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谈谈你对电影《地道战》的看法
《地道战》这部影片至今仍让人百看不厌。影片智能双全的高传宝,一片忠诚的老钟叔,还有那个汉奸汤司令以及那个穷凶及恶的日本山田队长,都在我大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就如片中的那些动听的音乐也如天簌,紧紧萦绕耳际,挥之不去。
“地道战,嘿地道战,埋伏下神兵千百万……”这熟悉的旋律又在耳边响起,它铿锵有力,极富有感染力,使我听后顿时热血沸腾,冥冥中产生了一种冲动,一份渴望,一丝感动,爱国情结又一次在心中涌起。
今年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在这个意义重大的年份,妈妈和我利用暑假的一天,一起又一次的观看了爱国主义影片――《地道战》,让我们有一次重温了旧日历史的残酷,再现了日本侵略军在中国这片富饶广袤的土地上犯下的滔天罪行……
1942年,日寇对我冀中根据地进行“大扫荡”,高家庄英勇的男女民兵,从四面八方齐集村口,准备战斗。我根据地人民为了保护自己、消灭敌人,采用了不少巧妙的战法,地道战就是其中之一。冀中根据地人民民兵队长高老忠和民兵隬长高传宝的带领下,把家中土洞和地窖挖成相通的地道。但有一次,小鬼子山田队长率日军在天黑之际偷袭高家庄,这事被老钟叔发现了,高老钟意识到鬼子进村将是老百姓的一场灾难。面对凶恶的日本鬼子,他一路小跑,毅然来到村中的老槐树下,解开绳索,拉响了那口报警的大钟,就在钟声回荡在高家庄的上空时,山田的枪声也响了,这位忠诚的老钟叔倒在了山田的枪口下……高家庄人民被激怒了,他们望着老钟叔的遗体,立下了铮铮誓言,他们要为老钟叔报仇!
1943年夏,高传宝利用地道的翻口击毙了混进高家庄的特务。日军分队长山田纠集了几个据点的兵力进行报复,但却被地道内神出鬼没的高家庄民兵们打得浇花流水。日军在遭到抗日队伍的英勇反抗后,对高家庄的抗日武装力量既怕又恨,想方设法要扑灭这股抗日的火焰。
不好!地道口被狡猾的敌人发现了,我的心随之也提了起来。他们不敢贸然进去,竞用几台抽水机轮番地往地里灌水,毒气也在鼓风机的煽动下,直扑地道!别担心,他们有他们的打法,咱们有咱们的招数,几经改造的地道,既能防水,也可防毒。你听,解说员那富有磁性的声音“水是珍贵的,应当让他流回原处,烟是有毒的,不能放进一丝一缕。”鬼子已经没有了花招,咱们要开始动手了!整个高家庄,村里村外,到外都成了埋葬日本帝国主义的汪洋大海,房上房下,火坑上,灶台下,到处都是复仇的枪口和子弹,冀中的平原上,到处是抗是武装,烧杀抢掠、作恶多端的小日本,在抗日战斗的滚滚洪流下,变成一群无头苍蝇!敌军大败,原本耀武扬威的他们,现已闻风丧胆,以前狼烟四起的高家庄,现已欢呼雀跃:以前气势汹汹的鬼子,现已抱头鼠窜……我们胜利了!振奋人心的歌儿又响了起来,那催人奋起的旋律,那慷慨激昂的节奏让我感慨万千。顿时,我觉得我自己作为一名中华民族的炎黄子孙而感到自豪、骄傲。
冀中人民们那英勇顽强的斗争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面对着日本鬼子的“烧光、杀光、抢光”政策,他们临危不惧,坚贞不屈,仍然英勇奋战,赶起了侵略者,保住了冀中平原,保住了自己的土地。与他们相比那些汉奸,那些卖国贼是多么可耻!这些人不但背叛了祖国,同时也背叛了自己!他们是中国的败类,是中国人的耻辱!
