为了彻底揭破敌人阴谋,又派金明冒险上山与土司谈判。珠玛对红军逐渐了解,将随身佩带的宝珠交给金明带给她的阿爸。土司看见珠子,半信半疑,决定派亲信捷仁叶巴下山去看个究竟,但是表示如果太阳下山前看不见珠玛回来,就要杀死金明。捷仁叶巴下山,遭到仇万里爪牙暗算,他负伤爬到红军驻地,将情况告诉红军。政委派一个班带着珠玛,抄小路飞速上山。夕阳西斜,土司广场上号角声声凄厉,仇万里唆使土司杀害金明。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珠玛赶到。仇万里畏罪窜逃,坠入金沙江毙命。风紧,雨急,红军在为革命英勇牺牲的烈士墓前致哀,并与藏民告别,继续艰苦行军。
该片描述了红军长征途经藏区时受阻的过程。在困难的时刻,红军指战员坚决执行党的民族政策,说服和感召土司,挫败国民党反动派的阴谋。从而打开道路,继续北上。
影片以浓重的笔墨,描绘了金明等红军指战员临危不惧,顾全大局的英雄形象,片中情节曲折紧张,人物关系复杂,呈现出当时的历史背景下纵横交错的社会矛盾和红军北上抗日的艰难。
影片对于藏区风物人情、生活习惯的渲染,也为作品增添了艺术光彩。
㈥ 红日电影演员表
《红日》演员表 :
张伐
饰 沈振新
高博
饰 丁政委
中叔皇
饰 朱参谋长
里坡
饰 刘胜
杨在葆
饰 石东根
㈦ 张伐的代表作品
张伐的电影“处男作”是《乱世风光》,由柯灵编剧,吴仞之导演,石挥主演,张伐在片中任配角。该片于1941年由金星影片公司摄制,但影片完成时,日军已经占领上海租界,影片被删剪得支离破碎,不久又被禁演,因此影响不大。
抗战胜利后,大批话剧演员登上银幕,张伐即是其中的佼佼者,一跃成为银坛“硬派小生”。他在战后短短的三年内,一共主演了十多部影片,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母与子》《太太万岁》和《夜店》,这三部影片都是文华影片公司出品,也可以说是张伐的电影杰作。
《母与子》是由著名导演李萍倩根据俄国戏剧家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剧作《无罪的人》改编。该剧在中国话剧舞台上演出时,剧名改为《舞台艳后》。影片《母与子》的剧情是:少女黄素和男友生下一个“私生子”之后,就被男友抛弃,孩子也被男友骗走。十六年后,黄素成为一代名优,来到上海某戏院演出,戏院的老板竟是她十六年前的男友,而剧团里的青年演员韩晨,因为是“私生子”被人们瞧不起——他就是黄素的亲生儿子……影片中的黄素,由著名话剧演员卢碧云扮演,而私生子韩晨则由张伐扮演。张伐在影片中的表情:孤僻,冷峻,悲痛,愤恨,“带给观众十二万分的好感”,张伐成功了!
《太太万岁》则是张爱玲的电影处女作,故事描写一名家庭主妇陈思珍,她为了想让丈夫飞黄腾达,用撒谎的手段得到了父亲的资助,丈夫办起了公司,事业很发达,却在外面有了姨太太,由于迷恋外室,丈夫无遐过问公司业务,公司突然破产了!陈思珍痛定思痛,决定和丈夫离婚……
片中陈思珍一角由著名话剧演员蒋天流扮演,张伐则扮演陈的丈夫,这是一次转型的表演——由孤傲的“私生子”转为“没有出息的丈夫”;但张伐却出色地驾驭了这个新的角色,演来可圈可点,显得功力不凡。
《夜店》是将原若干剧团的舞台剧搬上影幕的,编剧和导演还是原班人马,柯灵对原剧进行了再创作,在人物的刻画和情节的安排上,使之更加中国化、电影化。而佐临在导演处理上也下了功夫,对每个镜头都进行精心的设计。
在主要演员的安排上,除了石挥和张伐仍旧扮演原来角色之外,特邀京剧坤伶童芷苓出演赛观音,金嗓子周璇出演石小妹。张伐在影片中扮演的杨七郎,并没有沿用舞台上的表演程式,而是力求使之“电影化”。杨七郎这个角色成为张伐的“绝活”,此后《夜店》虽然多次在舞台上演出,至今还没有一位演员能够超越张伐的演技。 上海解放了,张伐走进了新时代,成为上海电影制片厂的主要演员。张伐深知作为一名新时代的电影演员,单有表演技巧是不够的,必须深入生活和提高思想,于是先后奔赴工厂、农村和部队,和工农兵打成一片,并积极争取在银幕上表现他们。
他在《农家乐》中扮演农民;他在《伟大的起点》《幸福》《黄浦江故事》中扮演工人;他在《翠岗红旗》《红日》中扮演解放军;他在《龙须沟》中扮演洋车夫……这些银幕形象都得到观众的喜爱;与此同时,他还主演了话剧《骆驼祥子》,在舞台上创造了无与伦比的“祥子形象”。
1966年,一场浩劫来到,张伐当然也不能幸免,由于“莫须有”的罪名,他被关押了四年,去干校劳动了五年,还有……灾难终于成为过去,“文革”结束后,张伐又焕发了青春,他参加了电影《子夜》的拍摄,又在电视剧《长夜行》中扮演了主要角色,特别使他感到兴奋的是,他应邀参加话剧《夜店》的演出。
那是1986年,为了纪念他的恩师黄佐临从事影剧事业五十周年,话剧界举行专场演出,张伐仍旧扮演杨七郎,和他演对手戏的仍旧是四十年前的老搭档童芷苓,张伐这时候虽然已经是白发苍苍,但还是怀着一颗激动的心,染了头发,一丝不苟地在舞台上表演他的“绝活”。演出结束后,很多演员在暴风雨般的掌声中流下了晶莹的泪,张伐的眼睛也湿润了!