电影结束了,我还意犹未尽。有人说地道战中的地道是奇迹,而我说冀中平原的劳动人民们才是奇迹!是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创造了地道,是他们用自己的生命捍卫了自己的家园!他们也在我们抗日战争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我们青少年从现在开始就应该培养爱国之心。据说,第一个为亚运会捐款的就是一个少年儿童,她叫颜海霞。当她从《中国少年报》上得知十一届亚运会在首都北京召开,就第一个为亚运会捐出了自己的零用钱。有人问她:“海霞,你是怎样想起要为亚运会捐款的呢?”她笑了笑只用了短短的几个字回答了这个问题:“因为我也爱祖国!”这就是我们中国儿童的共同心声!
从古到今,炎黄子孙的爱国事例不胜枚举。郑成功、林则徐、张自忠、王小二、钱学森……他们都是民族的骄傲,我们学习的好榜样!我也是炎黄子孙,也有一颗赤子之心,也对祖国充满了无限的爱。但我深深地懂得,要将理想变为现实,就必须加倍努力学习,汲取更广博的知识,只有这样,长大才能有所作为,才能把一颗火热的中国心奉献给我的祖国!
http://..com/question/30953132.html?si=1&wtp=wk
② 适合小孩看的战争电影(全列出来)
三毛从军记,小小飞虎队,地道战,拯救大兵瑞恩,希特勒都名单
③ 小学生看的红色爱国电影有哪些
小学生看的红色爱国电影有《地道战》、《地雷战》、《闪闪的红星》、《鸡毛信》等。
《鸡毛信》是1954年由上海电影制片厂摄制,石挥执导,蔡元元、蔡安安、舒适等人主演的一部抗战故事片。影片主要讲述了龙门村的儿童团长海娃奉命给八路军送鸡毛信的路上所发生的故事。
儿童团的团长,名叫海娃,他接受了民兵中队长(他父亲)让他送鸡毛信的紧急任务以后,拿着放羊鞭子赶着一群羊,就毫不犹豫地踏上了征程。
他刚一进山谷,迎面就来了一群日本鬼子兵。无法躲避,为了躲过敌人的搜查,确保鸡毛信安全送到八路军负责人手中,海娃把鸡毛信绑在了一只羊的尾巴下面。就这样渡过了一关。
④ 冀中的地道战后来被拍成什么 抗战英雄故事片还有什么
冀中的地道战后来被拍成著名电影《地道战》,抗战英雄故事片还有
1、《平原游击队》
1943年秋,我华北抗日根据地遭到日寇的“扫荡”,游击队长李向阳奉命率队深入敌人后方的县城,以牵制敌人松井部队力量,使他不能进山增援;同时,还要保住存在李庄的公粮。
地主杨老宗向日寇中队长松井告密,松井立即带兵前往李庄搜索。李向阳及时将游击队和群众带入地道,在地道里出其不意地袭击敌人。松井把老百姓赶出地道,威逼群众们交出公粮,并杀害了老勤爷和小宝子。
为了救乡亲们,李向阳组织队伍攻打县城,迫使松井从李庄撤回县城守卫。后来李向阳第三次进城,打死汉奸杨老宗,烧了敌人的粮食。
2、《地雷战》
影片剧情的组织生动、感人,导演以黄村民兵在威震敌胆的地雷战中大显身手的史实为素材,处理得质朴而灵活。
民兵英雄的勇敢、智慧、不屈不挠与日寇的狡诈、凶险和残酷形成尖锐的对峙,并在反复较量中展现出各自的形象特征。该片还较好地烘托了胶东农村的地方风貌,不仅带来了一定的审美价值,同时也对体现人民战争的思想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3、《小兵张嘎》
《小兵张嘎》,改编自作家徐光耀的同名中篇小说。讲述了河北省保定市小嘎子在老钟叔,老罗叔,区队长,奶奶的引导下,成为一名名副其实的八路战士的过程。
《小兵张嘎》是一部严肃的抗战史诗,它场面并不宏大、哲理也不那么深邃,但它依然以它独有的方式刻画了中国抗日战争大背景下几个少年儿童艰难的成长史,并用它独有的笔墨准确地勾勒了民族不屈的脊梁和各色人等在特定历史境遇中的心路历程。
4、《鸡毛信》
影片以海娃送鸡毛信作为全片的主要线索,结构单纯,情节曲折,一个悬念接着一个悬念。正是在曲折跌宕的惊险情境中,影片以生动细致的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坚贞顽强、机智勇敢的抗日小英雄海娃的艺术形象。
影片从内容到形式都很注重儿童情趣。片头字幕像一本连环画.一页一页揭过,使少年儿童观众像翻看连环画一样亲切。每一片断的开头,也模仿连环画的说明写上字幕,对背景、环境、人物心情做出说明,用生动诙谐的旁白道出,强烈地抓住了少年儿童观众的注意力。
5、《狼牙山五壮士》
《狼牙山五壮士》是由八一电影制片厂出品,史文炽执导,高保成、李力、李长华、张怀志、霍德集主演的剧情片。于1958年在中国内地上映。
该片是根据抗日战争时期的一个真实事件写作的。该片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五位八路军战士为掩护党政机关、部队和群众转移,和日军作战到弹尽粮绝后跳下山崖的悲壮故事。
该片生动形象地展现了五位八路军战士勇敢战斗、不怕牺牲的革命英雄精神和坚贞不屈、视死如归的民族气节。
⑤ 《地道战》的主要内容
该片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为了粉碎敌人的“扫荡”,河北省冀中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创新地利用地道战的斗争方式打击日本侵略者的故事。
剧情简介——
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不断发展壮大,1942年,日寇对冀中根据地进行“大扫荡”,根据地人民为了抵御和打击日寇,想出了不少巧妙的办法,地道战就是其中之一。
冀中地区高家庄人民,在党支部书记高老忠和民兵队长高传宝的带领下,把几家的土洞和地窖挖成相通的地道,留几处出口,用以和日寇周旋。但是在一天夜里,黑风口据点的日寇偷袭高家庄,高老忠敲钟警告壮烈牺牲,地道遭到了敌人的破坏。高家庄人民总结教训,将仅能容身的地道改造成既能藏身又能出击的多功能地道。
1943年夏天,高传宝利用地道的翻口击毙了混进高家庄的特务。日军分队长山田纠集了几个据点的兵力进行报复,但却被在地道内神出鬼没的高家庄民兵们狠狠地教训了一顿。高家庄人乘胜前进,把地道从村内沿伸到野外,成为纵横交错的地道网络,变防御为进攻。
区长赵平原制订了“围点打援”的战术,想吸引黑风口的日伪军出洞,但是狡猾的山本,却以偷袭高家庄的办法来解西平之围。高家庄民兵和八路军主力及游击队一道并肩作战,一举拔掉了黑风口据点,消灭了进犯高家庄的敌人,取得了这场战斗的胜利。
(5)儿童大电影的地道战扩展阅读:
角色介绍——
1、高传宝 演员朱龙广
高家庄民兵队长。高传宝的原型叫刘傻子,是个农民,是个天不怕地不怕的人,很鲁、很愣。高传宝在赵区长的教育下顿时醒悟,带领游击队员们利用黑夜的掩护悄悄了将地窖改造成地道,形成了既可以藏身又可以打击敌人的地下长城。
2、高老忠 演员王炳彧
高家庄群众在党支部书记高老忠,与民兵队长高传宝领导村民,及时应变,把土洞、地窖改造成几家相通的多口地道。某夜,黑风口据点的日军偷袭高家庄,高老忠为掩护村民疏散逃离,不顾个人安危,孤身跑到村里的大槐树下为村民敲钟报警。
3、赵平原 演员张勇手
黑风口据点的日军偷袭高家庄,高老忠为敲钟报警献出了生命,地道遭到破坏,幸亏区长赵平原带领游击队和民兵及时赶到,群众始免于难。
⑥ 适合小学生看的红色主题电影有哪些
1、《地道战》
《刘胡兰》是由冯白鲁执导战争片,胡宗温、陆小雅参与演出,讲述的是刘胡兰的心灵里从小就种下了仇恨的种子。红军来了,把地主吕善卿家的财物分给了穷人。刘胡兰从红军战士孙同志讲的故事里,懂得了革命的道理。
⑦ 找一部地道战题材的儿童老电影
《红孩子》1958?