此后,由于疾病缠身,张伐不得不远离摄影机和舞台……1993年12月12日,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在北京向十二位“老一辈电影表演艺术家”颁发了“特别荣誉奖”,张伐也名列其中,这正是为张伐半个世纪的演艺生涯,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作为演员,曾经拍摄过的电影:
T省的八四、八五年(1986) .... 第一书记
女局长的男朋友(1986) .... 周父
最后的太阳 (1986) .... 袁圣礼
滴水观音(1984) .... 公安局长
二十年后再相会(1984) ....袁达
最后的选择 (1983) .... 冯慕白
大小伙子 (1983) .... 老队长
鼓乡春晓 (1983) ....省委书记浪花细沙 (1983) .... 爷爷
邻居(1982)...局长(上影厂)
海望(1981) ....曾志远
子夜 (1981) .... 吴老太爷
复仇者的忏悔(1981)
我们有亲人 (1979) .... 唐书记
蓝光闪过之后(1979) ....唐辉
平鹰坟(1978) .... 吕镇山
江水滔滔 (1976) .... 纪宝泉
征途(1976) ....李德江
家庭问题 (1964) .... 杜师傅
红日(1963) ....沈振新
金沙江畔 (1963) .... 桑格土司
风流人物数今朝(1960) .... 宋师傅
不老松 (1959) .... 周老头
黄浦江的故事(1959) .... 常桂山
前方来信 (1958) ....王辉
幸福 (1957) .... 胡师傅
张伐
闽江桔子红 (1955) .... 杨才发
伟大的起点 (1954) .... 陆忠奎
斩断魔爪 (1954) .... 张处长
龙须沟(1952) ....丁四
翠岗红旗 (1951) .... 江猛子
农家乐(1950) ....张老五
喜迎春 (1949)
鸡鸣早看天 (1948)
街头巷尾 (1948)
肠断天涯 (1948)
平步青云 (1948)
人尽可夫 (1948)
悬崖勒马 (1948)
夜店 (1948)
母与子(1947)
太太万岁(1947)
乱世风光(1941)
㈧ 电影演员张伐的儿子是张艺谋吗
不是,张艺谋的父亲张秉钧是原国民党军官,陕西临潼人。而张伐是黑龙江人,两人没有任何关系
㈨ 翠岗红旗电影观后感
翠岗红旗电影观后感:
这部影片中演得最好的是于蓝,表演自然流畅,以无招胜有招。男主角张伐演的就一般了。我对张伐的表演一向不怎么感冒,总感觉他有点“装”,老是端着,也可能他风格本来就是这样。
片中有一个情节,就是江师长和儿子见面,张伐本应非常激动,我都酝酿好情绪了,准备看到感人的场面,可惜这段戏没有深入展开就过去了。后面夫妻重逢,于蓝的表演非常动情,而张伐则依旧很淡漠,也没能催人泪下,这是本片两处重大遗憾。按说那时还没有批人性论,导演不应该有框框。
本片是我看到陈天国演的第二部电影,他在片中基本上就是一个符号,一个活动道具,没什么大毛病,也没什么出彩之处,比较概念化。
片中有个情节不大合理:
孙羽跑下山后,敌人把于蓝抓起来审问。她此时应该做的是掩饰自己,至少也应沉默不语,反正解放军已经来了,很快就可以看到胜利了,此时应该做的是生存第一,活下来迎接解放。但于蓝却在此时突然指着陈天国大骂,暴露了自己的身份。
按情节发展,陈天国应该立即枪毙她,这样她就白死了。但陈没有枪毙,还让她活着,结果看到了胜利,大团圆结局。这是编剧的良苦用心,不想让观众看到一出悲剧。想法可以理解,但并不合乎情理。
㈩ 跪求《平鹰坟》1978年在线免费播放百度云资源,张伐主演的
链接: https://pan..com/s/1ISVSAhEofzZP20hst9mNAQ
张万庆假借所谓"公议"的名义杀一儆百,判罚吕镇山为死鹰披麻戴孝,捧牌位出鹰殡,筑鹰坟,树鹰碑,将早就想占有的吕镇山的2亩6分地折价为鹰的殡葬费判给张继祖。这一切引起群众和吕镇山的反抗。
张继祖将吕镇山打昏,以将吕明松和胡庆奎暗害,却散布谣言说他们烧了张家的房子逃跑了,并扬言要将吕镇山全家抓去下狱。吕镇山的妻子走投无路悬梁自尽。吕镇山悲愤地刻下"我要地"、"报仇雪恨"的石碑,埋在被抢走的地里,把小儿子托给胡庆奎的妻子,只身出走。
10年过去了,虎岭镇解放了,吕镇山回来了,他和儿子重逢,与土改队长燕永红接上了党组织关系,并担任农会会长。张万庆暗中收买了已经打入我政权内部担任了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