导演: 苏里
编剧: 乔羽 / 时佑平
主演: 陈克然 / 宁和 / 王和永 / 陆贞冀 / 关敬熙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语言: 汉语普通话
上映日期: 1958-04
又名: Red Children
⑧ 地道战电影梗概
1941年,河北平原抗日根据地的道沟地道战,是这种形式的前身,但当时还不普遍,也不完善。1942年敌人大扫荡以后,斗争环境异常残酷。为了便于我军民坚持平原对敌斗争,党根据几年来开展道沟地道战的经验,在广大平原地区领导军民进一步开展了地道战。初期的地道主要是为了我地方干部隐蔽斗争,在一些党员或“堡垒户”的住宅院内,挖掘能容纳一、二人的小地洞。虽然这种地道在反“扫荡”中起了一定的作用,但很不灵活,一旦被敌人发觉,没法躲避。为了使敌人不易发现洞口,就逐渐把洞口加以改善或挖两层,或修两个洞口,或把两个洞连接挖通。这样,虽有了一定的灵活性,但它只能作为临时藏身躲险的处所。
从1943年开始,地道战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冀中平原和冀南一些地方,逐渐形成了房连房、街连街、村连村的地道网,形成了内外联防,互相配合,打击敌人的阵地。地道战开始后,敌人也曾费尽心机,采用寻找洞口和放火、放水、放毒等办法进行破坏。但是,党领导群众不断改进地道,使其更加完善。为使敌人不易发现洞口,除对群众进行必要的保密教育外,还把洞口巧妙地隐蔽起来,用墙壁、锅台、水井、土炕做掩护;为使敌人不敢进入洞内,在洞口修筑陷阱、埋设地雷、插上尖刀,或者在洞内挖掘纵横交错的“棋盘路”;为了防止敌人用水、火、毒破坏地道,还在洞内设有卡口、翻板和防毒、防水门,或者将地道挖得忽高忽低、忽粗忽细、并且设有直通村外的突围口。这样,地道便成了进可攻、防可守、退可走的地下堡垒。
地道战的广泛开展,对平原地区进行严酷的反“扫荡”斗争起了重大的作用。例如,1943年3月,驻灵寿的日伪军200多人包围了正定县高平村。拂晓,敌人开始进攻,群众已进入地道,民兵游击组、爆炸组利用地道工事监视敌人。当敌人进入地雷阵时,先后两次拉响4枚地雷,炸死20多个鬼子,敌人吓得在街上乱跑,又接连响了9个地雷,加上手榴弹和冷枪,打得敌人乱跑乱窜,防不胜防。至中午,敌人伤亡40多人,狼狈逃回据点。
1945年4月1日,敌人约一个团的兵力向清苑县冉庄进攻,冉庄群众依靠地道击毙敌人17名。4月3日又打退了敌人三个团的兵力进犯,击毙团长以下40人,打得敌人不敢再来进犯。地道战是平原人民对敌斗争的伟大创举,在河北平原抗日斗争史上闪烁着灿烂的光辉!
⑨ 四年级小学生地道战观后感,不要太深奥。简单点就行了,100字~200字左右。
地道战》是我和妈妈到少儿图书馆去用卡借的,因为妈妈说这本碟片很有意义,所以我就把它借来了。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和日本敌人打仗,中国人打不过敌人,就躲到地道里去。为了保卫自己,消灭敌人,他们把每家的地道都连接起来,出口做的很隐蔽,并且能够防水、防火、防毒。
他们坚持在地道里跟敌人打仗。他们把房子的门窗都用砖头堵住,弄出几个小洞把枪伸出去打敌人,或从出口出来扔几个手榴弹炸敌人。敌人把水灌到地道里去,他们用一根排水管把水引到河里去,敌人把毒气扔到地道里去,他们把洞埋起来,让毒气一丝也进不来。最后,武工队来了,把碉堡炸掉了,中国人取得了胜利。
看了这本碟片,我知道了“坚持就是胜利”的道理。要是换到我身上,我就会坚持做语文、数学、写字、锻炼,就会成为班里的好学生。